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7
- 最後登錄
- 2017-3-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04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946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武轎有很多種腳步
3進3退 .大八 .小八. 3步3 .37步. 雙八.繞圈 還有很多種腳步.現今廟會較常見的以3進3退 大八 小八 3步3為占較多數.另一種是338
338是有分前面跟後面的
如果是前面的話是右腳先採再左腳然後在一大步右腳 接下來是換左腳再右腳在一大步左腳然後後退是右腳左腳一大步右腳 再來左腳右腳一大步左腳 在前進
如果是後面就是先採左腳再右腳在一大步左腳然後右腳左腳一大步右腳 然後後退 採左腳再右腳在一大步左腳 再來右腳左腳一大步右腳
此種動作要做3次 怎樣才算一次呢 就是338的前進後退做完就算一次
簡單的說338
前面的是右左大右 左右大左(前進) 右左大右 左右大左(後退)
後面的是左右大左 右左大右(前進) 左右大左 右左大右(後退)
扛轎時一開始會很痛很酸肩膀部位因轎擔磨擦關係會產生紅腫 是因為不常扛 如果常扛的話則無此問題.
另如果說想再短時間練起來的話 那就找8個人扛著武轎上面再綁個幾箱礦泉水走個2.3公里,中間休息次數不可太頻繁如此走個幾圈 肩膀承受力亦會逐漸增大 以後學轎班會練轎時是先以較重的文轎來練習3步3和338一個禮拜後在換武轎同樣練步伐 此時會覺得好像轎擔是不存在似的但還是有差異性 因文轎較重固步伐較緩慢 相較武轎因為重量較輕固步伐較靈活所以八個人須有相當的默契才行
另文轎屬於比較舊式之神轎,通常由原木精雕而成,但亦有用藤製成,通常有轎頂,故較重,其抬轎之步伐只求穩定,比較不求變化
武轎則無轎頂,故較輕,造型大都像太師椅一樣,適合表演,其抬轎步伐注重協調,且係按照固定之步伐行進,如七星步﹝踏七星﹞、八卦步等步伐來走動,其變化花樣較多,亦較具看頭,因此才能稱為『武轎陣頭』。輦轎較小,通常只有兩人抬而已
以下為扛文.武轎時之術語 但實際得依各團體內定術語為準
1.< 載肩阿 >:
a.神轎停放時將轎擔舉起.放妥肩膀的動作
b.神轎靜止未落地.而要行進前通知轎班扛好行走
2.< 溜溜來 >:神轎行進得太快.掌轎者令其轎班將步伐慢下來
3.< 落步阿 >:神轎落後脫隊時.掌轎令其步伐加快
4.< 顧頂 >:神轎行經低矮屋簷的巷中.掌轎令轎班注意轎頂.避免碰撞
5.< 顧底 >:神轎行進在凹凸不平的路面時.令轎班注意轎底.勿碰撞
6.< 兩邊顧 >:神轎進入狹窄巷弄時.令轎班注意神轎兩旁.勿擦撞
7.< 正邊撞角 >:行進時.神轎右前方有障礙物.警告轎班用
8.< 左邊撞角 >:行進時.神轎左前方有障礙物.警告轎班用
9.< 正邊腳籠 >:行進時.神轎右側路面有凹陷不平.警告轎班勿跌倒
10.< 左邊腳籠 >:行進時.神轎左側路面有凹陷不平.警告轎班勿跌倒
11.< 躡步深 >:行進時.遇下坡路面.令轎班行小步.避免轎底碰撞
12.< 躡步起 >:行進時.遇上坡路面.令轎班行小步.避免轎底碰撞
13.< 滑溜ㄚ >:行經濕滑路面.警告轎班小心滑倒
14.< 對中四正 >:神轎拜廟時.通知轎班將位置挪正
15.< 三進三退 >:神轎行最大禮.前進.後退各三次
16.< 後尾走頭 >:神轎轉彎或倒退時.令後三四籤轎班調頭.調整方向
17.< 留aㄚ >:令轎班步伐停止
18.< 轎椅阿 >:神轎欲停駐前.通知轎班將轎椅鋪好
19.< 迴落去 >:將神轎輕放轎椅上
20.< 正肩四籤換人 >:右邊第四位轎班更換
21.< 轎班阿 >:呼叫後方支援之轎班
22.< 掌轎a >:位處神轎中間.有如司機.負責應對進退.發號司令之人
23.< 頭籤 >:神轎前方第一位轎班稱頭籤.第二是二籤.右方則是正邊二籤.依此類推
24.< 換肩 >:神轎靜止.轎班向後轉.換肩休息.左右肩替換
25.< 突肩 >:轎擔從肩上滑落!此為轎班大忌.神轎會無預警掉落.神像及轎均會受損
《 本帖最後由 高梁58℃ 於 2009-7-9 21:00 編輯 》 |
-
總評分: SOGO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