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9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80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在中國藝術史上,有三位藝術家被戴上“聖”的桂冠:一位是晉代王羲之,被譽為書聖,一位是唐代
杜甫,被譽為詩聖,還有一位被譽為畫聖,那就是唐代的吳道元。
吳道元潑墨為畫
吳道元,字道子,後改名道玄,是陽翟( Yangzhai,今河南省禹縣)人。他自小隨賀知章、張顛學習
書法。不成,轉而學畫,不到二十歲就臻於精妙。
吳道子起初任兗州( Yanzhou)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 不久堅辭而去,浪跡東都洛陽。吳道子性
格豪爽,不拘小節,“每一揮毫,必須酣飲”,因此,經常是醉中作畫。他畫龍,龍的鱗甲都有飛動的
感覺,天下雨時,還有煙霧環生。他描壁畫中佛像頭頂上的圓光時,不用尺規,揮筆而成。
吳道子是一個多產的畫家。早年作畫行筆流麗纖細,繼承六朝風範;中年後筆跡磊落逸勢,高度成熟。
他兼善人物、佛道、神鬼、山水、鳥獸、草木、台殿等各類題材,尤以人物、佛道見長。他作品的數量
很大,據說他曾於長安、洛陽兩地寺觀中繪製壁畫多達 300餘堵,奇蹤怪狀,無有雷同;他所畫捲軸畫
有記錄的仍有一百多件。其中佛教、道教題材為多。可惜今已無存。
吳道子作畫用筆起伏變化,狀勢雄峻而疏放,表現了內在的精神力量。同時,他敷色比較簡淡,甚至不
著色。所畫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人稱莼菜條描,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被譽為“吳帶
當風”。他還於焦墨線條中,略施淡彩,世稱“吳裝”。吳道子在龍興寺作畫的時候,觀者水泄不通。
他畫畫時很快,像一陣旋風,一氣呵成。《送子天王圖》(一稱《釋迦降生圖》)是宋人對他作品的臨
摹本。這幅畫所表現的是釋迦牟尼降生為淨飯王子以後,其父淨飯王抱他拜謝天神的佛經故事。世人認
為此摹本反映了吳道子的基本畫風。
據載,後來唐明皇召他入京,任供奉之職。皇宮中有一面粉牆,長數尋(一尋為八尺)。一日,明皇令
吳道子在上面做山水畫。吳道子調了一盆墨,將墨汁全部潑在牆上,再用一塊幕布蓋上。過了一會兒,
他將幕布揭去,請皇上觀畫:只見牆上山水林木,人煙鳥獸,無不具備。明皇久久觀看,讚嘆不已。
吳道子徐徐指點說:“這座山岩之下有一個小洞,洞中有仙。輕扣洞門,裏面就會響應。”說完,他用
手指彈了彈那扇小小的洞門。門忽然開了,有位童子出來應承。吳道子又說:“洞中風景甚佳,等我先
入,請陛下跟著進來。”道子進入洞中,招手請皇上也進去,皇上卻進不去。旋即門就關閉了,沒有了
吳道子的蹤跡。再看他畫的那堵牆,上面瑩白依舊,一點墨跡也沒有留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