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99|回覆: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俗民情] 淺介廟宇「進香」<3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9-15 18:35:0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台灣民間信仰的「進香」,可類比於基督教或伊斯蘭教的「朝聖」,是以特殊的行為禮儀來完成宗教神聖的目的。進香是「割香」與「割火」(或稱掬火、掬大火)的合稱,是乞求香火以分享神恩靈力的意思。它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個人的割香禮儀。割香的信眾稱為「香燈腳」,在禮拜媽祖後,乞求香火結在進香旗上,另向廟方要一張符仔帶回家供在神桌上。二是神與神間的割火禮儀。可以是定期回到原香火來源的祖廟(母廟)謁祖掬火,表現子母廟之間的香火淵源關係;也可以是到特別具有歷史或威權的寺廟做定期的拜會,以分享威靈廟的香火靈力。信徒除了個別的割香禮儀外,往往也配合參加其聚落神明的進香活動
,稱為「隨香」。
 
 
 
  由於進香具有宗教上的神聖意涵,乃有許多相應的行為禁忌與禮儀:(一) 需遠離不潔淨的事物。(二) 進香前須誠心敬意齋戒沐浴三天,夫婦分房。(三) 為神明服務者必須慎重行事。(四) 平日不可妄言進香事,一旦承諾參加進香,不可食言,否則犯了忌諱。大甲媽祖的隨香信徒甚至流行「有一就有二,無三不成禮」的說法,意思是參加進香須連著三年參與才算有誠心。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09-9-15 23:47:57 |只看該作者
[熱烈迴響]
進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項廟會慶典
一年四季,台灣島上大小進香活動不斷,善男信女跟隨神明前往各地進香
一方面朝聖祈福,為自己和家人求得平安
另一方面則借佛遊春,賞玩名勝,進香活動讓信仰與休閒緊密結合在一起。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草薰風 + 1 + 5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10Rank: 10Rank: 10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09-9-15 23:56:49 |只看該作者
[熱烈迴響]

以前小時後也還蠻樂衷於廟會活動

也曾跟隨家人參與家附近的廟宇到大陸去進香感覺還蠻特別的^^

樓主大大所說的禁忌現在的人有些也都沒在介意這了

倒是第四點一直現在都蠻常見的....我自己也都曾去跟過大甲媽的隨香了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草薰風 + 1 + 5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09-9-16 00:47:15 |只看該作者
有聽廟裡的老師傅說過,
其實進香跟刈香在古時候是不一樣的祭典行為,
進香是指分靈出來的宮廟壇回去祖廟過爐請香火也稱之為謁組,
而刈香則是到山裡溪邊或海邊取當地的靈氣來增強神明的法力,
只是現在的人不講究其分別,
而對神明來說這兩種說法也差不多意思,
都是要來增加自己五營的兵力,
可是就刈香來說就有點模糊,
因有的是山裡溪邊或海邊有很高的靈氣,
神明取回來吸收後對自我提升很有幫助,
有的是山裡溪邊或海邊有很多的孤魂野鬼,
神明用黑令旗把他們集合起來帶回,
作為自己五營的兵馬,
但對信徒來講不管是怎樣的講法,
跟著去一定會受神靈的庇祐,
反正是有拜就有保佑.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草薰風 + 5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09-9-16 09:35:52 |只看該作者
[熱烈迴響]
小時候那懂這麼多的規距啊...
一看到進香這二個字心裏頭就直接連想著可以跟大人坐車到處玩了.
是自己在都會中心打拼,慢慢會去尋求自己心靈上的寄託.
也慢慢懂得留意這些資料.
謝謝各位學長的知識分享喔....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草薰風 + 5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回文回的慢,因為用心看,因為用心看,回文回的慢!

Rank: 4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09-9-16 10:53:37 |只看該作者
[熱烈迴響]
進香的程序如下

1. 擲卜:確定行程的日期、行程、主祭/副主祭/陪祭人員、起駕吉時等
2. 貼香條:經過路線須貼香條,有昭告之意。
3. 放頭旗:活動前三天要放頭旗,昭告四方為進香拉開序幕。三天前開始齋戒,前三天需先上表稟告神明出發日期與進香路進等流程,以祈神明保佑一切順利、國泰民安。活動前三天持進香旗過爐,以加強靈氣來護佑一路平安順利。
4. 犒軍:出發前每天傍晚要連續犒軍三天,除先操兵遣將、犒賞五營兵將外,亦需請各部將沿途保佑參與的信眾。
5. 淨:出發當天需再淨一次所有法器和參與的信眾。
6. 入轎:開火炭爐,神尊法像需先過火炭爐入轎,神駕入轎後法器神轎等均要貼香條(香條上要蓋法印)。
7. 進火(刈火):到達目地的的鄉鎮交界處要先停轎,待信眾會集後再前進,入廟前大喊「近喔、近喔、」,在大喊聲大轎再進廟,入廟儀式採三進三退禮後再衝進廟裡大殿,入廟後入座做客。
8. 拜天公:會集所有信眾行儀,行「拜天公」儀式,呈表上疏以感謝上蒼及眾神的護佑,再以灼掏引聖火到「香擔」中,再請戈師在「香擔」貼上封條,一路引回本宮,一路小心不得熄滅,象徵香火流傳不絕光明不滅,以達到法脈相傳永不退之意。
9. 回駕:回到本庄交界處,按例舉行換乘八抬大轎及搶頭香儀式,吉時一到,頭旗、香擔眾勇士的簇擁護衛吶喊下首先衝入宮中,在「進喔、進喔」聲浪中入宮,隨後即關起宮門請出神駕安座。

回駕後安拜天公、犒軍及安五營。

10. 遶境:回駕後第二天舉行遊庄遶境,藉由遶境帶領大家在大街小巷中一條一條街的巡視,以保境平安。
11. 開爐:進香回來後的神駕須用黃布幔圍起來,進行安座、整裝、修容,12天後開爐將進香取回的香火一一添加於本宮中的香爐中,最後紅缸與頭旗再收起來。

信徒的進香旗請回家後也必須收起來,待來年的進香活動。

活動結束後大家吃湯圓,表示進香一切圓圓滿滿,活動才算是真正的落幕。

12.金紙的部份須請示貴宮的主神,以免失禮。

上列是基本程序供你參考,不過只要心存誠心、善念與感恩,家中神明一定感受的到,不一定要如此大的禮節,畢竟這些花費並不小,還不如替家中神明做些救災的功德,我想家中師尊一定會更高興,且反增加其功德,可說一舉數得。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草薰風 + 1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0-7-21 19:56:12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sccot 的帖子

進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項廟會慶典,一年四季,台灣島上大小進香活動不斷,善男信女跟隨神明前往各地進香,一方面朝聖祈福,為自己和家人求得平安,另一方面則借佛遊春,賞玩名勝,進香活動讓信仰與休閒緊密結合在一起。進香活動對於廟宇而言,更是意義非凡的大事,劉如錫曾云:
在台灣,進香活動是種普遍的現象,它存在於大部分的民間信仰之中,被民間視為極重要的一件事,不論廟宇的大小和信徒的多寡,都時常舉行定期和非定期的進香活動,各廟宇又以能組團進香為無上的光榮。
由於辦理一次進香活動,所必須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甚鉅,故各廟宇往往將該活動,是為其年度宗教盛事。誘因進香所涉及與動員的層面廣泛,使得各廟宇間慣以進香活動之規模大小,來評判主辦廟宇是否香火鼎盛。基於此,使進香活動成為廟宇地位及實力的象徵,亦促進了此一廟會慶典的蓬勃發展,各廟宇的進香活動也因而年年增勝。

按舉行之主要目的區分,台灣各廟宇的進香活動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為『謁祖』,另一為『參香』。前者係分靈廟宇每年或每隔數年恭請主神至祖廟朝謁,並向祖廟乞得香火或行『交香』儀式,(『交香』時分靈廟與祖廟之香爐必須排列在一起,並同時插上香枝或點燃檀香,迨爐內香煙裊裊上升且相互交結成一氣後即完成『交香』儀式),再用『香擔』裝挑回廟添入香爐,以示追本朔源,不忘本祖,同時藉此舉增加神祇『靈力』,因為謁祖過程中有乞添香火,故該類型之進香活動亦稱『刈火』。
後者則是涵蓋廟宇恭請神旨前往各友宮友廟交誼拜會,活動中並無乞添香火儀式,屬單存地廟際參訪性質,所以名之為『參香』。

在各廟宇進香活動中,若屬『謁祖』性質者,其地點向來固定,均以該廟宇神祇分靈之祖廟為目的地,時間則慣擇神明誕辰前舉行。反之,屬『參香』性質者,其地點較不固定,往往依主辦廟宇之交誼關係而定,有時今年前往甲廟,明年則改為乙廟,且時間亦不固定,端視神諭指示或執事人員決議。

誠如上述,進香活動係廟宇的年度盛事,故各廟宇皆傾權利地隆重舉行,不過因每座廟宇的性質、信徒的多寡、經濟基礎互異,致使各進香活動自有其不同面貌。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shen1124 + 1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6 18:0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