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9
- 最後登錄
- 2009-10-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8
- 閱讀權限
- 60
- 文章
- 13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在台灣註生娘娘臨水夫人陳靖姑被當做婦女難產之神,手下有不少配祀娘娘稱為「婆姐」,「婆姐」經台語轉音為「婆鳥」又稱「鳥母」為協助臨水夫人陳靖姑照顧小孩順利長大成人之神,長到十六歲轉成為大人時要從「鳥母宮」鑽出,以表示無須再勞 「婆姐」操心之意,福州祖廟在主神兩側配祀有三十六婆姐,一般分靈廟只有十二位婆姐的配祀,而台南臨水夫人媽廟在正殿兩側仍配祀有三十六婆姐,以示開基廟之崇榮。
「 十二位婆姐 」有多種版本,一般廟的十二位婆姐名稱為:註生婆姐陳四娘、註胎婆姐葛四娘、監生婆姐阮三娘、抱生婆姐曾生娘、守胎婆姐林九娘、轉生婆姐李大娘、護產婆姐許大娘、註男女婆姐劉七娘、送子婆姐馬五娘、安胎婆姐林一娘、養生婆姐高四娘、抱子婆姐卓五娘等。而台灣流行的十二宮分別是總管陳大娘、二宮黃鸞娘、三宮方四娘、四宮柳蟬娘、五宮陸九娘、六宮宋愛娘、七宮林珠娘、八宮李枝娘、九宮楊瑞娘、十宮董仙娘、十一宮何鶯娘以及十二宮彭英娘,「 十二位婆姐陣 」係根據此演化而來外加「婆孫」、「婆祖」及司鑼鼓的樂師:十四位成員都是由男生反串扮演,以前視女性為不潔,不能加入迎神賽會陣頭,很多陣頭到目前為止仍由男性來扮演即此之故也。十四位成員都是由五、六十歲的老阿伯扮演。
十二位婆姐各個右手持驅邪虎牌,左手撐傘,穿戴著婆姐面具,古巫詞有云:「不戴面具是凡人,戴了面具是神靈」,身著淺藍滾金邊鳳仙裝(每團有自己的顏色,但都以深色系或花色為主以符合婆姐的年齡),沿街遊行,其表演陣勢可分為「一路縱隊」、「二路縱隊」、「八卦陣」、「卍字陣」、「大圈團圓」、「青龍纏柱陣」……等,隊伍是由身穿深藍白邊上衣白色長裙的陳大娘領陣前進,並隨著鑼鼓節奏誇張的左右搖擺身軀忽上忽下變化。而「婆姐囝」則來回穿梭陣間,尋找他的母親(聽說為三宮方四娘改嫁前所生的孩子),扮演逗趣串場的腳色;而「婆祖」則身穿黑色鑲花邊上衣藍色長裙套裝,手執拐杖、肩扛洋傘吊包袱,痀瘘著身軀隨陣追趕、照顧調皮的婆姐囝,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氛圍,是臺灣的神明中主司人間「生育」的「註生娘娘」與「臨水夫人」廟衍生出來的藝陣。
「婆姐出巡」的祭儀舞蹈是以歌舞演故事,台灣民間相信「十二婆姐」不但可治婦女百病,還分別職司幼兒衣、食、住、行、驚嚇、夜哭和病痛等問題,又稱「婆姐」是生育之神,一般是在註生娘娘的兩側陪祀;因此,十二婆姐藝陣具 有保宅安產、收驚護嬰、驅煞等作用。所以十二婆姐出巡時,如有小孩身體欠安,父母都會提攜幼兒到陣頭路過之處,讓婆姐輕摸其頭部,以求平安、健康,頗有神奇之效,若是「好育飼」的娃兒則能錦上添花,變得更乖巧、聰膽明。有些婦女還會把娃兒穿的衣服放到地板上讓婆姐們踩過,也有同樣的效果。因此十二婆姐藝陣是非常受歡迎的,人稱護兒神。
「 十二婆姐陣 」已不多見,全台大概只剩五、六團,且全部分布於台南縣的新營、麻豆、學甲、六甲和二仁溪兩岸的高雄縣茄定鄉與台南市灣裡一帶。以前大都由老一輩五、六十歲男生反串表演,現在台南南區灣裡同安宮的「 十二婆姐陣 」由年輕一點的幾位男士扮演,誠屬難能可貴;但表演重頭全放在由陳大娘領陣的搖擺節奏,強烈的震撼力有點搖滾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但較缺少由「婆孫」及「婆祖」所帶動的趣味性和娛樂性。
《 本帖最後由 way5520 於 2009-7-27 23:14 編輯 》 |
-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