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東倫敦大學人類學家萊昂內爾·西姆斯在經過一系列實地考察後,對傳統認為巨石陣與太陽崇拜有關的說法提出了質疑。在他看來,巨石陣是為了觀看冬至日的日落而建,石陣更主要代表的是月亮崇拜,即對史前社會女性的崇拜,以及對先祖狩獵和採集生活的紀念。
英國索爾茲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陣已成為旅遊熱點
英國索爾茲伯里平原的巨石陣
一對年輕的情侶在英國索爾茲伯里平原巨石陣前相擁看日出
史前巨石陣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考古謎團之一。英國東倫敦大學人類學家萊昂內爾·西姆斯在經過一系列實地考察後,對傳統認為巨石陣與太陽崇拜有關的說法提出了質疑。在他看來,巨石陣是為了觀看冬至日的日落而建,石陣更主要代表的是月亮崇拜,即對史前社會女性的崇拜,以及對先祖狩獵和採集生活的紀念。
在一年中白晝最長的夏至這一天,我趕到英國索爾茲伯里平原,與人類學家西姆斯在巨石陣前見面。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我與西姆斯多次來到巨石陣遺址,並先後考察了多處與巨石陣有關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以望解釋籠罩在巨石陣上的眾多謎團。
天還沒亮,在這裡舉行慶祝儀式的人們卻已擁擠不堪,在略顯灰藍的天色下和火把的黃色光亮中,勾勒出一個個移動的輪廓。當我拍攝時,特意將巨石的一側打上綠色的光之後,感覺那些站在巨石下的人,好像確實置身在5000多年前的宗教場所中。
在這裡,時間的運動之快,讓我似乎感覺不到它在行走。天一下子就亮了。黑暗從每個人身上像脫衣服一樣褪下去,露出一個個生動的肢體和表情。
原本熱鬧的場景,因為每個人的動作都看得很清楚,而顯得更加熱鬧。一位年輕女子告訴我,她每次來到這裡都有種心靈感應。因為我自己並沒有這種感覺,所以我問她的男友是否也有這種感覺。她的男友乾咳了一聲,突然轉移了話題:“呃,這裡真的很神秘,不知道祖先是否總在這兒狂歡?”
她的男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我,我馬上把目光投向西姆斯。西姆斯還未來得及回答這個問題,旁邊小樂隊裡的一個吉他手就嚷道:“千百年來,人們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到這裡舉行各種慶典。”他的神情十分興奮,好像熟知這千百年來的
每一場活動。我再次把目光投向西姆斯,西姆斯擺了一下頭,略顯遺憾地說:“這個,還有待考證。”
氣候變遷與巨石陣
巨石陣始建於5000多年前,巨大的建築工程並非一氣呵成,而是分3個階段完成的,每個階段都是對前一個階段的揚棄,如此陸陸續續共建造了1500年。建造石陣的部分石塊來自威爾士的普里賽里山。古人從山里開采了巨石後,經過數百公里的路程,將它們運送到索爾茲伯里平原,之後,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建造這個神秘的建築。
至於它究竟是德魯伊神廟、新石器時代的天文館,還是祭祀神殿,一直以來眾說紛紜。傳統的考古理論認為,它與古代社會普遍流行的崇拜太陽神的信仰體係有關,有歷史學家曾以英國的德魯伊運動解釋這種太陽崇拜。
我在石陣中接連詢問了20多個人後,碰到一位德魯伊教徒。他說他到這裡來是因為夏至日是德魯伊教非常重視的八大節日之一,這天白晝最長,太陽最強大。
但巨石陣真是德魯伊教崇拜太陽的產物嗎?
西姆斯對此表示懷疑,因為德魯伊教的最早記載出現於公元前3世紀,比巔峰時期的史前巨石陣晚1000多年。另外,德魯伊的傳說來源於古羅馬統帥愷撒。但據羅馬經典著作記載,古羅馬人崇拜的是森林中的空地,而不是人造建築。
既然如此,它是否與新石器時代的太陽崇拜有關呢?
西姆斯仍表示懷疑。他指著巨石陣對我說: “你看,乍一看,它似乎是一座太陽神廟。但只是看上去像,並不能說明它實際就是。”
那麼,它應該是……不會是月亮神廟吧?
“是的。它正是。”西姆斯鄭重地回答。
他說,新石器時代的人是為了觀察冬至日的日落,才建造了這座神廟。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黑夜最長的一天,正好符合古人對月亮神的崇拜。
2002年9月德國中部內布拉附近山上曾出土一個銅盤,上面就繪有太陽和月亮的圖案,這是巨石陣考古發現中有關宇宙的最古老的圖像,說明月亮也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通過巨石陣來表達內心的崇拜,西姆斯分析這是當時的氣候變化及社會變革的產物。
巨石陣出現於新石器時代後期,即銅器時代的萌芽階段,因此,西姆斯首先釐清了那段遠古史:公元前270萬年,是舊石器時代;公元前8000年,是中石器時代;公元前4000年,是新石器時代;公元前2000年,是銅器時代。
在舊石器時代,地球北半球長年累月覆蓋著巨大的冰原,天氣寒冷,人類以狩獵和採集為生,其生活方式就像現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的叢林居民。
為更好地了解史前的原始部落,西姆斯對卡拉哈里沙漠的叢林居民展開過研究,他們的文化中至今仍保留著史前時期的男女平等,他們的生活安排與月運週期息息相關,在眾多傳說中,月亮也是其中的主角。
在距今1~1.1萬年前第四季冰期結束後,氣候逐漸變暖,冰川北移,融化的冰川匯入大海,導致海水急劇上漲。大約8000年前,英國從歐亞大陸板塊中分離出來。這一系列變化,還使許多大型動物滅絕,人們有時捕獵一隻野兔,比之前捕獲一頭猛獁像還要困難。
古人的意志在這種歷史時刻受到重大考驗,在長達5000年的時間裡,他們一直在從事狩獵還是從事農耕兩方面猶豫不決。他們曾幾度試圖以狩獵為生,終以失敗告終,在大約4000年前,人們開始了開荒、播種、收割、貯存和糧食處理等活動。由於一年中有一半時間用於耕種收割,其餘的農閒時間,人們便開始發展由簡單到復雜的社會行為,巨石陣也因此而出現。
古墓中的社會變革
古代社會結構的更替促使人類的社會行為趨向成熟,並最終演變出今天的巨石陣—西姆斯的這一看法,得到了歐洲著名考古學家、北半球新石器時代研究權威巴里·坎里夫的認同。
這位牛津大學教授認為墳墓可反映古人的信仰和價值觀,他本人也在“墳墓中”找到了證據,因此,西姆斯決定也到“墳墓中”去。
也是一個清晨,我們從巨石陣直接驅車來到30公里外的埃夫伯里地區。這裡有一處同樣神秘的宗教遺址—埃夫伯里石圈。石圈的外圍大圈直徑為400多米,石圈內矗立160根石柱,每根重約50噸。在這個與巨石陣同樣壯觀的石圈附近,就是英國境內保存最完整、最龐大的古墓之一—西肯奈特長塚。
埃夫伯里石圈和西肯奈特長塚是新石器時代遺存,但西肯奈特長塚群中最古老的墳墓,竟比石圈和巨石陣要早1000年!
在瀰漫的晨霧中,坎里夫已經等在那裡了。天氣很冷,他把帽子戴在頭上,邀西姆斯和我來到一排女人的墓室旁。西肯奈特長塚中墓室排列比較有規律,而且相互獨立,無論男女老少,都有各自獨立的墓室。
坎里夫指出,新石器時代,人們以群居為主,但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群居生活發生轉變,這在墓葬中都有鮮明的體現。他這樣一說,我又仔細觀察了一下墓葬群,發現裡面除了墳墓有長條形和圓形外,並無其他奇異之處。
但在坎里夫和西姆斯心裡,這已經是突出的特點了。據坎里夫考察,長條形墳墓為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集體墓葬,當時每個部落的死者都葬於同一個地點;圓形墳墓則是私人墳墓,標誌著當時已經開始強調個體的重要性。
陪葬品已轉移到特定展館,圓形墳墓中出土的文物不僅數量巨大,工藝水平也較高,說明當時的一部分人已擁有大量私人財富。
“這就是重點,在古人的生活方式發生重大變化的這一歷史時期,恰好就是巨石陣的建造時期。”坎里夫邊走邊說。他步子很大,讓我想像不出他年事已高。
他說,在這些文物尚未出土之前,學術界普遍的觀點認為,當時,生活在歐洲北海岸的是一批未開化的野蠻人。當這些工藝品出土後,立刻有人開始推測,或者有來自文明社會的外來者將他們的技術和觀念帶到了這裡。
因西姆斯曾仔細研究過出土文物,發現裡面的陶器都驚人地相似,根據這一點,他推測當時的歐洲應該沒有任何國界,活動在那裡的是一個泛歐群體,即“畢克人” 。
畢克人帶著先進的技術與當地部族之間交換物質,形成了龐大的貿易網絡。而在互相貿易的過程中,社會、經濟、文化形勢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巨石陣因而出現。
史前建築飽含對女性的尊重
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是,當時的歐洲正處於史前時期,古人有這種建築能力嗎?
巨石陣外圍由30根巨石柱組成,頂部是一系列隨外圈放置的楣石。在石圈的內部矗立著5個更高大的巨石結構,即三石塔,由兩塊豎立的巨石上架另一塊楣石構成(這些巨型岩石被稱為砂岩漂礫)。儘管它的三維建築風格和技巧,在整個西歐都是獨一無二的,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也極為罕見。但是,在沒有鐵器和現代化工具的史前時期,古人是如何完成這項浩大工程的呢?
“幾乎完全是手工製造。”西姆斯回答。
他認為,古人先利用鹿角製成鎬和鏟,之後,一代又一代人開始進行一寸寸的打磨。木工技術出現後,他們便在楣石上開鑿公母榫,通過舌榫使巨石結合起來。因為這個原因,西姆斯常常把巨石陣稱為“一座巨大的手工建築”。
手工製造使巨石陣建築耗時漫長。另外,與埃及金字塔的建築過程一樣,古人只在農閒時節才有精力投入建築工程(巨石陣和吉薩金字塔的建造時間大致相同),因此這項浩大的工程一直持續了1000多年。
為證實史前人類的確具有超強的建築能力,西姆斯對差不多同一時期的愛爾蘭波意尼山谷新莊園古墓進行了考察。
新莊園古墓早於埃及金字塔700年建成,是歐洲最重要的古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太陽觀測台。這座歐洲的金字塔,規模宏大,僅其中心墓穴的跨度就達80米,據估計,完成整個工程需要6000人經多年開鑿方可完成。
古墓的主要建築材料為岩石、石塊和泥土。墓周圍是重達5噸的欄石,部分欄石上面刻著帶有像徵意義的符號。欄石上面是一道石英圍牆,原料來自向南50公里的威克洛山區。因原料中的石英成分,圍牆在陽光下發出好看的微光來。
巨石陣出現於新石器時代後期,即銅器時代的萌芽階段
俯瞰巨石陣
是不是在月光下也是如此呢?我們與古墓負責人打好招呼,夜晚10點多鐘又來到圍牆下,果然看到了微弱的光芒,細細的,若隱若現,好像那光線能夠振動出響聲似的。
白天的時候,我們又到墓室中看了看。西姆斯在前,我在後,依次沿著一條狹窄低矮的通道進入古墓。由於里面漆黑一片,過於安靜,周圍好像瀰漫著不安和恐怖的氣息。
我和西姆斯各自拿了一把手電,一邊走,一邊觀察旁邊岩石上的神秘雕刻圖案。與歐洲發現的其他墓葬一樣,這裡也受到了凱特爾文化的影響。
到了通道盡頭,視野豁然開闊起來,一個巨大的拱形墓室盡收眼底。這種情形就好像探寶者最終就要開啟寶藏一樣。不過,與探寶者不同,出於保護的目的,我們與寶藏始終隔著一段距離。
從古墓的形制來看,工匠應該是從墓室和入口通道開始建造的,之後用巨石壘成拱形結構,再用岩石和泥土進行覆蓋。特別引起我留意的是,墓室頂部在5000年前就已具備了防水功能。
新莊園古墓的神奇之處當然不在於這一點,而在於冬至期間,即每年冬天12月21日左右的一周內,都有光線精準地穿過墓頂天窗射入墓室。
這種匪夷所思的現象,表現了古人對天象的精確觀測和深刻把握。
古人清楚地知道,地球繞太陽軌道旋轉一圈為一年;在一年中的冬至和夏至之間,太陽沿地平線來回移動,這是一年中太陽距離地球赤道最遠的兩次中的任何一次;冬至時,太陽位於南迴歸線之上,夏至時,太陽位於北迴歸線的最北端……但對於月球來說,月球還存在另一種旋轉週期:“月齡週期”(朔望日期變化週期),時間為18.6年。也就是說,月球的位相以18.6年為周期重複出現在陽曆的同一日期,從而形成日、月蝕的變化週期。月亮運行週期中南北距離最大時被稱為“最大停變期”,距離最小時則被稱為“最小停變期”……
基於日月的運行週期,古代建築設計者捕捉到了神聖的光線。但有一個疑惑卻始終在我的肚子裡打鼓:我和西姆斯仔細觀察過墳墓後面幾乎所有的岩石圖案後,竟然沒有發現任何與太陽崇拜相吻合的圖案!尤其奇怪的是,在一些陽光照不到的角落裡,相反倒有眾多奇特的符號!
所有的符號象徵都沒有出現在冬至日的陽光照射區域,這不得不讓人思考。西姆斯覺得很奇怪,連續好幾個小時,他一直待在那些複雜而抽象的雕刻符號旁苦苦揣摩。
“和月亮有關!”他深思熟慮之後吐出這句話。
說這話時,他正站在墓室西邊最陰暗的側墓室中。這裡曾是焚化屍體的地方,側墓室後面的巨石上雕刻著的符號,與東邊墓室,也就是每隔18.6年月球位相重複出現的地點連在一起。西姆斯正是根據這一點推測,古墓建造不僅與太陽有關,更與月亮有關。
在古代,月亮是女性的象徵,尤其月亮的周期變化與女性生理週期又具有一定聯繫。所以,古墓吸收的不應只是太陽的光線,更主要的是月亮的光華,整個建築飽含的是對女性的尊重。從這一點來考察巨石陣,巨石陣所主要代表的也是月亮崇拜,是對史前社會婦女的崇拜。
放棄月亮崇拜是“不道德”的
在早期的社會模式中,尤其冰期時代,女性地位崇高。這在法國多爾多涅河地區出土的“勞賽爾維納斯”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位“維納斯”體態豐滿、肥胖,表現出古人對女性生殖力的崇拜,而“維納斯”手持的角狀物則被認為是月亮的象徵。
女性在當時承擔著組織社會群體的職責,而月亮的地位同樣崇高,古人曾根據月浮月沉現象來安排生活、生產的時間:有月光時,人們外出狩獵;沒有月光時,則休息或繁衍後代。
大量冰川融化,數百萬歐洲人賴以生存的大型動物消失後,在隨後的幾千年中—當時農業革命尚未到來,溫飽成為急迫的問題。人們的健康狀況也出現了問題,一些出土的骨骼證明,當時人們的壽命都非常短。
直到農耕出現,土地逐漸轉化成私有財產,男性的社會地位和權力超過女性,出現了激烈的社會變革,致使象徵男性的太陽與象徵女性的月亮出現了衝突。不過,雖然對太陽的崇拜壓倒了對月亮的崇拜,他們又不能放棄月亮神。
“因為這很尷尬。”西姆斯說。
“尷尬?為什麼?”
“因為不道德。”西姆斯答道,“放棄原來的崇拜,等於喜新厭舊。對神的喜新厭舊。古人很淳樸,他們不會接受。”西姆斯的解釋令我耳目一新。我想,這可的確是一種新觀點。
既然不能放棄月亮崇拜,就需要想個辦法解決這一問題。這個棘手的重任理所當然地落在了當時的祭司身上。
祭司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掌握著當時最先進的科學以及測定時間的權力。在銅器時代早期,他們或許還掌握著整個社會政治權力。在當時的文化傳統鏈條上,君王祭司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德國境內曾發掘出土銅器時代早期的一些黃金錐體,柏林史前和早期歷史博物館負責人威爾弗雷德博士稱,這些神秘的錐體是一頂頂禮帽。根據禮帽的尺寸、材料和工藝的精湛程度,威爾弗雷德認為擁有者是位高權重的人物,即祭司。威爾弗雷德還發現一個神秘的日曆,這個日曆可用來推算年份和季節,古人有可能就用它來推算月齡週期。讓人驚訝的是,黃金錐體表麵點綴著1739個太陽和月亮標誌,實際就是一個為期19年的月齡週期。
這種情況著實令人著迷,因為此前的歷史中,史料明確記載,推算出這一周期的人是古希臘天文學家默冬。這位智者在公元前432年計算出這些數據,被稱為“默冬章”,默冬也被稱為最早計算這一周期的第一人。但這些黃金錐體的符號卻分明顯示,古人早在默冬之前的近500年就已掌握這一現象。
黃金禮帽上的符號,說明月亮和太陽一樣,在古人的信仰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這也是西方文明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石。祭司正是通過對日月的觀測而建造了巨石陣。
西姆斯說,農耕生活解決了古人的衣食問題,也使古人成為土地的奴隸,男尊女卑的社會開始形成。隨著私有製的出現,人與人之間失去了原始的信任,偷盜、搶劫頻繁發生,私有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前所未有的爭鬥、衝突,最終引發了戰爭。為平息這種亂象,祭司們組織修建了巨石陣,它既是告別原始生活的祭品,也能時刻提醒人們記住月光下祖先的狩獵和採集生活。
再現恢弘的史前一刻
西姆斯站到巨石陣遠處,描繪出新石器時代巨石陣的祭祀場面:假設現在是公元前21世紀,此時,將近冬至日落時間,一年中最漫長的黑夜即將到來,君王祭司莊重地帶領人們抵達這座神聖的殿堂。
快到神廟時,君王祭司命隊伍停下來,指示人們在路邊的巨石—一塊腳跟石旁,觀看神廟,這時,奇蹟出現了。人們看到原野上矗立著一座巨大的砂岩漂礫圍成的石圈,一個豎直的三石塔組成的小窗口位於楣石之下、祭奠石之上。人們震驚地發現,就在這個小窗口中,是一束日落時的耀眼紅光。
在共享了恢弘神聖的奇觀之後,君王祭司獨自走進莊嚴的神廟中心,為保持神廟的聖潔,其餘人都守候在神廟之外。在這一時間內,君王祭司有可能在祈禱,有可能在揣測這一巨石陣是否已引起人們的敬畏,他也有可能在暗自讚賞自己能夠自由駕馭光線的非凡能力。總之,一段時間後,他走出神廟,與人們一起熱切地等待黑夜的來臨,緬懷先祖的和平生活。
太陽漸漸隱沒在地平線下,君王祭司命人將宰殺好的動物擺放在祭壇上,以表達對神的崇拜。君王祭司清楚地知道,巨石陣的奇觀只是自然現像被巧妙利用的結果,但他還是同其他祭司開玩笑說,在神的護佑下,這一景觀將會持續整整一年。
君王祭司的目的是希望人們能常常到這裡拜祭,以便讓他們在獲得短暫休閒和娛樂的同時,重新認識太陽和月亮之間的關係,因為照射在巨石陣小窗口中的月光比日光出現得頻繁。
此前,君王祭司和先前的占星預言家曾對天體運行進行長時間觀測,發現月球的月至點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他們根據這種變化推測出月齡週期是18.6年。但在月運範圍最小,月亮位於最小停變期前後的6個月內,巨石陣的窗口依然能捕捉到每個月月落時的光線。
這時候的月光,通過的小窗口已不再是日光通過的窗口,而是位於冬至日落時陽光穿過的那個窗口之上。借助這個新的窗口,人們可以看到皎潔的光芒。由於月光穿越的窗口更高,頻率是一月一次,而不是一年一次,所以,人們認為,月亮仍是生活的主宰……
難道史前巨石陣和其他新石器時代的雄偉建築只是為了紀念過去的狩獵和採集生活嗎?至本文結束時,西姆斯的回答只有4個字:“的確如此。”
--------------------
之前有看電視
說巨石陣是外星人造的
不知道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