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7
- 最後登錄
- 2017-3-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04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953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舞龍的由來
【龍的起源】
「龍」為四靈之首,歷代朝廷將它奉為神物,作為帝王的象徵。其實,龍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它是古人想像出來的動物,被認為可以興雲佈雨,澤及萬物。根據一些專家考證,龍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圖騰,被視為人們的保護神。
傳說中對於龍的形象描述是:「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也就是說龍其實是駱駝、鹿、兔、牛、蛇、蜃(讀ㄕㄣˋ,蛇屬,形像蛇但比較大)、鯉魚、鷹及虎等多種動物的「綜合體」。
在古代可能是一個強的部落征服一個弱的部落,於是就將其圖騰併在自己的圖騰上,併來併去,就併出一條四不像的「龍」,成了更大的保護神,甚至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這種說法也就是所謂的「圖騰說」。
【舞龍的起源】
「龍」到現在仍被民間視為祥瑞的代表,從古今書畫、陶瓷、絲綢編織,玉石雕刻等都可以見到龍的蹤影。而「舞龍」更被尊崇為大型慶典之必備節目,增添熱鬧的氣氛,也希望能夠「趨吉避凶」,帶來吉祥與好運。
一開始人們可能只是作成龍的偶像或形狀來加以供奉,並由舉行祭祀儀式來祈求龍神賜雨。在祈求賜雨的過程中人們可能使用舞蹈的方式來進行,並仿效龍的活動姿態,迴旋而舞,之後再加上跳舞的人,使用各種道具,最後才漸漸演變形成「舞龍」樣式的活動。
根據記載,我國商代就有作龍祈雨的習俗,但不確定當時是否有舞龍活動;而漢代開始則有確切有舞龍活動的記載。不論舞龍究竟開始於何時,它一直代表著吉祥、也代表著中國。
「舞龍」台語「弄龍」、團隊叫「龍陣」,「弄龍」的「弄」是「舞 龍」單一的意義,沒有「戲弄」之意。龍本身的構造分龍首、龍身及 龍尾三大部份,因龍珠一顆,是用來引導龍陣舞龍。身驅以節計算, 常見者大約是九節到十五節,有些則長達五十多節。龍陣伴奏的樂器 以鑼鼓為主,鑼鼓聲雄渾沈潛,鑼鈸音量高亢明亮,可快可慢,節奏 簡潔有力,用在舞龍表演上,可收紅花綠葉的效果。 |
-
總評分: 威望 + 3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