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230|回覆: 2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公告] 海軍艦艇大賞加分活動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3-14 02:23: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4

 

軍事區加分活動開跑囉~




 




 



活動規則:
舉凡所有海軍艦艇(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艦.....等)所有年代皆可  
將此軍艦圖片跟在本加分帖後方貼出 1張1威 最多貼5張
並於簡短文字介紹圖片中之軍艦名稱,國籍,標準配備,噸位......等
軍艦型號可重覆  圖片不可重覆  否則不于加分 貼圖時請詳看別人是否已經被貼出   未介紹圖片中之船艦名稱,國籍,標準配備,噸位......等 不于加分


p.s每人限參加一次


 



 




 




 





 





 



本活動請遵守

論壇總版規

軍事區版規

管理人員保有隨時(修改與終止活動)之權力.

神采飛揚  艾迪彥  黑色爵士

敬邀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3月24日止




 




 



《 本帖最後由 黑色爵士 於 2009-3-14 22:32 編輯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09-3-14 17:48:28 |只看該作者
俾斯麥號戰艦

 

艦種 戰列艦
艦級 俾斯麥級(1號艦)
製造廠 漢堡布洛姆·福斯船廠
下訂 {{{下訂}}}
動工 1936年7月1日
下水 1939年2月14日
服役 1940年8月24日
退役  
結局 1941年5月27日被擊沉
除籍  
性能諸元
排水量 {{{排水}}}
標準排水量 41,700噸
標準排水量 {{{基準}}}
滿載排水量 50,405噸(1943年)
全長 250.5米
241.5米(水線)
全寬 36.0米
吃水 9.3米
10.2米(最大)
飛行甲板 {{{飛行}}}
鍋爐 {{{鍋爐}}}
動力 瓦格納式高壓重油專燒鍋爐(12座)
布洛姆·福斯式蒸氣渦輪引擎(3座)
3軸推進
極速 30.8節
續航距離 8,525海里(19節)
出力 150,170匹
安全深度 {{{潛行}}}
乘員 2,092人
103名軍官、1,989名士兵(1941年)
艦載機 4架Arado Ar 196
設有1台兩端彈射器
武裝 8門380毫米L48.5 SK-C/34(4×2)
12門150毫米/L55 SK-C/28
16門105毫米/L65 SK-C/37 / SK-C/33
16門37毫米/L83 SK-C/30
12挺20毫米/L65 MG C/30(單管)
8座20毫米/L65 MG C/38 (4連裝)
裝甲 側舷145-320毫米
甲板130-200毫米
首尾橫嚮隔牆100-320毫米
砲塔130-360毫米
砲座340毫米
司令塔350毫米
射控裝置 {{{射控裝置}}}
偵搜設備 {{{偵搜設備}}}
電子設備 {{{電子設備}}}
電戰系統 {{{電戰系統}}}
其它 {{{其它}}}



 


俾斯麥號戰艦(Bismarck)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艘聞名於世的德國戰艦,為俾斯麥級的一號艦。名稱的來源是19世紀的德國鐵血首相奧托·馮·俾斯麥,而俾斯麥號其中一個成名原因是在1941年5月的丹麥海峽海戰中擊沉了被稱為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被時任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點名下達「擊沉俾斯麥號」的命令[1],及後在皇家海軍的追擊下於3日後被擊沉。


 

設計建造
該艦早在1930年代開始設計,原本計劃在英德海軍協定的限制內建造35,000噸級的戰列艦。但德國海軍司令埃里希·雷德爾認為35,000噸級的軍艦無法滿足德國的需要,因此開始秘密研究建造更大型的戰列艦。當法國新一代的敦刻爾克級戰艦開始建造後,德國為了同法國海軍抗衡,決定建造排水量40,000噸以上的超級戰列艦,當時的代號「G」。G號戰列艦在1936年7月1日在漢堡布洛姆·福斯造船廠安放龍骨,該艦隨後被命名為俾斯麥號。其後在1939年2月14日下水、在1940年8月24日正式服役。首任艦長為恩斯特·林德曼海軍上校。

服役時,俾斯麥號的標准排水量爲41,700噸,超過英德海軍協定規定的35,000噸。至於滿載排水量,俾斯麥號及其姊妹艦鐵必制號已經達到50,000噸。相較于其他的戰列艦,俾斯麥號因受基爾運河水深限制而顯得比較寬,使它可在波濤胸勇的北大西洋上穩定地航行,另外載油量較大亦令其可參與類似太平洋上的遠距離行動。主炮爲雙連裝8門52倍口徑380毫米/SKC34炮,其主炮射速很高,射速爲3發/分,這是同期戰列艦的最高水平;主炮塔採用前後對稱呈背負式佈局,艦橋前後各佈置兩座,射程亦不低於納爾遜級的45倍口徑16英寸主炮,性能在當時很先進。主炮穿甲彈採用「高初速輕型彈」,在中近交戰距離擁有很好的威力,但遠距離著靶存速性能相應降低。其裝甲防護沿用 「Incremental Armor Scheme」的設計模式(稱爲「全面防護」),擁有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防護尺度,其主裝甲堡側壁覆蓋了70%的水線長度和56%的舷側高度,同時裝甲總重量達到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比重,占標准排水量的41.85%。此外該艦在實現大防護尺度的同時,依賴大防護尺度提供的空間補償,將主水平裝甲安排在第三層甲板,讓其與主舷側裝甲同時重疊在彈道上,使艦體要害部位的防護也得到了很大強化,超越同期建造的其它戰列艦。它的TDS(魚雷防禦系統)設計爲抵禦250公斤TNT的水下爆破,實際上卻可以抵禦300公斤德國黑索金烈性炸藥(其威力爲TNT的1.58倍),十分驚人。此外它的裝甲材料也很優秀,根據戰後美國弗吉尼亞海軍基地的測試,俾斯麥級的KCn/A裝甲抗彈性能大約是美國衣阿華級的ClassA裝甲的115-120%,而日本大和級的VH裝甲抗彈性能只有美國ClassA裝甲的84%(以測試樣品來說如此,但並不一定是所有産品)。堅固的銲接艦體和優質的裝甲保護,以及30.8節的航速,令俾斯麥號能有效地吸引及相當程度上應付任何敵軍戰艦。其主炮的威力亦可輕易地摧毀遇到的敵方護航運輸隊。以上條件可使俾斯麥號突破並進入大西洋的廣闊水域,由德國油輪負責補給燃料,逗留在大西洋並攻擊敵方護航運輸隊而不被英國及美國的航空器、潛艇及軍艦發現。

 


戰史

突破大西洋

俾斯麥號的第一次及唯一一次的任務,是於1941年5月18日實行的萊茵演習行動(Rheinübung),伴隨的有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德國另外的主力軍艦,包括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因機械故障或戰損而不能參加該行動;而俾斯麥號的姊妹艦提爾皮茨號還未完成海上測試。艦隊由剛瑟·呂特晏斯(Günther Lütjens)海軍上將指揮。德軍的目標包括:盡量襲擾盟軍的船舶以使英軍暫緩派出護航運輸隊,令雙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勢力暫時平均;轉移地中海的英國皇家海軍力量令隆美爾及其部隊由克里特島入侵利比亞的計劃風險減低。

英國海軍部早已懷疑德軍會突破大西洋,而俾斯麥號已經出發的消息亦被Ultra情報機關解密(破解恩尼格瑪密碼訊息)證實,並且瑞典巡洋艦哥得蘭號已發現了俾斯麥號的行蹤。在3日後,俾斯麥號於接近卑爾根的挪威格里姆斯塔峽灣(Grimstadfjorden)下錨時被噴火式偵察機發現並拍下了照片。皇家海軍的戰列艦及其他軍艦己作好部署,密切留意俾斯麥號進入大西洋時將會途經的各條航線。

德軍先取北航向,再取西北航向,成功平安無事地穿過挪威海,向格陵蘭方向前進,駛向冰島與格陵蘭之間的丹麥海峽,即大西洋入口。由於艦隊的航線距離北極圈很近,因此英國航空偵察沒有發現德國人。由於德國人的主要目標是運輸隊,呂特晏斯希望能在濃霧的幫助下悄悄地突入大西洋。

5月23日傍晚,德軍被配備有雷達的重巡洋艦薩福克號及諾福克號發現,當時兩艦正在丹麥海峽巡邏,期待德軍的突破。對方艦隻在短暫交火後,英軍巡洋艦自知不是對手,被迫釋放煙霧並退往德軍的射程範圍外,以雷達尾隨德軍。同時,俾斯麥號主炮射擊產生的巨大震動導致桅杆上的凝結冰脫落砸壞其雷達,迫使呂特晏斯命令歐根親王號行駛至艦隊前方,為艦隊提供前方的雷達搜索。該決定在之後使英軍分不清德軍艦隻,因為兩艘德艦自身的輪廓十分相似,艦身噴塗的偽裝也一樣。


丹麥海峽海戰

於1941年5月24日的丹麥海峽之戰中,由尤金親王號上看到的俾斯麥號向威爾士親王號開火的照片5月24日,星期日,凌晨5時,德軍艦隊準備離開丹麥海峽,歐根親王號的聲納探測到在左舷處有2艘未判明艦隻。德艦立即做好了戰鬥準備。英國攔截艦隊包括剛完工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及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由蘭斯洛特·霍蘭海軍中將指揮。英國編隊由胡德號打頭陣,威爾士親王號殿後。胡德號被視為皇家海軍的驕傲,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巡洋艦,但其弱點是水平裝甲相當薄弱。

霍蘭中將命令己方艦首對準德艦,以圖儘快縮短雙方距離。因為他知道胡德號的甲板裝甲很薄弱,而假如炮戰中雙方距離超過10,000碼的話,敵方的炮彈就很可能會落到己方軍艦的甲板上,反之則會落到裝甲帶上。5時49分,霍蘭命令向德軍領頭艦——歐根親王號開火,因此英國人又誤將歐根親王號當成了俾斯麥號。胡德號在5時52分主炮搶先開火,威爾士親王號隨後也向歐根親王號開火。直到打了2輪齊射後,霍蘭才發現攻擊的目標是錯誤的,立刻命令將火力轉向俾斯麥號,但已浪費了很多時間,並造成了一些混亂。當時雙方距離大約為12.5英里,即10.9海里左右。

5時55分,德國編隊開火還擊,集中火力攻擊胡德號。由於英艦的錯誤判斷,所以一開始炮擊時並未命中德艦,反觀德艦就沒有犯這種錯誤,所以炮彈不斷準確地向英艦射去。儘管霍蘭擁有比德艦更強大的火力,但戰場形勢對呂特晏斯有利——由於英國戰艦艦首正對德艦,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分別只能使用四門和六門前主炮,而德國軍艦卻能使用全部火力向英國人還擊。此時俾斯麥號發射第三次齊射,命中胡德號中部,造成救生艇甲板產生火災,並迅速蔓延。霍蘭中將此時意識到己方處於不利地位,於是命令左舵二十度,以發揮全部火力。6時整,胡德號剛完成轉向,俾斯麥號進行第五次齊射,一發(一說2發)炮彈貫穿了胡德號的薄弱的甲板裝甲,引爆了主彈藥庫。胡德號瞬間折成兩半,迅速沉入海中,包括霍蘭中將在內的1418名官兵陣亡,僅有3人獲救。德艦立刻將炮火指向威爾士親王號。該艦艦橋遭一發15英寸炮彈擊中,除艦長與一信號兵外所有艦橋人員陣亡。另外各處遭4發15英寸炮彈及4發8英寸炮彈擊中,艦體受重創,數門主炮因故障與戰損而無法發射,在重傷之下失去戰鬥力,被迫退出戰鬥。

德國人也為勝利付出了一些代價。俾斯麥艦中彈三發,二號燃料槽受損破裂,泄漏出大量重油,航速降低至28節。但其損傷相較于英國人的慘重損失實在微不足道。在這場戰鬥中俾斯麥號技術上的優勢非常明顯,以至於在不到10分鐘內便擊沉了皇家海軍最引以為傲的軍艦之一。


 

追擊
英國人很快確定了俾斯麥號的位置,並集結了大量的軍艦前來圍擊,包括約翰·托維上將指揮的本土艦隊及詹姆斯·索默維爾中將指揮的地中海H艦隊。5月24日,俾斯麥號遭到從勝利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劍魚式魚雷機的攻擊,被命中1枚魚雷,但僅造成了輕微的損傷。隨後歐根親王號繼續前進,進入大西洋,俾斯麥號則轉向前往法國聖納澤爾以修理損傷。其後英國人差點失去了同俾斯麥號的接觸。但在5月26日,俾斯麥號再遭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的飛機空襲,被命中3枚魚雷,其中1枚擊中艦尾,沉重的結構受到損壞後向下壓迫到舵機,導致俾斯麥號的舵角卡死在15度。這使俾斯麥號已無法迴避英國艦隊的攻擊,速度再度降低,而且很難控制航向。

5月27日晨,英軍的主力追擊艦隊趕到,包括英王喬治五世號與羅德尼號戰列艦,於八點左右進入射程,兩艦迅速接近,並用其16英寸及14英寸主炮轟擊俾斯麥號。俾斯麥號由於舵機失靈,航向不定,還擊效果不佳。俾斯麥號被最少數十枚,甚至上百枚大口徑穿甲彈以及數百枚小口徑炮彈擊中,加上至少1枚魚雷。最後的一枚16英寸炮彈是在極近的距離發射的(大約3,000碼)。但直到10時25分俾斯麥號仍然沒有沉沒,甚至引擎尚在運轉。在沒有希望的情況下,德國人開始準備自行炸沉軍艦以避免被俘獲。英國多塞特郡號重巡洋艦隨後在近距離發射了3枚魚雷,全部命中。10時39分,俾斯麥號終於沉沒于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前後,皇家海軍派遣了大量軍艦前往攔截俾斯麥號,包括多達8艘戰列艦及戰列巡洋艦,和2艘航空母艦,即皇家海軍約半數的力量,才最終將俾斯麥號擊沉。英軍指揮官托維上將在戰鬥後說:「就像一戰時的德意志帝國海軍一樣,俾斯麥號進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戰鬥,抵抗着數倍於己的敵人,以至於在她沉沒時她的旗幟還在飛揚。」

《 本帖最後由 耍寶的貴 於 2009-3-14 17:54 編輯 》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黑色爵士 + 5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威望 + 5   查看全部評分

SOGO榮譽會員

夜太黑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09-3-14 19:28:19 |只看該作者
Kidd Class 紀德級導向飛彈驅逐艦

 

華美軍售案中美國所同意售予我國的4艘紀德級在國內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到底要不要購買這4艘目前已除役的中古驅逐艦呢?國內的輿論裡對於這種船齡達20年的軍艦更是抱持著許多反對的意見,尤其是最近一名立委強烈抨擊紀德級的售價、操作經費等等,無疑是一艘”錢坑艦”。在立委們的重炮轟擊下紀德級是否得以引進國內呢?究竟紀德級是不是真的是一艘大而無用的老舊軍艦?相信是眾多網友們共同的疑問。在這次的專題中將為您對紀德級作較深入的探討,希望能夠解決眾多網友們心中的疑竇。現在,就讓我們一齊來了解紀德級吧!

尺寸: 排水量9575噸 全長513呎 寬50.4呎 吃水深20.3呎

推進系統:主機4具LM2500燃氣渦輪機 雙軸推進 兩具LM2500串聯輸出 最大航速30節

武裝: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2 彈艙容量24+44枚SM2標準Ⅱ型飛彈 AGM-84魚叉反艦飛彈*8 並於艦艉彈艙裝載16枚ASROC反潛火箭。輕量化MK45 5吋炮2座。2具3聯裝MK32 324公釐魚雷發射管裝載2*3枚MK46號魚雷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2 SH-2 LAMPSⅠ海祅式反潛直昇機*1

感測器:SPS-48E三維雷達 SPS-49長程對空搜索雷達 SPS-55水平掃瞄雷達 射控雷達SPG-51D*2及SPG-60、SPQ-9A各一座 SQS-53A艦艏聲納。

紀德級導向飛彈驅逐艦是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衍生型,原先是由於伊朗的訂購而以後者為基礎,拆除了前甲板的6連裝ASROC發射箱,並在艦身兩端安置上兩座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並且於龐大的上層結構裝置了4個射控雷達以導引SM2標準二型飛彈,因此紀德級搖身一變成為防空與反潛的”通用驅逐艦”,當然這是以史普魯恩斯級載臺透過適度地減少反潛武器投射能量來達成的。後來伊朗(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在1985年開始進行升級工程,其中最醒目的末過於ASROC改裝成MK41垂直發射井及增設的2座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的巴勒維王朝被推翻,新政府隨後就取消了4艘紀德級的訂單,顯然的,李頓造船廠很快地就要因不知為何而建而面臨停工的命運。幸運的是,國會仍然批准了這4艘驅逐艦的建造,後來美國海軍並以十分優惠的價格購入。美國海軍在接收了這批紀德級後不久便為其安裝了魚叉反艦飛彈及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這四艘船艦(DDG993紀德號DDG994卡拉漢號DDG995史考特號DDG996錢德勒號)分別於一九八二年與一九八三年編入大西洋與太平洋艦隊服役。到了九零年代又為它作NTU售限中期延伸的升級工程,重點項目包括了將老舊的SPS-40超高頻中程對空雷達拆除改設置SPS-49L長程對空搜索雷達,又在第2枝主椲平臺(SPS-49L天線陣)上加裝SPS-48E三維雷達。後來由於蘇聯解體以及美國海軍大型艦隻「神盾化」政策影響,四艘紀德級飛彈驅逐艦分別在九八年與去年提前除役封存。

 



 
名稱 42型導向飛彈驅逐艦
(英國) 現代級導向飛彈驅逐艦
(前蘇聯) 旅大級導向飛彈驅逐艦
(中華人民共和國)
尺寸 排水量4775噸
全長470呎
寬49.6呎
吃水深14呎 排水量7625噸
全長511.8呎
寬56.8呎
吃水深21.3呎 排水量3730噸
全長433.1呎
寬42呎
吃水深15.1呎
主要武裝 海狼防空飛彈系統*1
彈艙容量22枚

海鏢飛彈
射程2馬赫21.5英浬

MK-3 324mm魚雷發射管6具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2 SS-N-22日炙反艦飛彈*8

SA-N-7防空飛彈44枚
射程2.5馬赫13.5英浬

533mm魚雷發射管4具

AK630進迫武器系統*4

AK130進迫武器系統*4

RBU100反潛火箭120枚

KA-25反潛直昇機*1 C201鷹擊反艦飛彈6枚(I型)
射程0.9馬赫51英浬

324mm魚雷發射管6具

FQF2500反潛火箭120枚

海豚式反潛直昇機*2

無近迫武器系統

 

名稱 旅滬導向飛彈驅逐艦
(中華人民共和國) 勃克級導向飛彈驅逐艦
(美國) 紀德級導向飛彈驅逐艦
(美國)
尺寸 排水量4200噸
全長468.2呎
寬49.5呎
吃水深16.7呎 排水量8375噸
全長512.6呎
寬68呎
吃水深20.3呎 排水量9575噸
全長513呎
寬50.4呎
吃水深20.3呎
主要武裝 C802鷹擊反艦飛彈8枚
射程0.9馬赫66英浬

324mm魚雷發射管6具

FQF2500反潛火箭120枚

無近迫武器系統
MK41垂直飛彈發射系統*2
彈艙容量90枚SM2標準Ⅱ型飛彈
射程2馬赫86.8英浬

AGM-84魚叉反艦飛彈*8

324公釐魚雷發射管6具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2 MK26飛彈發射器*2
彈艙容量68枚SM2標準Ⅱ型飛彈
射程2馬赫86.8英浬

AGM-84魚叉反艦飛彈*8

324公釐魚雷發射管裝載6具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2

SH-2海妖式反潛直昇機*1

 


 




為了減化只列出了艦隻的主要武裝,但更能較清楚地比較各艦種的差異。中共雖然把旅大級和旅滬級歸類為導向飛彈驅逐艦DDG,實際上以西方世界的標準就其排水量與武裝來看,DDG後面的”Guide”(導向)就應該被拿除並降級為普通巡防艦FF,而英國的42型導向飛彈驅逐艦防空能力由於海鏢飛彈的射程與載彈量因此比起我國的成功級導向飛彈驅逐艦還要略微遜色。現代級的主要反艦武器為8枚日炙超音速反艦飛彈,並且也有44枚SA-N-7防空飛彈供防身及一部份的制空能力,再加上艦上多達6具的近迫武器系統;使得它成為水面艦隻中可畏的對手。至於美國的勃克級則可以算是世界上性能最優秀的了,而紀德級的武裝與前者有些差距,如SM2的儲量減少了22枚,但是紀德級的反潛戰力卻較強。雖然沒有SQR-19拖曳陣列聲納,但艦艉可以搭載一架反潛直升機,而且MK26雙臂發射器還可以發射ASROC反潛火箭。然而,最大的不同在於神盾系統了,藉著分時的技術使得勃克級可以同時導引12枚的SM2攔截空中目標。紀德級則闕如,只能同時導引4枚,若要應付大量的飛彈攻擊(即俗稱的阿爾發打擊 ALPHA STRIKE)恐怕難以抵擋。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黑色爵士 + 5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威望 + 5   查看全部評分

頭像被屏蔽

禁止訪問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09-3-14 22:10:3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天使長(十級)

平凡自在...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09-3-14 22:23:37 |只看該作者

中華民國 基隆級飛彈驅逐艦

 

"紀德"級飛彈驅逐艦是當年美國替伊朗王國建造的軍艦(伊朗海軍將之列為巡洋艦), 在建造當中因伊朗爆發伊斯蘭教革命, 巴勒維國王政權被何梅尼推翻而停止交船, 後由美國海軍接收.
本級艦採用與史普魯恩斯級(Spruance Class)同樣的船身, 減少部份反潛功能以增強防空功能成為"通用驅逐艦", 然因繼史普魯恩斯級後美國驅逐艦的主力改為神盾型的阿利.伯克級,所以本級艦在還沒有到使用期限就提早退役了.

 

這批軍艦無論噸位與火力都是台灣海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作戰艦艇, 但在對應中共海軍陸續從俄羅斯購得的"現代"級驅逐艦與自製多級包含裝有相位陣列雷達(神盾)的新驅逐艦的狀況下仍有些力有未逮, 事實上台灣海軍原來心目中的首選是類似伯克級裝有神盾雷達的軍艦,
"紀德"級只是在美國不願出售神盾艦下的第二選擇; 在政府決定以二百七十億元買這四艘艦時曾引起許多爭議.

這四艘軍艦的命名原計劃沿用本艦美軍艦名的譯名為艦名再衍生為"德"字號而為"1801紀德", "1802明德", "1803同德", "1805武德",
後因立法院於2005年做成決議今後艦名必須以台灣的人名或地名命名, 所以成軍時各艦改為以台灣四大軍港為命名, 即"1801基隆", "1802蘇澳", "1803左營", "1805馬公".

 


各艦與美軍原艦名的對照如下:
DDG993 Kidd ~ 1803 左營
DDG994 Callaghan ~ 1802 蘇澳
DDG995 Scott ~ 1801 基隆  
DDG996 Chandler ~ 1805 馬公



"紀德"級艦
船身長171.6公尺
寬16.8公尺
吃水6.7公尺
輕載排水量7,289噸
滿載排水量9,783噸
主機為四部GE的LM-2500燃氣渦輪機, 雙軸輸出, 8萬匹軸馬力
速率33節


 

裝備
兩門Mk45/54倍徑的127公釐(5吋)砲
兩座Mk15方陣快砲
兩座Mk26標準飛彈發射器
彈艙容量24+44枚SM2標準Ⅱ型飛彈
兩座Mk141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可發射AGM-84魚叉反艦飛彈
兩座可發射Mk-46魚雷的Mk32三管魚雷發射器
可搭載一架SH-3或兩架SH-2 LAMPSⅠ海妖式反潛直昇機


戰鬥系統
為SPS-48E對空搜索雷達
SPG-60火砲射控雷達
SPS-55水面搜索雷達
SPQ-9A火砲射控雷達
SQS-53艦艏聲吶等


 

"紀德"級在美軍建造與服役的紀錄如下:
"USS-993 Kidd" Ingalls造船廠建造, 1981年5月27日成軍, 1998年5月12日除役
"USS-994 Callaghan" Ingalls Everett造船廠建造, 1981年8月29日成軍1998年5月31日役
"USS-995 Scott" Ingalls Mayport造船廠建造, 1981年10月24日成軍1998年12月11日除役
"USS-996 Chandler" Ingalls Everett造船廠建造, 1982年3月12日成軍, 1999年除役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黑色爵士 + 5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威望 + 5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09-3-15 00:38:17 |只看該作者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09-3-15 00:40:06 |只看該作者

軍艦歷史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黑色爵士 + 5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威望 + 5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2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09-3-15 01:58:52 |只看該作者
 

如果單論軍艦火力, 一般公認火力最為強大的軍艦, 應該是俄羅斯的基洛夫級戰鬥巡洋艦. 它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非空母軍艦,真可說是現在的無畏艦.請看其性能諸元.

[性能諸元]


尺寸 :長度:248公尺, 寬度:28.5公尺


標準排水量: 22000公噸


滿載排水量: 28000公噸


人員編制: 900人


動力系統: 核分裂反應器2具及燃油鍋爐混合式.


航速: 35節


武裝:


兩座100公厘艦炮,八座30公厘格林式防空機炮。二十座SS-N-19 反艦飛彈,


十二座可發射八十枚SA-N-6 防空飛彈的發射器,


兩座可發射36枚 SA-N-4 防空飛彈的雙聯發射器。


五聯裝533公厘魚雷發射器兩座。


一座 RBU 6000 十二枚裝反潛火箭發射器,兩座RBU 1000 六枚裝火箭發射器,


十六枚 SS-N-14反潛飛彈。


艦載機 : Ka-25 直昇機 3 架


基洛夫級所配備的飛彈數量之多, 即使是俄國的其他軍艦, 也是無人能及, 尤其是SS-N-19 反艦飛彈, 為 俄國所有反艦飛彈中最大型的,可配備核子彈頭或是傳統高爆彈頭, 能以2.5馬赫飛行, 射程長達500KM.如果能命中的話, 一枚配傳統彈頭的SS-N-19 ,就足以使尼米茲級空母退出戰列(未必會沉沒).核彈頭的話, 整個空母戰鬥群摧毀也是有可能的.而其防空飛彈數量也是多的誇張. 其反潛武力雖為最弱的一環, 但是卻也足以與一般反潛驅逐艦相匹敵. 目前所有現役的軍艦都無力與其對抗. 唯一能與之抗衡的就是空母的航空機隊.

  圖片失連

~黑色爵士~


《 本帖最後由 黑色爵士 於 2009-3-15 23:59 編輯 》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09-3-15 10:36:16 |只看該作者

中華民國成功級

PFG-1108是小弟服役的軍艦
請大家欣賞


PFG1108--班超軍艦
PFG1103--鄭和軍艦
 
 
 
 
 

成功級發展沿革
1981年,中華民國海軍協同中山科學研究院、聯合船船設計發展中心與中國造船公司(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前身),在主合約商兼負責戰鬥系統的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及負責載台設計的羅森伯特公司(Rosenblette & Sons)協助下,設計一款用以取代陽字號驅逐艦的新型巡防艦,該計畫即是「忠義計畫」。
1983年6月,設計作業結束,中華民國海軍決定放棄該設計,另外尋求以其他方式獲得滿足作戰需求的巡防艦。
1989年,中華民國海軍決定建造以美國海軍卡夫曼(Kauffman FFG-59)號巡防艦(屬派里級巡防艦)為基本架構的修改型巡防艦,並授予吉伯斯-寇克思設計公司(Gibbs & Cox)500萬美金合約,由其負責修改原設計以滿足中華民國海軍的作戰需求,計畫名稱為「光華一號」造艦計畫。同年5月8日,中國造船公司獲得15億美金的合約負責建造艦體,而中山科學研究院在優利公司(Unisys Corporation)協助下負責安裝戰鬥系統。
1994年,決定僅建造7艘(本級艦原計畫建造8艘)。最後一艘(被命名為田單(Tian Dan)號)原預定配備先進戰鬥系統(Advance Combat System, ACS),後因預算不足和性能不穩定致建造計畫被取消(該計畫建造的巡防艦被稱為田單級巡防艦)。
1998年,完成7艘建造,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
2000年,決定恢復建造被取消的田單號,戰鬥系統與前7艘相同,但取消兩舷原裝設的波佛斯(Bofors)L70/40公釐雙聯裝快砲。
美國海軍規劃派里級巡防艦的設計以反潛作戰為主,於低威脅環境下為遠洋船團護航及作為兩棲登陸船團的屏衛,在規劃上屬於二線、低造價、可犧牲的艦艇。囿於台海防衛作戰需求與軍售限制,在獲得基隆(Keelung)級驅逐艦之前,本級艦除負責反潛作戰外,也必須擔負艦隊區域防空任務。


概觀
艦種 巡防艦
艦級 成功級巡防艦
製造廠 中國造船公司高雄廠
下訂  
動工 1990年 - 2001年
下水 1991年 - 2002年
服役 1993年 -
退役  
結局  
除籍  
性能諸元
排水量  
標準排水量 {{{標準}}}
標準排水量 3,900噸
滿載排水量 4,100噸
全長 138.1公尺
全寬 14.3公尺
吃水 4.9公尺
飛行甲板  
鍋爐  
動力 LM2500-30燃氣渦輪引擎2具,單軸推進,另安裝輔助動力系統2具
極速 29節
續航距離 20節狀態4500海浬
出力 41,000匹馬力
安全深度 {{{潛行}}}
乘員 217人(軍官18人、士官兵180人、飛行機務人員19人)
艦載機 S-70反潛直昇機2架
武裝 1座Mk13 Mod 4單臂飛彈發射器,裝備40枚RIM-66標準式中程防空飛彈(SM-1MR Block VI B)
2座四聯裝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發射器,但成功號僅裝置2座雙聯裝發射器
2座雙聯裝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發射器,目前僅有成功號裝設,應是用於航海測試
1門OTO 76公釐單管快砲
1座Mk15 Block 1A方陣(Phalanx)式近迫武器系統
裝甲  
射控裝置 Mk92 Mod 6射控系統,負責控制SM-1飛彈與OTO 76公釐單管快砲,包括1組組合天線系統(Combined Antenna System,CAS)與1部獨立的分離標定與照明雷達(Separate Target Illumination Radar,STIR,採用荷蘭Singaal公司STIR-240雷達)。
AN/SYS-2整合自動偵測與追蹤系統(Integrated Automated Detection and Tracking,IADT)
偵搜設備 {{{偵搜設備}}}
電子設備 SPS-49(V)5對空搜索雷達
SPS-55平面搜索雷達
SQS-56中頻聲納
STIR-240雷達(照明雷達)
電戰系統 SLQ-32(V)5電子作戰系統:02甲板駕駛台外側裝有2部反制天線(Sidekick),03甲板兩側各1座接收天線及2座Mk36干擾彈發射架(Super Rapid Bloom Offboard Countermeasures,SRBOC)。

《 本帖最後由 CAT9752 於 2009-3-15 10:39 編輯 》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黑色爵士 + 5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威望 + 5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09-3-15 11:52:28 |只看該作者
 
美國海軍華盛頓號上2/25抵達日本橫須賀港,艦上官兵們排出(第一次見面)的日文,向日本人民打招呼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黑色爵士 + 1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3 16:2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