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親情倫理回覆達人]
父親永遠是兒子的偶像,相同的,父親也永遠希望自己是兒子的偶像,東方的社會,父親大多數都是"黑臉"為多,大多數是要做仲裁的角色,大多不是撒嬌的對象,但是,在很多時候,一陣教導之後,父親都是希望小朋友"懂",而且,不只是"懂"這件事,還要懂父親,長大了才懂,很多時候,家中的老爹是用他陪我的時間抓我來"陪"他的,聽起來很饒舌,不過也幾乎是事實,父親往往都得理性的,都得要以小孩為重,能讀書就去讀能休息就休息,不浪費小朋友的時間,久而久之,相處的時間就只剩下那緊緊一點點的交集,錯的越少,說話的時間也越來越,慢慢的有一天自己才發現,原來父親的刮鬍刀已經比自己的鬍子還多了,皮帶也重覆了好多條,但他仍然笑瞇瞇的收下我們給的任何一切,因為,他只是想跟你/妳碰碰面說說話.呵呵,好棒的一個想法喔,主動的去聽,讓父親感受到自己想聽想陪他,相信我們一定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父親,他不再是威嚴,不再嚴肅不茍言笑,不再理性,說不定是個活潑,幽默,英雄事蹟滿滿和充滿理想抱負(當然這時候要實現應該很難了,呵呵),也就是因為這樣發現"新"的父親,我們才會懂,他為了我們做了多少犧牲,他有多愛我們,他有多偉大...
我的父親在四十多歲快五十歲後有我的,他精彩的人生因為我而黯然平凡了下來,而我也只參與了父親平凡的後半輩子.四十多歲前的父親,是我在父親過世後從母親敘述中拼湊出來的,我想,如果是本人來講,一定會更精彩,當然,極有可能的我...應該就從軍去了吧...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