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10
- 最後登錄
- 2023-12-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56
- 閱讀權限
- 80
- 文章
- 12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世界最著名雇傭兵:一輩子都在搞政變
他被稱為當今世界最著名的雇傭兵,軍事冒險家,同時也是多次政變的幕後操盤手。在長達30年的雇傭兵生涯中,他穿梭于非洲各個戰區,頻繁參與軍事行動。對他來說,發動政變易如反掌,政權更迭如同家常便飯。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法國職業雇傭兵鮑勃·德納得。
德納得和情報機構聯系密切,間諜們不便出面採取的行動,他們就求助德納得和他的雇傭兵。雖然多次被捕入獄,甚至涉嫌刺殺科摩羅總統,但他最終總能逢兇化吉,即使被判入獄也是緩期執行。
由于被指控策劃了1995年科摩羅的政變,6月20日,巴黎一家刑事法庭作出判決,認定現年77歲的鮑勃·德納得和其他26名被判有罪,入獄5年,但緩期執行。如今,德納得在巴黎郊區一幢別墅裡過著悠閒的晚年生活。他說,他不想揭發任何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法國。
1929年4月,鮑勃·德納得出生在法國西南部盛產葡萄酒的城市波爾多,他的真名叫吉爾伯特·波爾吉奧德。父親是一名下士軍官,叔叔是一名海員。
德納得從小就幻想冒險的生活。有一天,父親對他說:“既然你經常扮演小兵,長大了就幹脆當兵吧!”德納得後來果真如願成為一名法軍士兵,從而開始了他的軍事冒險家生涯。
1948年,德納得志願報名到越南參戰。有一天早晨,德納得從軍事基地出發去搭救遭遇埋伏的一支小部隊,途中汽車觸地雷,好幾個人喪命。德納得被深度燒傷,勉強活了下來。後來,他愛上一位越南姑娘,並與她生了一個兒子。
1952年,德納得來到當時還是法國屬地的摩洛哥,成了一名專門對付恐怖活動的警察。
一個偶然的機會決定了德納得的命運。1960年,在一家咖啡館的衛生間裡,他在地上撿到一張報紙,有一篇文章敘述了白人雇傭兵在比利時前殖民地剛果的傳奇經歷。他頓覺眼前豁然開朗,這不正是他從小向往的生活嗎?
1963年8月,德納得開始在也門當雇傭兵,並同保皇黨一起參加反對埃及的遊擊戰。但一些在非洲當雇傭軍的朋友希望他也能到非洲去。1964年,德納得買了一張單程機票飛往扎伊爾(注:如今的剛果(金)),並在當地參加了解救人質的行動。
多次策動政變
然而,德納得認為科摩羅才是他的“希望之鄉”。1975年,他首次參加了科摩羅的政變。1976年,他還參加過安哥拉內戰,1977年在貝寧發動未遂政變,1978年在科摩羅發動新的政變,1982年在乍得參加軍事行動。
1993年1月,德納得回到法國,在戴高樂機場被逮捕,他因策劃貝寧政變被判處5年徒刑,緩期執行。1995年,他應科摩羅朋友的請求,在挪威購買了一艘橡皮船,招募了30名雇傭兵,9月27日夜裡悄悄返回科摩羅,又發動一次推翻喬哈爾總統的政變。
不牽連法國政府
德納得曾在接受《費加羅報》採訪時說,他從來都沒有被法國情報部門招募過,但他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與情報部門保持來往,法國多個情報部門都有他的朋友,他在科摩羅期間,一切對法國有用的信息都交給法國情報部門常駐莫羅尼的一名軍官。
德納得到達扎伊爾後,他一直與法國情報部門保持密切聯系。他的收音機同時又是收發報機,擁有自己的電碼系統和發報時刻表。德納得經常使用化名,他口袋裡總是裝著多本假護照。此外,他在非洲的行動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要使法國政府牽連進去。
曾經擔任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頭目的米歇爾·魯森說,德納得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他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任務”。他說,法國情報機構不便出面採取的行動,他們就求助德納得和他的雇傭兵。盡管德納得沒有從法國方面直接領取過薪金,但他的活動經費都由法國通過迂回的辦法供給,他所需要的武器裝備及後勤物資也都是法國提供的。
法庭把矛頭指向希拉克
在這次審判中,法庭也把矛頭指向了當時剛出任法國總統的希拉克,認為法國情報部門至少默認德納得發動政變。這也正是法庭判決德納得5年刑期緩期執行的重要原因。
法庭認為,德納得在科摩羅的政變行動得到了希拉克政府的支持。“很明顯,對于德納得發動的政變,無論其策劃過程還是行動細節,法國情報部門都一清二楚。 ”法庭稱:“同樣顯而易見的是,法國政府沒有採取任何措施阻止這一政變,他們希望借機達到某種目的。因此,這意味著其政治領導人希望發生這樣一種政變。”
1995年9月27日,德納得的策動政變生涯走到了頂峰。在德納得的指揮下,30名雇傭兵乘坐小型橡皮艇在非洲印度洋島國科摩羅登陸,隨即發動軍事政變,囚禁了當時的科摩羅總統喬哈爾。
一週後,希拉克派遣的600人法軍部隊抵達科摩羅。雖然政變被平息,局勢暫時穩定下來,但喬哈爾的總統大權並沒有恢復。他獲釋後被送往法國海外省留尼旺島治病,也就意味著被驅逐出權力中心。因此有分析人士稱,希拉克樂于看到喬哈爾被趕下台,德納得發動政變正是希拉克所期待的。
隨後,德納得被駐守在科摩羅的法國軍隊逮捕,數天後被送往法國關押。
在為期三週的審判中,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德納得只是在第一天出現在法庭被告席上。德納得堅持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他的辯護律師稱,德納得的政變都處在法國政治家的控制下,同時也成為法國幹預他國內政的最好手段。
“在科摩羅誰上誰下他說了算”
德納得並不是第一次因為參與科摩羅政變而成為被告。早在1999年5月,巴黎上訴法院開庭審理了德納得1989年11月涉嫌參與刺殺科摩羅總統阿卜杜拉一案,最後因證據不足宣告他無罪。
在科摩羅,德納得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在歷史上,科摩羅是法國的殖民地,1975年7月6日宣布獨立,成立科摩羅共和國,原自治政府主席阿卜杜拉出任總統。
1975年8月3日,德納得受人指使,組織一批雇傭軍開進科摩羅,幫助反對派頭目薩利赫趕走了阿卜杜拉。1978年,流亡在外的阿卜杜拉又借助以德納得為首的雇傭軍力量推翻了薩利赫,再次登上了總統寶座。這頗有點“在科摩羅誰上誰下他說了算”的味道。
被視為真正的掌權者
隨後,阿卜杜拉視德納得為心腹,委託其組建並領導總統衛隊,30餘名雇傭軍人,成為總統衛隊的各級長官,阿卜杜拉的安危也就完全掌握在德納得的手中。總統衛隊共有500人,僅比全國武裝部隊少200人。
在阿卜杜拉執政11年間,德納得被視為真正的掌權者。他依仗總統的信任和特殊地位,趾高氣揚,橫行無忌,出入總統府猶如進出自己的家門。
對德納得的所作所為,阿卜杜拉總統也漸生厭惡情緒,他深感德納得野心勃勃,長此下去,必將成為心腹之患。阿卜杜拉私下多次表示要把雇傭軍請出去,這招致了德納得的強烈不滿。
1989年11月27日,世界各大通訊社發布了一條重要新聞:26日夜間,科摩羅發生政變,總統阿卜杜拉被打死。雖說這一事件有多個版本,但有一種說法認為,阿卜杜拉不是被嘩變的士兵和警察打死的,而是被其總統衛隊司令德納得槍殺的。
阿卜杜拉遇刺身亡後,德納得解除了國民軍武裝,並很快控制了全國局勢。一些科摩羅人說:“現在不再是科摩羅人管理這個國家了。”
被迫遠走南非
面對科摩羅政局的變化,法國並沒有袖手旁觀,密切注視著事態的發展。1989年12月15日凌晨,法軍開始對科摩羅進行直接幹預。
當天下午1時20分,德納得和20多名其他外籍軍官乘一架南非C-130軍用運輸 飛機前往南非。年逾花甲的德納爾登機前神情沮喪,他大聲嘆道:“這不是我所希望的。”
《 本帖最後由 pen987654 於 2009-2-13 16:05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