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23|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創] 揚州瘦西湖[51P]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8-8-15 21:37:5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揚州瘦西湖[51P]
 
瘦西湖位於揚州市城西北,六朝以來被稱為風景勝地,清乾隆時期盛極一時,成為揚州雍容華貴的象徵。歷史上有瘦詩歌這樣形容瘦西湖,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因其繞長春嶺(即小金山)而過.故又名長春湖。歷代名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孟浩然、王漁洋、姚鼐、石濤等都曾在此留下過足跡。瘦西湖原名為保障河.是蜀崗山水流向京杭大運河的自然河道。沿岸風景秀麗,在六朝時即為遊覽勝地。後來人們利用這裡縱橫交錯的河道,在沿湖兩岸修造了許多園林建築,使它更加風光旖旎,成為一幅自然的“山水畫卷”。“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這是它的真實寫照。瘦西湖以瘦為特徵,湖面寬窄不一,園林建築古樸多姿,小船在其間穿梭,景色不斷變化,引人入勝。瘦西湖與杭州西子湖相比,一個如豐滿秀麗的雍容少婦,一個似修長清麗的窈窕淑女。十裏的瘦西湖,景點有長堤、徐園、小金山、吹台、月觀、五亭橋、白塔等名勝。
 
照片中的白塔建於清乾隆年間,係倣北京北海白塔式樣而建造的喇嘛塔。傳說當年揚州鹽商巨賈為迎奉清帝乾隆南巡來揚而特地趕建起來的。塔分三層,磚石結構,高三十余米,氣勢壯觀。塔下築有長方形高臺一座,四週圍以欄板,前有小臺,可從兩側拾級登臨,有石階53級,象徵佛教“五十三參”。白塔位於高台中央,底層為磚砌須彌座,四面有十二佛龕,塑十二生肖像,象徵周天十二時辰。中層為塔身,南有壺門,內供白衣大士像。上層是由十三層圓圈構成的“十三天”,形如壺頸,其上則是鎏金塔頂。




 
   

 



 


 
     
 

 
虹橋初名為紅橋.始建於明代崇禎年間.原為木材結構,圍以紅欄,故名.其橫跨于瘦西湖南口.清乾隆時改建為石橋,如同臥虹于波,改稱虹橋
 
瘦西湖 五亭橋
五亭橋位於蓮性寺白塔的北面,是一座風格獨特的石拱橋。因建於蓮花梗上,故又名“蓮花橋”。初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西元1757年),係揚州鹽商迎奉乾隆帝南巡來揚而建。曾毀於太平天國時的戰火,至1933年重新修復。橋上建有五座亭子,中間一亭較高,重檐四角,其他四亭分列四翼,均為單檐。亭與亭之間有廊相連。

 
五亭都是黃瓦朱柱,卷角飛甍。亭內天花板上還有彩繪藻井。造型典雅優美,既莊重大方,又玲瓏巧妙,是我國古代橋梁建築藝術上的傑作。橋下有四翼,由大青石砌成,分置15個卷洞,洞洞相通,都可行船。每當晴空滿月之夜,各個卷洞內都銜有一個水月,形成眾月爭輝、銀光晃漾的美景,月夜遊此,令人心醉不已。五亭橋現已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瘦西湖 五亭橋
 
瘦西湖 冶春園
冶春園原是清代詩人王漁洋的私園,位於大虹橋以西,後圮廢。解放後,揚州市為增添瘦西湖沿岸景色,在乾隆禦碼頭以西,將沿湖的升慶茶社、香影廊茶社、冶春花社等連成一片,建成園林。取用“冶春園”舊名。園內建有水繪閣、香影廊、餐英別野、問月山房等古典建築。臨水而築,水景天成,以水取勝。
 瘦西湖 熙春台
熙春台是二十四橋景區的主體建築。它與小金山遙遙相對,都處在湖面的轉折處。這裡也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熙春”一詞出自老子的‘眾人熙熙,如登春台“。意指熙春台前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的繁華場面。鬱達夫曾評論說:二十四橋的明月是中國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相傳當年揚州鹽商曾在這裡為乾隆皇帝祝壽,所以這一景又被稱為”春台祝壽”。
  熙春台一帶的建築風格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富麗堂皇的宏大氣派。所有的建築都選用了綠色的琉璃瓦朱棟、白玉的玉體金頂相映成趣。


 瘦西湖 熙春台
 
 

此為 1991年,琼瑶與她的丈夫平鑫濤腰缠劇本,春風萬里,随劇组來到揚州瘦西湖 《青青河邊草》取景之處
 
    
 
瘦西湖遊覽面積有480多畝,水面遊程達4.3公里。東起梅花嶺下的乾

隆禦碼頭,相傳乾隆帝曾在此下船遊覽而得名。經冶春園、綠揚村、紅園

、西園曲水,過大虹橋折北,進入瘦西湖公園區,再過長堤春柳、徐園、

小金山,轉向西行,經釣魚臺、鳧莊、蓮性寺、白塔、五亭橋,至廿四橋

轉向北行,直至蜀崗平山堂為止。
 
瘦西湖湖面瘦長,蜿蜒曲折,兩岸名園勝景串連,自然風光與園林景色交融一體,一路風光明媚,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故名瘦西湖。相傳,揚州二十四景,其中大部分在瘦西湖景區之內。
 
 

 
 
 
 
 
 
 
 
 
 
 
 

小金山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的一個湖心島,處在瘦西湖湖風景區的中心地帶。

四面環水,景色秀美,與鎮江金山相倣。唯面積較小,故名“小金山”。

山上遍植松柏,四季長青,又名長春嶺。山雖小而建築雅致,有月觀、桂

花園、花廳、琴室、花墻等,構成一組依山傍水的建築群。山頂築有“風

亭”,風格別致。登臨其上,俯瞰全湖,景色迷人,風光無限。1985年,

日本築波科學博覽會開幕,中國館內就建有倣小金山風亭一座,風姿綽約

,引起各國參觀者無限興趣。
 
 
照片為清代大臣劉墉寶墨

劉墉就是家喻戶曉的“劉羅鍋兒”,因為他為官“忠君、愛民、清廉”,深得百姓喜愛。有關他的事跡廣為流傳。當代的影視劇作家也很了解民眾這種渴盼清官的心理,於是,劉墉成了清代大臣中“上鏡率”最高的大臣之一(其他兩位是和珅和紀曉嵐)。在劇作家的安排下,他和大貪官和珅成了死對頭和歡喜冤家,和珅在他面前總是顯得笨手笨腳,經常弄巧成拙,想算計人反遭算計。乾隆皇帝對他又愛又恨、又有點無可奈何。這個人物寄託了中國老百姓太多的理想和願望,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正義的化身,甚至連他的羅鍋兒也讓人不惟不覺其醜陋,反成為他的標誌性特徵。其實,熒屏上的劉墉和歷史上的劉墉並不完全重合,從形象到事跡有許多地方源自劇作家的想像。

  劉墉真的是羅鍋兒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清代的取士、選官標準。

  在封建社會,選官向來是以“身、言、書、判”作為首要條件的。所謂身,即形體,需要五官端正,儀錶堂堂,否則難立官威。所謂言,即口齒清楚,語言明晰,否則有礙治事。所謂書,即字要寫得工整漂亮,利於上級看他的書面報告。所謂判,即思維敏捷,審判明斷,不然便會誤事害人。

  在這四條標準之中,“身”居首位,是最重要的。因為觀瞻所繫,不能不特別強調。

  劉墉係科甲出身,必在“身言書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順利過關。因此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劉墉不會是“羅鍋兒”。姜緯堂先生早在1996年時,就曾在《北京晚報》上專門撰文《劉墉綽號“羅鍋”考》,指出過這一點。

  還有一個旁證,可以從側面說明一定的問題。按照當時制度,舉人應會試三科不中者,還可以應“大挑”一科。這一科不考文章,只論相貌,標準是“同田貫日身甲氣由”八個字,以字形喻體形、相貌。“同”指長方臉,“田”指四方臉,“貫”指人的頭大而身體直長,“日”指身體端直而高矮肥瘦適中。以上這四個字是好字,符合者有中選的可能;“身”指身體不正,“甲”指頭大身子小,“氣”指一肩高聳,“由”指頭小身子大。這四個字是不好的字,沾上一個就會落選。可見,清代選官很重視被選者的相貌,所以,劉墉即使算不上儀錶堂堂,總也不至於體有殘疾。

  當然,“劉羅鍋”的稱號,也事出有因。史書上記載,嘉慶帝曾稱劉墉為“劉駝子”,可見他確實有些駝背。不過,劉墉當時已經年屆80歲,難免會駝背彎腰,這就很可以理解了。如果以此認定劉墉年輕時即為“羅鍋”,那就不準確了。

  可見,從形象言之,歷史上的劉墉與民間傳說和文藝作品中的劉墉並不一致。那麼,從為官行事的角度看,歷史上的劉墉是不是像劇作家描寫的那樣清廉幹練,不畏權勢,是不是真的能將大貪官和珅戲弄于股掌之中,在乾隆皇帝面前從容不迫、遊刃有餘?

  劉墉的精幹與“糊塗”

  劉墉出身於山東諸城劉氏家族,這個家族是當時的名門望族,通過科舉走上仕途的人很多。

  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為順治年間進士,祖父劉棨  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親劉統勳更是一代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說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復剛勁,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

  劉墉生長在這樣世代書香、以科舉仕進為榮的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自不必言,後來他成為四庫全書館副總裁也證明瞭其學識的淵深。但不知什麼原因,滿腹經綸的劉墉卻遲遲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至少目前尚未發現他在30歲之前參加科舉考試的記錄。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33歲的劉墉才因為父親的關係,以恩蔭舉人身份參加了當年的會試和殿試,並獲進士出身,旋改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是翰林的預備資格,一般從科考成績優異的進士中選拔,然後在庶常館學習深造,期滿考試合格者,授翰林院編修。清代翰林雖然薪俸較薄,但作為皇帝身邊的文學侍從近臣,號稱“清貴”,“有清一代宰輔,多由此選”。而且,大臣死後如果想得到皇帝賜謚的“文”字,則必須是翰林出身。所以,清代以科舉仕進者尤重翰林出身。應當說,劉墉在仕途上開局良好。

  精幹有為,任職四方

  從乾隆二十一年(1756)開始,劉墉被外放做地方官,此後20餘年的絕大部分時間裏,他主要做地方官,由學政、知府,直至一方面的督撫大員。在做地方官期間,他基本上還是秉承了乃父劉統勳的正直幹練、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對科場積弊、官場惡習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整頓,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諸城縣誌》稱讚他:“砥礪風節,正身率屬,自為學政知府時,即謝絕饋賄,一介不取,遇事敢為,無所顧忌,所至官吏望風畏之。”同時,他也不遺餘力地貫徹乾隆皇帝的意旨,查禁書,興文字獄,捉拿會黨,積極推行文化高壓政策。

  劉墉做過提督安徽學政和提督江蘇學政。提督學政是一省的教育長官,類似于現在的教育廳長,但不同之處在於,學政不受當地最高行政長官的節制,獨立開展各項事務,督撫大員也不能侵其職掌。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學政離任,督撫才可暫時代管其事。學政還可以直接向皇帝上書,反映地方情況,吏治民風。

  劉墉在前往安徽赴任前,乾隆帝特意召見並賜詩,其中有“海岱高門第,瀛洲新翰林”之句,意思是希望劉墉能夠不辱門楣、有所建樹。在出任江蘇學政前,乾隆皇帝仍有詩相贈,可見對劉墉抱有厚望。劉墉也不辱使命,很是嚴肅認真。據清人筆記記載:“昔日劉石庵相國視學江蘇,嚴肅峻厲,人多畏憚。”劉墉曾先後兩次提督江蘇學政,相隔近20年,為官處事風格也由峻厲剛急轉為平和舒緩,但嚴肅認真則是一貫的。以劉墉第二次出任江蘇學政時按試揚州為例,因為把關嚴格,使得許多想以作弊矇混過關者最後不敢入場。

  乾隆三十四年(1769),51歲的劉墉獲授江寧知府。從乾隆十六年(1751)中進士時算起,到此時劉墉浮沉宦海已經整整18年。說來,劉墉的仕途並不平坦,早在做翰林院編修時,其父劉統勳因事獲罪,劉墉遭株連被革職,與諸兄弟一起下獄;後外放劉墉作安徽和江蘇學政,因表現卓異得到乾隆皇帝賞識,擢山西太原府知府。劉墉之父劉統勳,曾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到山西查辦布政使蔣洲侵帑案,乾隆二十四年(1759)到山西查辦過將軍保德侵帑案,聲譽頗佳。劉墉同樣是不負重托,到任後不幾天便將前任遺留下的疑難案件審理一清,受到官民的一致稱讚。正當劉墉以政績遷冀寧道時,前任山西陽曲縣知縣段成功虧空案發,劉墉以失察罪差一點丟了性命,後來朝廷加恩命他赴軍臺效力贖罪長達一年,回北京後又在一個叫作“修書處”的閒散機構裏蹉跎兩年。由此可見,這段時間裏,劉墉的官運並不怎麼“亨通”。

  劉墉能夠在重罪之後出任江寧知府,說來還是沾了父親的光。此時劉統勳聖眷正隆,先後以大學士之職兼管兵部和刑部,被乾隆皇帝倚為股肱之臣。因此,在乾隆三十三年劉統勳七十壽辰之時,乾隆皇帝不僅親書匾額志賀,還加恩劉墉以知府候補。第二年,劉墉獲授江寧府知府。

  劉墉也十分珍視這次機會,“頗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內,婦人女子無不服其品誼,至以包孝肅比之”。創作于嘉慶初年的彈詞《劉公案》,就是主要以劉墉在江寧知府任上決斷疑案、為民做主的故事為藍本改編而成的,雖然其中必然夾雜著彈詞藝人的想像誇張和道聽途說的內容,未必都是實錄,但說明劉墉在短短一年的江寧知府任上確實有政績、有政聲,是難得的賢能官吏。著名詩人袁枚也在一首詩中稱讚劉墉說:“初聞領丹陽,官吏齊短脰(d帙u)。光風吹一年,歡風極老幼。先聲將人奪,苦志將人救。抗上聳強肩,覆下紆緩袖。”意思是說,劉墉到江寧後,對下屬要求嚴格使其不敢耀武揚威,對百姓關愛拯其脫離水火,不怕得罪上司而怕百姓受苦。

  此後,劉墉歷遷江西、陜西、江蘇,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劉墉被授湖南巡撫,其官職全稱是巡撫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節制各鎮,兼理糧餉,駐長沙,兼理軍民事務,成為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在湖南任期內,劉墉繼續以前的作風,盤查倉貯,勘修城垣,整頓吏治,鎮壓反叛。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劉墉的政績可謂斐然。《清史列傳》上面說他:“在任年余,盤查倉庫,勘修城垣,革除坐省家人陋習,撫恤武岡等州縣災民,至籌辦倉谷,開採峒硝,俱察例奏請,奉旨允行。”將其所辦大事都列舉出來了。《湖南通志》也讚揚劉墉撫湘期間,所行諸事“民以為便”。

  乾隆四十七年,劉墉奉調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命在南書房行走。當時和珅炙手可熱,劉墉遂“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這又表現了劉墉為人和為官的另一面。劉墉是有社會責任感的士大夫,同時也是官場中人,他也要按照官場的規則做事,包括應付上級和同僚的圓滑趨避之術。大體說來,他任地方官、能夠獨當一面的時期,主要表現了清勤剛正的一面,“一時有閻羅包老之稱”;入京以後,正好碰上和珅專寵于乾隆,擅弄威權,排斥異己,劉墉只好以靜默自守,以滑稽模棱取容。

  滑稽模棱,情非得已

  劉墉剛入京的幾年仕途還算順利,做到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上書房總師傅,其間還處理了一件棘手的案子。這個案子的當事人國泰是山東巡撫,其父四川總督文綬是劉墉的老上級,更關鍵的是,國泰的後臺就是乾隆皇帝的紅人和珅。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御史錢灃參劾山東巡撫國泰專橫,以向皇上納貢的名義大肆搜刮錢財,下屬歷城、益都等幾十個州縣倉庫虧空嚴重。乾隆皇帝對此事十分重視,責成和珅、劉墉等同錢灃一起前往核查。

  國泰,滿洲鑲白旗人,姓富察氏。國泰與和珅過從甚密,因此,和珅得到要查辦國泰等的消息後立即派家人通風報信,使得國泰有了挪用其他款項填補虧空的時間。赴山東途中,和珅還以言辭威脅錢灃。據錢泳《履園叢話》記載,劉墉深知和珅與國泰的關係,因此常與錢灃密商對策。到山東歷城縣後,和珅說不用徹底核對,只要抽查幾十個庫就可以了,並且先起身回到住所。錢灃要求先封庫,第二天徹底拆封。結果發現庫裏的銀兩“多係圓絲雜色銀” ,通過盤詰庫吏得知,這些銀兩是從各商鋪借來充數的。於是,出告示叫各商鋪前來認領,“大呼曰:遲來即封貯入官矣”。於是商賈紛紛前來認領,庫藏為之一空。

  在這件事上,劉墉自始至終支援錢灃,他的態度對於案情最終水落石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顯然,劉墉支援錢灃,同時也就得罪了和珅。從這件事我們看到,劉墉仍不失其“剛正”。

  此後的幾年裏,劉墉似乎總是在犯錯誤,受指責,乾隆對他顯然並不滿意。

  乾隆五十二年初,劉墉因為漏泄他和乾隆帝關於嵇璜、曹文埴(zh岥)的談話內容,不僅受到申飭,而且失去了本應獲授的大學士一職。

  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乾隆委託劉墉主持祭拜文廟。因他沒有行規定的一揖之禮受到太常寺卿德保的參劾。

  乾隆五十三年夏天,劉墉兼理國子監,發生鄉試預選考試中諸生饋送堂官的事,被御史祝德麟彈劾,結果劉墉受到處分。

  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底至三月初,負責皇子教育的上書房諸師傅因為連天陰雨沒有入值,乾隆皇帝得知這個情況十分惱怒,時任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上書房總師傅的劉墉被責處得尤其嚴厲,降為侍郎銜,不再兼職南書房。乾隆皇帝還專門為此下了一道上諭,大意是說因為劉墉是大學士劉統勳之子,念及統勳為朝廷效力多年,才對劉墉加恩擢用。而劉墉在府道任上還算勤勉,及至出任學政就不再認真辦事,在湖南巡撫任上官聲也平常。入京為尚書,辦事情更是一味模棱兩可。我曲意優容,未加譴責,原以為他會感激聖恩,勤勉辦事,不想竟然發生上書房諸師傅曠工七日之久而劉墉置若罔聞之事。並說劉墉這樣事事不能盡職,于國則為不忠,于父則為不孝,其過失甚大,實在不能寬恕。應當說,措辭相當嚴厲。

  乾隆五十八年,劉墉為當年會試主考官。因為安排失當,閱卷草率,違制和不合格的卷子很多。按規定,劉墉等至少要罰俸10餘年。乾隆皇帝雖然作了寬大處理,劉墉還是被“嚴行申飭(ch岥)”。

  嘉慶元年,因為大學士一職空缺多時,破格增補戶部尚書董誥為大學士,而資歷更深的劉墉被排斥在外。而且在上諭中又一次批評劉墉“向來不肯實心任事”,並舉例說,皇帝曾向劉墉詢問新選知府戴世儀可否勝任,結果劉墉對以“尚可”。而戴本來十分庸劣,斷難勝任。可見劉墉平日裏對於銓選用人全未留心,只是以模棱兩可之詞敷衍塞責。要他“捫心內省,益加愧勵”。

  嘉慶二年,授劉墉體仁閣大學士,但仍舊指責他“向來不肯實心任事,行走頗懶”,並說“茲以無人,擢升此任”,可見其評價。當然,以上兩條嘉慶初年的上諭,代表的仍然是乾隆帝的意見。

  劉墉像是變了一個人,做人的棱角看不到了,做事的勤謹也看不到了,此期間的劉墉更多表現出的是滑稽和圓滑世故。清人筆記記載,一次在軍機處吃飯,有同僚提起唐宋時宰相吃堂餐的故事,劉墉馬上介面說:“但使下民無殿糞,何妨宰相有堂餐?”一座為之噴飯。

  我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列舉劉墉入朝為官期間的種種“劣跡”,是想探討同樣一個人,為什麼前後差別如此之大?

  我們認為,從根本上講,是當時朝廷上的政治氣候決定的。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有一個頗具意味的細節:乾隆問和珅,你是做忠臣呢,還是作奸臣?和珅答,我不做忠臣,也不作奸臣,我要做的是讓您高興、逗您開心的弄臣。結果乾隆對和珅的回答很滿意。這個情節很可能只是出於編劇的一種想像,但應當說,劇作家對乾隆心態的把握是比較準確的。

  乾隆皇帝有一個“本朝無名臣”的理論,他說,因為朝廷綱紀整肅,本朝沒有名臣,也沒有奸臣。他這樣說的目的是為了把所有榮譽歸於聖主,大臣們所做的一切有利於百姓的事情,都是出於聖主的旨意。所以,他下令禁絕為地方官建德政碑、送萬民傘之類為官員揚名的活動。老年乾隆更是志得意滿,炫耀自己的“ 十全武功”,權力欲和虛榮心越發膨脹,此時他的身邊更不需要名臣,而只需要忠心辦事、以皇帝的是非為是非的奴才。

  再加上當時朝堂上宵小環繞,和珅弄權,勾結黨羽,把持朝政,排斥異己,正直之士很難有所作為。御史曹錫寶曾經想通過參劾和珅家奴劉全以達到懲辦和珅的目的,結果反遭陷害,被革職。所以就不難明白,為什麼當劉墉為地方官時還做了一些興利除弊的事情,而到了皇帝的身邊卻反而無所建樹,唯唯諾諾。也許從適應官場規則、保全自己的角度看,劉墉這樣小錯不斷、屢遭申飭、弄得自己名譽掃地,未必不是聰明之舉。
  在當時以滑稽方式為官的還大有人在。比如嘉慶帝的老師朱珪,也是如此。據說他晚年每逢門生、舊吏來看望,他所言皆不關政治,全為詼諧之語。

  這些以清正剛直著稱的官員尚且如此,當時官場風氣可見一斑。乾隆皇帝聰明太過,使得大臣們只好裝糊塗;乾隆皇帝好名太甚,使得大臣們只得“平庸 ”。這使人不禁聯想到漢高祖劉邦與承相蕭何之間的關係。蕭何作為大漢第一功臣協助劉邦奪取天下後,繼續兢兢業業地辦事,清正廉潔地為官,因而在百姓中口碑極好。這使得劉邦很不放心,於是找藉口將蕭何抓了起來,雖然念及舊情最終又釋放了蕭何,但蕭何出獄後汲取了教訓,不再顧及名聲,圈地、貪瀆之事也頗做了幾件。老百姓意見很大,也有人向劉邦告狀,這下劉邦卻一笑了之,不再追究。

  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劉墉于北京驢市衚同家中逝世,享年86歲。去世的當天,他還曾到南書房當值,晚上還開宴會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 ”。《嘯亭雜錄》記載,劉墉死時,說他“鼻注下垂一寸有餘”,暗合佛語中的善於解脫之意。不管怎樣,劉墉可算得上是無疾而終,壽終正寢,功德圓滿。

  熒屏鐵三角之間的關係

  乾隆、劉墉、和珅、紀曉嵐(紀昀)是這些年來電視熒屏上經常出現的“歡喜冤家”,或是乾隆、劉墉、和珅一組,或是乾隆、紀曉嵐、和珅一組。歷史上,他們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劉墉與乾隆

  關於劉墉與乾隆的關係,民間有很多傳說,比如說劉墉是皇太后的乾兒子,那麼就是乾隆的幹兄弟了。還有“和珅使壞,劉墉參萬歲”的傳說,這個傳說還被編入了傳統相聲《官場鬥》。總之,把劉墉說成是連皇帝都不怕,連皇帝都敢捉弄的角色。當然,這些事沒有什麼根據,也不可能發生,只是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種良好願望。那麼,歷史上的劉墉與乾隆的關係究竟怎樣?

  上文已經說過,劉墉是大學士劉統勳的兒子,他前期在官場中的榮辱進退很大程度上與其父的遭際有關。而劉統勳是乾隆皇帝頗為信任的股肱之臣,所以,總的看,這個時期乾隆對劉墉還是比較關照的。劉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蘇學政,乾隆都有詩相贈,可見關注與期許。後來,劉墉因陽曲知縣段成功虧空案被判斬決,乾隆也是看在劉統勳的面子上從輕發落並重新起用。

  當然,劉墉作為官場中人,自己也很注意搞好和乾隆的關係。乾隆四十二年秋天,當時任江蘇學政的劉墉向乾隆皇帝奏請自行刊刻乾隆的《禦制新樂府》、《全韻詩》,使之在江蘇全省流佈,並建議敕發各直省刊刻。這一建議自然讓乾隆皇帝覺得很舒服,此後一段時間裏,劉墉的官職也升遷很快。

  劉墉入朝為官後,雖然多次因懶於任事、行事模棱受到乾隆皇帝申飭,但官位還算平穩。據說,乾隆六十年禪位於嘉慶時發生過一件“爭大寶”之事。據當時一位參加過禪位大典的北韓官員給其國君的報告說,臨當受賀時,乾隆皇帝不肯交出印璽,劉墉於是制止群臣向新皇帝道賀,自己入內向太上皇乾隆追索大寶。 “半日力爭,卒得大寶而出,始行賀禮”。如果此記載屬實,則證明劉墉在大事上依舊保持著“勁直”之風,並非一味模棱。同時也隱約看出,做了很長時間上書房總師傅的劉墉,與新君嘉慶的關係似乎更密切些。

  劉墉與和珅

  劉墉與和珅的關係,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人們習慣於把二人的關係描述為忠奸對立、水火難容。的確,劉墉並不阿附和珅,而基本採取的是獨善其身的做法。北韓書狀官徐有聞說,“和珅專權數十年,內外諸臣,無不趨走,惟王傑、劉墉、董誥、朱珪、紀昀、鐵保、玉保等諸人,終不依附。”但通過前文的分析已經可以知道,當劉墉入京任職之後,他首先是調整了自己的為官處事策略,變剛直方正為滑稽模棱,所以不可能和權勢遮天的和珅做針鋒相對的對抗。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乾隆帝“龍馭上賓”之後,已是體仁閣大學士的劉墉卻積極參加了對和珅的處理,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乾隆帝死後的次日,嘉慶帝即奪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職務,並復劉墉上書房總師傅一職,入內當值,以供隨時諮詢。隨後,各省督撫及給事中,紛紛上章彈劾和珅,要求將和珅處以淩遲。不過,劉墉等人建議,和珅雖然罪大惡極,但是畢竟擔任過先朝的大臣,不得不為先帝留下面子,請從次律,即賜令自盡,保其全屍。

  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擊報復,避免案件擴大化,劉墉等人又及時向嘉慶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後事宜。結果,在處死和珅的第二天,嘉慶帝發佈上諭,申明和珅一案已經辦結,藉以安撫人心。

  和珅之案結束後,劉墉受贈太子太保,可見嘉慶帝對他的肯定。和珅之案的處理,頗得時人的稱讚。由此也可見,劉墉並未因公務而泄私憤,而是充分體現了一位群臣領袖應有的風範。


  劉墉和紀昀

  如果說劉墉與和珅處於對立面的話,那麼,他與紀昀的關係則相當融洽。紀昀出自劉墉之父劉統勳的門下,兩人有師兄、師弟之誼。大學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筆記》中記載,紀昀與劉墉關係極好,紀昀才思敏捷,劉墉字寫得很好,故紀昀常請劉墉為自己寫對聯。比如“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是紀昀非常喜歡的詩句,生前他曾將此詩作為自輓聯。紀昀去世後,劉墉即將其寫下來,作為輓聯相贈。

  劉墉與紀昀都好收藏硯臺,兩人也時相贈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劉墉贈給正任都御史的紀昀一方硯臺,還特意在上面題識:紀昀喜歡我的黻(f徂)文硯,因而我把它送給他,而書之以銘文,“石理縝密石骨剛,贈都御史寫奏章,此翁此硯真相當”。這在當時被傳為佳話。蔣師瀹(yu岢)也題此硯說:

  城南多少貴人居,歌舞繁華錦不如。

  誰見空齋評硯史,白頭相對兩尚書。

  嘉慶八年(1803),劉墉又曾送給紀昀硯一方,稱:“送上古硯一方,領取韓稿一部。硯乃樸茂沉鬱之格,譬之文格,為如此也。”紀昀也記載到:劉墉送我硯一方,左側有“鶴山”字,認為是宋代的東西,但我並不以為然。但劉墉又說,“專諸巷所依託,不過蘇黃米蔡數家耳。彼烏知宋有魏了翁哉?”大意是說,倣照宋代的古董,一般都宣稱是蘇東坡、米芾等人的東西,怎麼會假冒魏了翁的名號呢?紀昀承認,劉墉所言,“是或一說矣”。

  嘉慶九年,劉墉去世之前,還給紀昀送過硯,紀昀在硯上題詞說,“余與石庵(劉墉)皆好蓄硯,每互相贈送。亦互相攘奪,雖至愛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聲色貨利相矜,而惟以此事為笑樂,殆亦後來之佳話歟?”

  除了寫詩贈硯,兩人還經常在一起暢談佛法。可見兩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

  (摘自《正說清史十二臣》 余沐著 中華書局出版)

    (來源:千龍文化)

 
 
 
 
 
 
 
 
 
 
 
 
 
 
 
人說,「遊瘦西湖相機不必特別取景,這裡處處是景」,這話絲毫不假,

至於瘦西湖有多美,只能等您去親身感受。
 

《 本帖最後由 pen987654 於 2008-8-15 22:20 編輯 》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藍色海豚 + 3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

總評分: 威望 + 3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tonywang 該用戶已被刪除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08-8-29 18:23:15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綜合圖區之星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優質套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性感誘惑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激情性愛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自拍樂園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成人卡漫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另類圖片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唯美清純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成人長片直播分享達人勳章 HTTP長片分享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0-10-26 11:16:08 |只看該作者
[參加回覆比賽]

揚州素有 園林多是宅.車馬少於船" 譽
在歷史上.揚州的園林也曾經鼎盛一時.於天下
揚州園林有他獨特的風格.就像山水畫一樣
如果有機會是一定要去的!


感謝大大分享~
讓我們能欣賞到美麗的照片!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陸戰男兒 + 1 + 5 感謝您熱心參與論壇加分活動,論壇有您更 ...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如果一定要面臨失去 ..

那失去的可以不要是妳嗎..?

智天使(八級)

ㄅㄨㄅㄨ乖寶寶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0-10-26 12:30:28 |只看該作者

[參加回覆比賽]

感覺那邊好像很好玩.好多東西好想去玩看看

能把那麼多東西全部拍攝下來.讓大家欣賞

就知道大大的無私的付出是多麼可貴

感謝大大分享那麼多美麗又動人的圖片給大家欣賞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陸戰男兒 + 2 + 5 感謝您熱心參與論壇加分活動,論壇有您更 ...

總評分: 威望 + 2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4 12:4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