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2-13
- 最後登錄
- 2021-8-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01
- 閱讀權限
- 120
- 文章
- 295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彰化的媽祖信仰,有內媽﹝天后宮﹞與外媽﹝南瑤宮﹞之分,其中,外媽南瑤宮信仰圈共擴及彰化縣、台中縣、台中市、南投縣四縣市,成為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新港奉天宮之後的信徒數排名全台第四之媽祖廟。
南投這裡是屬於南瑤宮老二媽會的爐下,因為媽祖的神威十分顯赫,所以在中部的信徒眾多,每有宗教盛事皆前往彰化迎請媽祖聖駕蒞臨同樂,或家中有男孩要入伍服役時,也必會到南瑤宮(還有名間松柏嶺受天宮)上香,祈求當兵一切順利平安,並求取香火護身。
南瑤宮位於彰化縣治南門外,故又稱「外媽祖」,初因創建時此地乃是「邑治南門外尾窯」,故以「南瑤」為名。主祀天上聖母,陪祀神明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廣澤尊王、鄭國姓爺、觀音菩薩、註生娘娘、五穀先帝、福德正神、虎爺公等神明。
彰化縣於雍正初年設治,雍正十二年時縣令秦士望仿效昔日諸羅縣知縣周鍾瑄的辦法,在街巷外遍植莿竹為城。相傳當時因工程頗大,故需自四方招攬工人參與,其中有來自諸羅縣笨港街的陶工楊謙者,自家中帶來笨港天后宮天上聖母的香火做為護身符,並將香火掛在建城的工寮內。不料,每到入夜,工寮便五彩繽紛,燦爛奪目,附近居民皆以為奇蹟,相信此為天上聖母顯靈所致,於是有總理林揚等人,捐奉媽祖聖像於福德祠內。
乾隆三年,瓦窯庄陳氏捐獻土地建立一草茅小屋,奉祀媽祖聖像。同年十一月總理吳佳聲、黃景祺、林君、賴武等人集貲建廟,並塑神像五尊供奉,正式定名為「南瑤宮」。
南瑤宮正式建廟之後,陸續又有幾次增建活動,第一次為乾隆十四年三月增建後殿,倡議捐建者為士紳王君揚;第二次為乾隆二十九年五月,增建左廊廡及祿位祠,奉祀對南瑤宮建廟有功之吳佳聲、黃景祺等十三人之祿位。
嘉慶七年南瑤宮主殿重建,廟基擴大五倍。迨至道光十九年,南門口庄總理汪安舒再行倡捐,增建右廊廡及正殿左右門棲栟。同治十一年,本地諸士紳再次鳩貲修飾圓柱棟樑,並增設洗面所,隨即於同治十二年三月舉行盛大隆重的落成典禮。
南瑤宮自建廟後,聲名遠播,各地信徒為數眾多,並自行組織鑾班會及輿前會,做為每十二年一次聖母正駕前往發源地--笨港(即原南港水仙宮、今笨港天后宮--南瑤宮祖家媽)進香時的護衛。信徒另又組成媽會,輪辦笨港進香以及重要祭祀事宜,現有老大媽會、老二媽會等十個媽會組織。
日據初期,原來的南瑤宮已日漸老舊,再加上各地前來的香客人數與年俱增,廟內空間愈感不足,地方人士乃積極倡議改築。大正二年,南瑤宮改築委員會成立,並推舉吳汝祥、楊吉臣、吳德功、林烈堂、李崇禮諸士紳分董其事,著手募資改建。大正五年時完成一座日式神殿,即今之觀音殿(後殿)。然而此一神殿因埋立不實、砌造不牢以及白蟻為害,數年之後即亟需再行重修。大正九年,公推老二媽會大總理林金柱、副總理林泉州兩人為首,對外勸募資金。當時因受商界景況蕭條影響,再加上主事者先後棄世,直到昭和十一年,才完成後殿重修及其他殿宇、附屬設施之改建,廟貌渙然一新。民國六十年代以後,南瑤宮後側又增建凌霄寶殿及左右香客大樓,使得南瑤宮成為一處夾雜閩南、日式以及北方風格的建築群。
南瑤宮主要建築包括牌樓、三川門、正殿、觀音殿、凌霄寶殿與香客大樓,面闊宏偉。正殿為一歇山重檐建築,主祀聖母媽祖,最特殊者為附祀觀音佛祖的後殿,為一糝雜西洋風格的日式建築,有歇山重檐的屋頂、閩南建築的構架,更參雜了街屋露臺的點綴與歐風柱廊的外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