- 註冊時間
- 2007-5-27
- 最後登錄
- 2016-6-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02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54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空城計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縣峰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止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苦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失,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旗盡皆藏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童子,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塵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輩焉知?宜速退。」
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管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
眾皆驚服,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絕頂聰明的司馬懿,為什麼竟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呢?難道他真的那麼傻?似乎不能僅僅用“多疑”二字,作為他突然撤兵的唯一理由。是啊,連一個中等智商的人,只要他稍微去想一想,比如,派出一支小部隊先行攻入城去試探一下,或乾脆派大兵先將城包圍起來再說。司馬懿手下帶著15萬大兵,倒要看看你諸葛亮這琴,究竟能彈到幾時?能征慣戰且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竟然連這些都沒想到。
退兵。太反常了!而這一反常行為的背後,莫非隱藏著什麼不為人道的玄機?
司馬懿在“空城”一役中的反常舉措,或許只有在那小小的“空城”之外的更大的空間裏,我們才能尋找到合理的解說。
司馬懿這個人的仕途是大起大落,而且充滿著艱險的。他時常遭人嫉妒,政敵很多,做事往往受到多方的牽制。曹操對他存有戒心,曾對人說:“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曹丕、曹睿時他官至驃騎大將軍,與諸葛亮對壘,諸葛亮是充分領教過司馬懿的厲害的。但諸葛亮並不真刀真槍地去跟強手司馬懿幹,而是利用曹睿對司馬懿的猜疑,稍稍使了那麼點兒“壞”——反間計(四處張貼司馬懿興師廢君的榜文告示),就把這個堂堂的司馬大將軍給拉下了馬。曹睿中計且不說,可悲的司馬懿的那班同僚們也紛紛地對他落井下石,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幸虧大將軍曹真惜才,上奏力保,司馬懿才僥倖撿了條命。但那顯赫的職位自然保不住了的,他便只得回老家養老了。
風雲變幻,諸葛亮出祁山伐魏屢戰屢勝,曹魏全軍上上下下,沒有人是諸葛亮的對手。眼看曹魏的江山就危險了,梟雄捕捉住“良機”,司馬懿戲劇性地時來運轉了,臨危命為“平西都督”。司馬懿心中明白,在某種意義上講,這靠的是諸葛亮的“功勞”。因為滿朝的文武,此時只有他本人可在疆場上與諸葛亮去一決高低。有諸葛亮在一天,他司馬懿便一天在朝中有用,政敵就奈何他不得。而如果諸葛亮不在了……
而今,在“空城”裏虛張聲勢的諸葛亮勢單力孤,此時雖正是殲滅他的絕好時機,但老於世故、深謀遠慮的司馬懿,這時候不得不去考慮許多戰場之外的東西,比如,在一旦魏軍大獲全勝滅掉蜀國後,自己個人的生死存亡呢——很顯然,一旦抓住了諸葛亮,魏國面臨的大敵也就不復存在了;既然魏國不再有致命的死敵,自己也便失去了獨特的價值,就很可能在潛伏著時而爆發激烈“內耗”的朝廷中,再一次被政敵們置於死地。精明老道的司馬懿才不會去步前朝韓信“狡兔死,良弓藏,走狗烹”悲劇的後塵。許多事兒往往就是這樣,不是幹不成,而是當事人出於各自的某些切身利益考慮,有意設置障礙,成心地不願去幹它。老於世故的“人精”司馬懿,斷然決然不進“空城”,放宿敵諸葛孔明一馬,豈不是為自己留出了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大凡是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空城計”這段情節當然都熟知。司馬懿沒有敢進入那小小的“空城”,這一明顯反常的決定,若稍稍去加以思考,你便會發現很多的疑問。正是這種種蹊蹺和疑問,引起人們進行探究的強烈興趣。
原帖由 才子 於 2008-1-4 22:29 發表
甚至,我們也有理由相信,
小說裡諸葛亮敢玩空城計,
正是瞧準司馬懿不敢當韓信,
反正他們兩老,自個兒心照不宣就是了。
對呀
要不然諸葛亮何必爬上城樓拋頭露面
司馬懿只要發一陣箭雨
諸葛亮就玩完了
空城計
最後兩段話
只是場面話
《 本帖最後由 風乘騎俠 於 2008-1-5 15:43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