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237|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房地產] 金融海嘯下的4大獲利機會 [複製連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3-27 12:00: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守舊」是阻礙進步的最大包袱,歷史上,每次遭到大困難的時期,通常就是人類進步最快的時期,因為人們會被強迫丟棄舊思維,而不得不接受新思維,不能調整的人都會成為歷史的灰燼。因此,每一次的困境都造就了投資觀念的進步,財富也有了重新分配的機會,人類進步的軌跡也因此形成。

金融海嘯雖然引爆了全世界的不景氣,但也正是一個強迫全世界的人們不得不丟棄舊思維的絕佳時機,可以說全世界正面臨一次類似「工業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後的「投資大革命」,有些過去曾經是成功的經驗,會被快速捨棄;相對地,一些新的思維與作法,將成為投資舞台上的新主角。

台灣目前貸款總額已近三十兆元,儲蓄率快創下廿年的新高,保有現金的風險正不斷昇高,但大多數人還認為「現金是王」,在這種環境下,如果希望成為勝者,以下四個新的思維,投資人不可不知!


第一 區位的最新指標是「租金」  
以往常聽人說投資房地產的指標就是「區位、區位、區位」,但區位(location)的「指標」是什麼?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區位指標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在住宅數量普遍不足的時候,區位的指標是「人多」,那裡人多,那裡的房屋就會漲價!例如在改革開放後的大陸,要判斷那裡房價會漲?只要看那個都市人多。

但當住宅自有率超過百分之六十以上時(環境改變),區位的「指標」就會變成「稀有」,那裡的貴氣重,那裡的房屋就會漲。

例如台北市的中山北路、陽明山、天母、仁愛路,都曾引領過一段時間的房價風騷。當環境如果再變化為已經供過於求時,區位的指標就變成了「租金」那裡有人租?那裡租金高?那裡的房價就會漲!例如這幾年信義計畫區的興起,就是典型的代表。

不迷戀過往地段

過去幾年,許多投資人根據過去的經驗,還在「人多」(如台北縣)或「貴氣」(如天母或新重劃區)的地區大量購屋,但在景氣受挫後,才突然發現環境已經改變,投資的舊觀念(舊指標)已成為套牢自己的最主要原因!

同樣地,在兩岸三通後,有許多人憧憬大陸人會來買台灣的房地產,尤其認為會購買山明水秀,風景良好的地區,也是犯了同樣的毛病(舊觀念),要知道第一波大陸人來台灣是來賺錢,而非定居!所以,他們會租那裡?或是那裡會有人租?才會是他們認為最好的區位。

如果還迷戀自己房屋附近的人多;或是地段過去的光輝,而不考慮未來是否容易出租?勢必掌握不到獲利的機會,而會被傳統的「區位」觀念埋葬。最新的「區位」觀念將改變成「租金是王!」


第二 建築物的生命在「維護」  
所謂「一枝草,一點露」,以前我們常聽人說孩子不怕生多,認為孩子只要生下來了,自然會有長大的辦法。

這也是一種舊思維!在不景氣時,孩子生得愈多,不但無法養活,可能還會讓本來可以存活的小孩,因資源分散而無法存活。

建築物也是如此,景氣時有許多建設公司大量興建房屋,動輒以造鎮、造城的方法,大量生產,認為「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屋,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所以認為房屋只要蓋好了,遲早會賣出。

但在不景氣的環境中,這樣的舊觀念就不易成功了(因為只有少數地點最好的房屋,才具有這種特性)。

在不景氣時,購買量降低了,人們只會集中購買最會增值的房屋,而量大的社區、屋多的地方、尤其是新的重劃區或是開發區,由於四週還有許多空地尚未開發。

因此,基於供給量多就不易漲的經濟原理,增值性自然不足。(但在景氣時,許多人卻有相反的思維,常認為在空地多、推案多的地區,房價才有漲的機會!)

有經驗公司很少

過去,許多房地產投資失敗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社區進駐率太低,導致不容易有增值的機會。而量大的社區或新重劃區、開發區由於供給量大,住戶進駐率勢必不高,投資獲利機會自然不高!

進駐率要高的機會,就在「維護」。前一陣子有許多銷售成功的建案都打出「酒店式公寓」(Serviced Apartment)的廣告,所訴求的其實就是好的「維護」水準包括了硬體(建築物內、外觀的維護保養)與軟體(飯店級的居住服務),這種商品說起來容易,實際上成功的機會很小,因為擁有這種成功經驗的公司極少!

為什麼呢?因為過去大部分建設公司的定位是在「興建」房屋,這種觀念造成至今仍很多人分不清楚建設公司和營造公司有何不同(例如分不清基泰建設和基泰營造是二個完全無關的公司)?

在這種思維下,還要對客戶進行「長時間又賺不到錢的服務」,他們認為顯然是一種不智的行為。尤其目前政府的政策又不鼓勵表現好的建設公司,例如對永續經營的建設公司不公正的公交法、消保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與各種稅法都只規範責任而沒有鼓勵。

自然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造成大多數的建設公司只將注意力放在可以多爭取多少容積?然後低聲下氣的挨到房屋蓋完後,馬上拍屁股走人。連公司都可以結束掉,這種將責任避之猶恐不及的心態,怎麼會去找個大麻煩(長期維護)呢?在這種環境下,自然產生了「破屋理論」,房屋從交屋後的第一天開始,品質就只有愈來愈差(破)!因為社區的品質往往由水準最差的一位住戶所決定。

  
也由於大多數的社區都無法滿足真正居住者的需要,人們才必須不斷地築「夢」,想找到一個不受破屋理論魔咒影響的房屋。

「因為痛苦,所以逐夢;因為逐夢,所以價高!」因此好的建設公司所推出的預售屋,每每造成人們瘋狂的搶購,其實就是因為品質維護良好的建築物極為稀有,而稀有的商品價格自然會居高不下。這也是造成台灣的預售屋價格遠高於中古屋的重要原因。

在不景氣的環境下,投資人終於了解,建築物的生命在於「維護」,讓社區品質不受破屋理論的魔咒影響!那一家建設公司「願意」而且「能夠」提供長期品質維護良好的社區,自然是稀有珍寶!矛盾的是,在不景氣的環境下,許多公司紛紛裁員、縮編,而在此時能夠反其道以提昇「維護」水準為職志的公司自然是鳳毛麟角。

因此,在投資前,先確定房屋過去及未來的維護水準,已成為投資者是否跟得上「大革命」腳步的重要指標!

第三 房屋的最新價值在「品牌」
過去,房地產投資人過度迷信於區位,過分相信自己的直覺,常會聽到人們說:「管他那一家建設公司蓋的房屋,只要地點好,就可以投資!」這種觀念在房屋已經成為「商品」後,也將成為舊思維而被淘汰!

建設公司超過四十年的發展,商品經驗已經逐漸累積,有的公司著重於大量製造,以製造業低成本的方法蓋房屋;有的公司著重於短期回收,每個建案都有不同的股東,以低風險的方法蓋房屋(遇到景氣不佳時,股東就將房屋分分後各自處理);有的公司以蓋房子為副業,只要找到地,景氣不錯就推一批,景氣不好就休息幾年,反正主要是賺土地錢;當然也有許多建設公司,專注本業,不斷改進產品,累積經驗。

這些採取不同策略建設公司的房屋蓋好後,就會產生極大的商品差異,例如管理費用的差別(不同社區的管理費用可差到一倍以上);電費的差別(不同社區電費負擔可以差到好幾倍);健康水準的差別(不同社區的電磁波差距可有數十倍)……這些差別在房屋還不是商品時,不會凸顯!

品牌價值勝價格

但當房屋變為商品後,所有支出都會成為租金負擔的一部分,使用者都會將其列入決定是否租用?或購買的重要指標!

因此,在這一波金融海嘯後,人們將發現建築物的「品牌」價值已經愈來愈重要!事實上,不但房地產如此,所有只要不是被政府刻意保護的企業,未來都將被迫進行赤裸裸的「品牌」價值戰。因為任何商品,如果沒有品牌,只靠價格競爭,都將在這一波世界性景氣衰退中滅頂,不論過去有多麼輝煌的歷史與功績。最好的例子是電子業,發展了近四十年卻多未建立品牌,當全世界性經濟緊縮之風一起,就毫無招架之力,許多應聲而倒。

要如何判斷品牌價值呢?景氣時,許多公司無限延伸自己的商品,例如擅長做錶的公司,也開始做筆,甚至做皮件;同樣地,擅長蓋廠房的公司也開始推出豪宅與酒店式公寓,也有曾在最佳地區蓋出最高級房屋的公司,又跑到台北縣甚至更遠地區的重劃區購買土地(以為還可以賺到大錢),這些舊思維在不景氣時就會遭到很大的風險。

不景氣時,品牌建立只有向上升級一條路!因為沒有消費者會購買「每況愈下」品牌的商品,所有投資人都希望所投資商品的品牌,可以愈來愈有價值,而只有不斷能夠升級品牌的商品,才會成為投資對象。

  
  
由於建立品牌必須不斷地將商品「升級」!因此廣泛的生產必須減少(例如不論在什麼地區、什麼房屋都蓋的公司,較不易建立品牌價值),與定位無關的生產也要減少(例如地點要愈選愈好,房屋要愈蓋愈高級,房價要愈來愈堅持,才能建立品牌價值),因為唯有升級,才可能創造品牌價值!

在不景氣時,因為賠錢的比例高,人們將更慎重的選擇商品。目前許多極富盛名的建築師及營造公司,由於案源減少,也開始爭取較小型的案件,導致市場業務已有向少數有品牌公司集中的現象,這將使得中小型較無品牌公司(或商品)的生存機會將愈來愈難!

最新的投資思維是判斷建設公司的房屋,未來是否會愈蓋愈高級?(如地點、設計、施工品質,及管理維護)。還是飄浮不定?只有房屋會愈蓋愈高級的公司,當每一次有新屋推出時,就是您房屋增值的機會!如果無法判斷,最好能夠放棄投資。

第四 房地產獲利機會在「保有」
當利率水準不斷降低後,有穩定租金收入的房地產「價格」必然會愈來愈高(目前美國債券尤其是房地產抵押債券已經開始搶手,正是在反映這種現象)!因此,將好的不動產在任何一個時間點出售都將是不智之舉,尤其房地產是耐久財,價值不會因折舊而減損,是最適合「保有」而非「出售」的商品!

以往台灣的建設公司採取「出售」為主要獲利模式的最主要原因是銀行經營觀念的落伍,銀行將建設公司視為短期加工業,不願意貸與較長期的資金,通常在三到五年內就強迫收回貸款。

難保有好的資產

在資金支援不足的情況下,建設公司們不得不忍痛將最好的房地產出售(愈好的資產,才愈易賣出),不但造成所謂的「破地理論」,新開發的「土地」品質愈來愈差(破);更導致建設公司不論過去如何賺錢,都無法累積成財力雄厚的公司(因為好東西都賣掉了)。

因此,自然沒有能力「保有」好的資產,以獲得最大利益(這也是造成愈有歷史的建設公司,獲利能力反而愈差的原因);相對地,反而是預售屋的購買者常常可以因此獲利!

以日本為例,其建設公司的資本都極為雄厚,自然可以擁有從開發、施工、管理(經營)及保有的一系列機會。因此,對於好品質的土地(原料),可以採取先建後售,甚至只租不售的方式以獲得最大利益,如此才可以跳脫破地理論的魔咒。可惜在台灣,這種機會是缺乏的!

  
  
銀行與企業發展

當政府開放市場後,許多國外的私募基金、外資銀行、甚至不良資產公司都曾在台灣大賺一筆(可悲的是台灣的銀行反而願意大量借錢給外資),這些本是台灣的銀行支持台灣的建設公司可以賺到的錢,卻因為銀行的舊思維,造成外資可以在台灣大玩賺錢全拿,賠錢則一走了之的遊戲,這實在是一種台灣企業發展的悲哀。

所謂「天助自助者」,怨天尤人,於事無補,對投資人而言,最具體的作法,就是要將所有資產儘可能地換成募資能力(而非將現金存在銀行),然後將最大募資成果,換取「保有」收租型房地產(income property)的機會!

只要能夠「保有」最好的房地產,就會是這一波財富重分配下的贏家!如果還是死守著鈔票,死抱著不會獲利的商品,除非是已經七、八十歲的老人,否則就是一種危機。

在二○○九年,各種型式的現金代用券如消費券、食物券、房租券、教育券、糧票等,勢將傾巢而出,在觀念上。其實就是回到「以物易物」的時代,大量使用現金代用券的好處是交易會透過市場完成,有利市場發展,更可創造就業。但這種以物易物的作法,雖然可以活絡經濟,但並無法讓投資人獲利!大家一定要瞭解,能夠真正獲利的新思維是「保有」資產而非「買賣」商品。

百年難見的契機

所謂「大破大立」,百年才碰得到的危機,其實也正是百年進步的契機,台灣的房地產早已經有了供過於求的情況,台灣的住宅早已經成為「商品」,可是過去由於環境安逸,使國人的舊觀念可以不必改變。現在百年難見的金融海嘯來了,百年難見的世界性經濟不景氣來了,危機強迫我們丟掉包袱與不得不成長,這是百年難見的「投資大革命」誰能快速調整投資思維,誰就能致富!

再提醒大家一次,如果過去的觀念永遠是對的,人類就不會進步;如果觀念的調整是容易的,就不會有財富重分配的機會。而今年正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機會,祝大家投資順利!

心得:
現今投資方法有許多..例如.
股票.錢存銀行.避險基金.黃金存摺.房地產等等..
其實最穩的還是屬於房地產..因為有土私有財呀
要投資也要選對好的地段,該地段的生活機能與該建築物的本質.
重點是買在低檔還是高檔的價位啦.
逢低買進,這4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例如股票當初4200點的時候可不可以買?一定有很多人說可以買,但是買的又有多少人呢.
總而言之很多都是信心面的問題罷了.
以上..個人想法.

《 本帖最後由 dragondc 於 2009-3-27 18:06 編輯 》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臥蠶 + 6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

總評分: SOGO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頭像被屏蔽

禁止訪問

..............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09-9-27 21:56:03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09-12-9 23:28:58 |只看該作者
逢低買進,這4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例如股票當初4200點的時候可不可以買?一定有很多人說可以買,但是買的又有多少人呢.
精譬真是太精譬啦.....
總結就是(知易行難)....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2-23 07:1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