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771|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研討] 【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漢武帝征服朝鮮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8-10-16 02:16: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朝鮮民族屬東夷族,周滅商時,商朝遺臣箕子曾建國於朝鮮。隨著歷史發展,中原與朝鮮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中原帝國是不是能使邊陲朝鮮臣服,甚至將政治版圖擴展到朝鮮領域,往往是中原帝國國力的重要指標。
朝鮮拒臣服 引發戰事

 
漢朝百戰百勝驃騎將軍—霍去病

漢朝初年,朝鮮臣服於漢,當時遼東太守以朝鮮王滿為外臣,其任務是幫助漢朝看管塞外蠻夷,確保邊境安定無虞。後來,滿陸續併吞了周圍的幾個小國,朝鮮勢力逐漸擴大。

漢帝國經過文、景時期休生養息,國力蒸蒸日上,到漢武帝劉徹在位後,極力向外發展,漢朝對朝鮮的掌握,趨向積極。元封二年,漢武帝派遣使臣涉何前往朝鮮,諭令當時的朝鮮王衛右渠到中原覲見,然而,衛右渠並未遵從。

涉何堂堂大漢使者身份,卻被邊陲屬國拒絕,吞不下這口氣,回到漢國邊境,將護送他的朝鮮裨王長殺害。事後,漢武帝沒有追究這件事,還任命涉何任遼東(今遼寧遼陽)東部都尉。

朝鮮王原本就無心臣服漢朝,加上部屬被殺,怎肯善罷干休?衛右渠立即整軍進攻遼東,擊殺涉何。漢與朝鮮的戰爭就此展開。

漢軍分兩路 征討無功

元封二年秋天,武帝招募死囚征討朝鮮,其戰略是海、陸兩面進攻。海路以樓船將軍楊僕為帥,領軍五萬,從齊國(今山東)渡渤海出征;陸路以左將軍荀彘為將,率軍從遼東出發,兩軍都以王險城為目標。

元封三年初,將軍楊僕率七千人先行抵達朝鮮國都王險城(今朝鮮平壤市南)。衛右渠堅守城池,後來打聽到楊僕並未全軍盡出,兵力有限,隨即出城襲擊。楊僕不敵,兵敗潰散,逃往山中,半個月後,始將潰逃的士兵集結成軍。

陸路方面,荀彘進入朝鮮後,往浿水(今北韓清川江)西部進攻。荀彘的攻擊也遭遇頑強的抵抗,沒有獲得勝利。

和解未成 漢、朝再戰

鑒於兩軍皆無法奏捷,漢武帝於是派使臣衛山率領龐大軍隊前往,迫使衛右渠歸順。衛右渠擔憂久戰之後,朝鮮無力抵擋,因此同意降服漢朝。他派遣太子跟隨衛山到漢朝請和,並獻上戰馬五千匹,以及萬餘名士兵做為貢禮。

也是天象合該漢、朝再戰,原本就要和平收場的一齣戲,因雙方互不信任,戰事再度登場。原因是朝鮮降兵人人都帶著兵器,衛山、荀彘懷疑其中有詐,因此命令太子不得攜帶兵器。朝鮮太子這一方也因為這個要求而心生畏懼,害怕衛山、荀彘是假談和之名行滅殺之實,於是率領士兵返回朝鮮。

太子回朝鮮後,荀彘領軍發動攻擊,攻勢順暢,擊敗浿水之濱的朝鮮軍隊,兵臨王險城下,而楊僕軍隊也至城下與荀彘會師,荀彘包圍城西北,而楊僕率部屯兵城南。

漢軍終獲勝 朝鮮設四郡

眼看勝利在望,漢軍此時卻發生內鬨。楊僕軍隊率領的樓船軍,因先前戰敗,信心不足,主張約降朝鮮;荀彘的軍隊乘勝而驕,不但主張猛攻,而且輕視楊僕軍隊。兩路軍隊就因作戰方針互不協調,圍在城下數月有餘,仍未能一舉破城。

朝鮮王右渠得知漢軍兩將不睦,採用離間計分化漢軍,他一方面遣使降服楊僕,而當荀彘的使者也來納降時,卻又故意不從。

荀彘因為楊僕戰敗在先,現在又與朝鮮私睦,懷疑他有叛變之心,於是密報漢武帝。武帝命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往調查。公孫遂聽從荀彘意見,殺了楊僕,兼併其所屬部隊。

事後,苟彘率統兩路兵馬,持續加緊攻勢,攻勢一波波,朝鮮朝鮮相路人、相韓陰、尼谿相參、將軍王唊等諸將害怕漢軍破城,投奔漢軍。元封三年夏天,尼谿相參派人刺殺朝鮮王衛右渠,率眾降漢。

總計武帝征朝鮮,用了10餘萬軍隊,歷時一年。降服朝鮮後,漢朝在朝鮮設置真番、臨屯、玄兔、樂浪四郡,版圖向東拓展。同年,武帝在西征方面又擊敗匈奴、樓蘭、車師,漢朝疆域含蓋今新疆東部地區,領域之廣,空前未有


漢武帝真的是很強 比秦始皇還厲害 比秦始皇還會用人 要不是霍去病 有可能中國版圖也不會擴大~

呵呵~霍去病圖片純粹裝適用~~加點東西看啦~~呵呵

《 本帖最後由 licopen 於 2008-10-21 03:38 編輯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08-10-16 12:32:42 |只看該作者
說真的大大,你的文章跟霍去病一點關係也沒有,文中漢軍主帥明明就是荀彘楊僕
資治通鑑卷21元封三年(癸酉,公元前一零八年)(原文為(漢兵入朝鮮境,朝鮮王右渠發兵距險。樓船將軍將齊兵七千人先至王險。右渠城守,窺知樓船軍少,即出城擊樓船;樓船軍敗散,遁山中十餘日,稍求退散卒,復聚。左將軍擊朝鮮水具水西軍,未能破。天子為兩將未有利,乃使衛山因兵威往諭右渠。右渠見使者,頓首謝:「願降,恐兩將詐殺臣,今見信節,請復降。」遣太子入謝,獻馬五千匹,及饋軍糧;人眾萬餘,持兵方渡水具水。使者及左將軍疑其為變,謂太子:「已服降,宜令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將軍詐殺之,遂不渡水具水,復引歸。山還報天子,天子誅山。
    左將軍破水具水上軍,乃前至城下,圍其西北,樓船亦往會,居城南。右渠遂堅守城,數月未能下。左將軍所將燕、代卒多勁悍,樓船將齊卒已嘗敗亡困辱,卒皆恐,將心慚,共圍右渠,常持和節。左將軍急擊之。朝鮮大臣乃陰間使人私約降樓船,往來言尚未肯決。左將軍數與樓船期戰,樓船欲就其約,不會。左將軍亦使人求間隙降下朝鮮,朝鮮不肯,心附樓船,以故兩將不相能。左將軍心意樓船前有失軍罪,今與朝鮮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計,未敢發。
    天子以兩將圍城乖異,兵久不決,使濟南太守公孫遂往正之,有便宜得以從事。遂至,左將軍曰:「朝鮮當下,久之不下者,樓船數期不會。」具以素所意告,曰:「今如此不取,恐為大害。」遂亦以為然,乃以節召樓船將軍入左將軍營計事,即命左將軍麾下執樓船將軍,並其軍。以報天子,天子誅遂。
    左將軍已並兩軍,即急擊朝鮮。朝鮮相路人、相韓陰、尼谿相參、將軍王唊相與謀曰:「始欲降樓船,樓船今執,獨左將軍並將,戰益急,恐不能與戰;王又不肯降。」陰、唊、路人皆亡降漢,路人道死。夏,尼谿參使人殺朝鮮王右渠來降。王險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己又反,復攻吏。左將軍使右渠子長、降相路人之子最告諭其民。誅成己。以故遂定朝鮮,為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封參為澅清侯,陰為萩苴侯,唊為平州侯,長為幾侯,最以父死頗有功,為涅陽侯。左將軍征至,坐爭功相嫉乖計,棄市。樓船將軍亦坐兵至列口,當待左將軍,擅先縱,失亡多,當誅,贖為庶人。)
而霍去病的主要戰功為
資治通鑑卷19元朔六年(戊午,公元前一二三年(初,平陽縣吏霍仲孺給事平陽侯家,與青姊衛少兒私通,生霍去病。去病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擊匈奴,為票姚校尉,與輕騎勇八百,直棄大軍數百裡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於是天子曰:「票姚校尉去病,斬首虜二千餘級,得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藉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再冠軍,封去病為冠軍侯。上谷太守郝賢四從大將軍,捕斬首虜二千餘級,封賢為眾利侯。」)
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一二一年)
霍去病為票騎將軍,將萬騎出隴西,擊匈奴,歷五王國,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餘裡,殺折蘭王,斬盧侯王,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獲首虜八千九百餘級,收休屠王祭天金人。詔益封去病二千戶。
.....票騎將軍逾居延,過小月氏,至祁連山,得單桓、酋塗王,及相國、都尉以眾降者二千五百人,斬首虜三萬二百級,獲裨小王七十餘人。天子益封去病五千戶,封其裨將有功者鷹擊司馬趙破奴為從票侯,校尉高不識為宜冠侯,校尉僕多為煇渠侯。
........秋,匈奴渾邪王降。是時,單于怒渾邪王、休屠王居西方為漢所殺虜數萬人,欲召誅之。渾邪王與休屠王恐,謀降漢,先遣使向邊境要遮漢人,令報天子。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馳傳以聞。天子聞之,恐其以詐降而襲邊,乃令票騎將軍將兵往迎之。休屠王后悔,渾邪王殺之,並其眾。票騎既渡河,與渾邪王眾相望。渾邪王裨將見漢軍,而多不欲降者,頗遁去。票騎乃馳入,得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獨遣渾邪王乘傳先詣行在所,盡將其眾渡河。降者四萬餘人,號稱十萬。既至長安,天子所以賞賜者數十巨萬;封渾邪王萬戶,為漯陰侯,封其裨王呼毒尼等四人皆為列侯。益封票騎千七百戶.
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一一九年票騎將軍騎兵車重與大將軍軍等,而無裨將,悉以李敢等為大校,當裨將,出代、右北平二千餘里,絕大幕,直左方兵,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鹵獲七萬四百四十三級。天子以五千八百戶益封票騎將軍;又封其所部右北平太守路博德等四人列侯,從票侯破奴等二人益封,校尉敢為關內侯,食邑;軍吏卒為官、賞賜甚多。而大將軍不得益封,軍吏卒皆無封侯者。
但霍去病為人如下
卷第十九票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往。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天子為治第,令票騎視之,對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由此上益重愛之。然少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饑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票騎尚穿域蹋鞠,事多此類。大將軍為人仁,喜士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兩人志操如此。也就是不太愛惜士兵
而他本人在元狩六年(甲子,公元前一一七年)卷二十:秋,九月,冠軍景桓侯霍去病薨。天子甚悼之,為塚,像祁連山。
朝鮮戰役是西元前108年,他都死了快十年,跟他會有關係,那戰爭版會變靈異板吧,
必且兩位主帥的下場也不好,一位被殺(還自己人)(原文左將軍征至,坐爭功相嫉乖計,棄市).另一位被貶為平民(原文樓船將軍亦坐兵至列口,當待左將軍,擅先縱,失亡多,當誅,贖為庶人。)下場也很慘.
只能說兔死狗蒸吧,願戰爭在有生之年不在發生

Rank: 4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08-10-20 22:24:46 |只看該作者
汉武帝并不能说伟大 但却是历史上盛名雀跃的君主之一。。

Rank: 4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0-4-17 11:50:41 |只看該作者
漢武帝把文帝景帝苦心積存下的國力,很實在的揮霍一光,但匈奴確實是要被擊敗的!他當了漢帝國太久的外敵了!就如心頭大患一樣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2 11:0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