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7
- 最後登錄
- 2017-3-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04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954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鹿港工藝匠師眾多,項目包羅萬象,就連全台難得一見的金雕大師,都出自鹿港,位於鹿港鎮中山路上的龍山銀樓,就藏身一位以黃金為雕塑材料的藝師鄭應諧
台灣有不少傳統工藝...唯獨金雕甚少見,原因無他,「金價」太貴,尤其近兩年金價更是連好幾翻,能夠用金子當材質創作,非得有獨特的條件配合才行。鄭應諧經常說,當年他獲推薦參加工藝獎競逐,聽聞評審說了一句「沒聽過用金子也能夠參加比賽」,讓他覺得註定與得獎無緣。但鄭應諧還是在1999年獲得文建會「傳統工藝獎」金工類二等獎,在創作歷程中踽踽於行,放眼望去,金雕創作,還真是鄭應諧獨一無二。
出生在鹿港的鄭應諧,幼時家境清寒,有八個兄弟姊妹,從小他就知道要幫父親分擔工作,父親從事走賣「犁頭」,每天要擔負沉重的犁頭到附近田間賣給農民,當時父親幫他做了一根小扁擔,父親擔著近九十斤的犁頭,鄭應諧擔挑六支犁頭,父子上路走遍頂十二庄、下十二庄,也因而使他對鄉間的人情生態印象深刻。
鄭應諧說,父親是個飽讀詩書五經的文人,但在當時日治時期的社會,為避免受壓迫就必須做苦力活,而父母親留給他的是「德」,例如父親在鄉間跟很多農民結善緣,之後他當打金學徒出師後,自己開金店,許多鄉親感念鄭父,就來照顧鄭應諧的生意,使他的起步走得極為順遂。而父親留給他的家訓「積善之家慶有餘」,更使他時時警惕自己必須行善積福。
也因為生在鹿港,使鄭應諧與神佛淵源深厚,他回憶小時候家裡租房子住,早期住在興安宮旁,之後搬到龍山寺旁,有能力購屋時則買在金門館旁邊,跟神明都十分接近,「磁場清涼」。他也自認「從小開始接觸,感覺與媽祖的緣分很深刻」,所以他的金雕作品,有重達35公斤的金媽祖,也有刻出308人物的「台灣迎媽祖」,另外,還有象牙狀的黃金鏤雕作品「法界遍三千」,包含205尊諸佛法相﹔以及「金雕觀音送子像」、純金「玄天上帝」、魁星等,而他自己也長期念佛、茹齋、打坐,還曾親自到印度朝聖過兩次,對信仰十分虔誠。
鄭應諧說,因緣際會,他因替鹿港天后宮湄洲開基媽祖修補冠帽,始有機會近距離目睹媽祖法相以及衣飾細節,令他感嘆,「天后宮湄洲媽祖的雕刻,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技術與藝術成就」。他在南方澳、台南等地也見過很多媽祖神像,多半是「九龍冠、五龍袍」,但天后宮湄洲開基媽祖的龍袍上,卻有「旗」「球」「戢」「磬」等象徵「祈求吉慶」的裝飾寓意,以及雙獅戲球、背後的雙福〈蝠〉伴壽、琴棋書畫、吉祥法器八寶等,幾乎信眾們普遍祈求的願望,都呈現在媽祖的身上。
所以鄭應諧在雕刻金媽祖時,經由目睹以及老照片的蒐集,將天后宮湄洲媽忠實呈現在金雕中,照顧到每一個小節以及所包含的寓意。這尊作品,鄭應諧捨不得割愛,留在自己身邊。「把工作當成藝術看待,就會很有趣」,如今他想趁著自己還有體力的時候,再打造一尊金媽祖,挑戰極限。
整天接觸黃金,鄭應諧領悟「從金雕看人生」。他說,體會黃金之美,不在其光芒,而在其永恆不變﹔人生之美,不在燦爛,而在平和,細水長流於人間。也因此「感恩使我們成長,報恩使我們成就」,對萬物永遠心懷感激,鄭應諧的「金雕細琢」是志業,也是修行。
《 本帖最後由 happy6258 於 2009-7-17 19:58 編輯 》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