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0-6
- 最後登錄
- 2015-7-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901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1985
- 相冊
- 3
- 日誌
- 45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中國古代書法———篆書》
秦統一中國後,將小篆作為標準字通行全國,經歷了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到行書的發展演變過程。在中國發行的郵票中,經常可以看到這5種書體的書法藝術。
篆書為小篆和大篆的統稱,包括甲骨文、金文和籀文。這次發行的“毛公鼎”的字體屬於大篆,其書法風格渾厚,凝重而不失典雅,為金文精華,而“泰山刻石”中的字體則屬小篆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傳為秦朝丞相李斯所書,筆畫圓轉流暢,分佈均衡,字形飄逸,筆勢生動;1984年8月27日的《吳昌碩作品選》特種郵票第一枚中的“金石樂,書畫緣”為清末著名書畫家吳昌碩對聯篆書。
隸書也叫“佐書”、“史書”,是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一種書體,把篆書圓轉的筆畫變成方折,在結構上改形象為筆畫化,便於書寫。隸書始於秦代,普遍使用於漢代,傳為秦代獄吏程邈所創。1995年1月5日的《乙亥年》特種郵票第二枚中的“豬”字、1996年1月5日的《丙子年》特種郵票第二枚中的“鼠”字及1997年1月5日的《丁醜年》特種郵票第一枚中的“牛”字,均為隸書。
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書體,始於漢初。它完全衝破了楷、隸的書寫格式,猶如龍騰蛇行,自由放縱。草書包括“章草”和“今草”。章草由草隸演變而來。今草相傳漢末張芝脫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筆畫形跡,將上下字之間的筆勢牽連相通,偏旁相互假借而成。中國郵票中出現最多的則是毛澤東的草書。1968年10月1日的《毛主席詩詞》郵票,全套14枚中的後13枚為毛澤東13首詩詞的手書。毛澤東的草書剛勁有力,風采飄逸,動律優美,受到當代書家的普遍讚譽。
楷書又叫“真書”、“正書”,為糾正草書漫無標準和減省漢隸的波磔而成的,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始於漢末,流行至今。1956年11月12日的《孫中山誕生九十週年》紀念郵票和198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七十週年》紀念郵票第一枚中的題詞均為孫中山先生的楷書;1978年10月22日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紀念郵票第二枚中的“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則為郭沫若先生的楷書題詞。
行書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創于東漢末年,成熟于唐晉,流行至今。1981年5月9日的《傳郵萬里,國脈所繫》紀念郵票和1985年11月5日的《鄒韜奮誕生九十週年》紀念郵票第二枚中的題詞為周恩來的行書手跡。周總理的書法顏書功底頗厚,有一種行中求穩之感;1987年9月5日的《中國藝術節》紀念郵票中的繁體“藝”字為宋代書法家米芾所書,堪稱行書楷模。
=====================================================
漢字書法藝術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它有著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
中國郵政將書法作品融會於不同的主題發表於方寸之間
供喜愛者收藏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 本帖最後由 Plus1 於 2009-5-4 21:19 編輯 》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