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1-11
- 最後登錄
- 2024-5-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33
- 閱讀權限
- 80
- 文章
- 694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狀態︰
離線
|
1543年,葡萄牙人把扳機擊發式火繩槍傳到了日本,這種火槍是滑膛槍,前膛裝藥,有效射擊距離50至80公尺。
由於士兵在進行前膛裝藥時,須分成五個步驟,相當繁瑣,既費時又不能采取隱蔽的姿式,因此,還不是十分理想的火槍,但是,它必境是一種威力強大的新式武器。日本人在對待這種新式武器的新生事物問題上,表現出了求新,求變的強烈革新願望。他們並不墨守成規,保殘守缺,而是積極引進,把火槍拆開來研究,然後進行仿制,改進。最後,制成了日本人自己的扳機擊發式火繩槍。自1543年起,一些日本的小諸候國就開始使用這種西式火槍。
三十二年後,1575年,豐臣秀吉下令在他統帥的日本正規軍隊中組建火槍部隊,從此,扳機擊發式火繩槍兵便成為日本軍隊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兵種,其數量甚至曾達到占豐臣秀吉所統帥的日本陸軍正規軍的的百分之九十。有了這種新式武器,豐臣秀吉的"以武力統一全日本"的政治野心如願以償,很快就打垮了他的眾多內戰宿敵。
一些在日本內戰中戰敗的諸候殘部拿著這種火槍侵擾中國的東南沿海各省,打得中國明朝的沿海地方駐軍難以抵擋。日本的新式火槍使中國的明朝軍隊的刀劍招架不住,這也是為什麼明朝的"倭患"難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當時的明軍仍不能從武器劣勢中覺醒,明軍將領們在總結失利的原因時,還是歸於敗在"不敵倭刀"。
扳機擊發式火繩槍傳到中國的時間比日本早100多年。在15世紀初,扳機擊發式火繩槍就傳入了中國。可是180年後,到了16世末的1585年,日本的豐臣秀吉,在滅亡日本的60多個諸候小國,統一全日本后,出兵朝鮮時,吃驚地發現,中國明朝派去援朝抗日的將領李如松所統帥的中國軍隊,仍然尚未全面裝備新式扳機擊發式火繩槍,更沒有大規模的專門的新式火繩槍部隊。
與侵朝日軍相比,明軍步兵火力處於極大的劣勢。因此,豐臣秀吉極輕視援朝的明軍。在這以後,日本不再對中國『言語必和,禮意必篤,毋生嫌疑,毋為詭激』(中國唐朝時日本大化天皇告誡其使者語,史稱東夷貌柔順),從此日本不再對中國"貌柔順"。
豐臣秀吉命令日軍以新式火槍與李部對攻,由於武器的優劣懸殊太大,李如松所部多次在平壤城下被日軍戰敗,直至戰爭結束時,明軍仍未能在陸戰中戰勝日軍,而是靠以扳機擊發式火繩槍武裝的朝鮮水師的"龜船"將日軍水師大部殲滅,迫使豐臣秀吉下令撤軍。
明朝滅亡時,朝廷軍隊僅有一支人為數很少的「神機營」,只是象徵性地使用扳機擊發式火繩槍,而沒有在軍事意義上大規模地使用之,導至,以騎兵呈凶的清軍輕易地戰勝了明軍。而中國明朝的繼承者清朝乾脆連「神機營」也取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