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
--------------------------------------------------------------------------------
王維﹝Wang Wei ﹞﹝701 ~ 761﹞
唐代的山水畫繼隋代之後,更為蓬勃發展,趨於成熟,並且形成風格不同的兩大流派。一是以初唐的武將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為代表的「青綠山水」;一是以盛唐文臣王維為代表的「水墨山水」。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禪宗南北之分來譬喻李思訓和王維,稱李氏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將王維視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
王維除了是一位畫家之外,也是一位詩人,因此他的畫中常「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水墨山水」畫以渲染為法,用筆簡練奔放,強調水墨效能的發揮,即便設色,也講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遠、純淨的境界。其繪畫方法影響到後來的一千年間,許多畫家的山水畫作品多用水墨表現。目前相傳為王維的畫蹟主要有《雪溪圖》、《輞川圖》和《伏生授經圖》等。
雪溪圖
盛唐
說明:
此幅畫的畫面是由高處俯眺,與江村雪溪中擷取一景。小溪橫貫畫面,一木橋正斜對著右下角,橋邊籬落人家,左側溪流傍著山腳,小徑彎曲直入溪邊,而臨溪又是屋舍寒林,遮斷視線。溪的對岸,更作遠坡村落,而白雪皚皚,更添一番幽澹。尤其是構圖錯綜奇妙,使人物之動與景物之靜融為一體,氣勢通聯,具有一種詩的境界,同時,令人聯想王維的輞川景物,全圖渾穆二呈古意,山石坡原均無勾皴,僅以墨水漬染,生動地凸現著白雪覆蓋之狀,使全圖愈見單純。然而單純種缺陷的錯綜複雜,幾處籬落、台榭、屋舍、遠村之正側露藏,使畫面生動有致,也見出畫這地別具匠心。
長江積雪圖﹝局部 1﹞
盛唐
長江積雪圖﹝局部 2﹞
盛唐
長江積雪圖﹝局部 3﹞
盛唐
長江積雪圖﹝局部 4﹞
盛唐
長江積雪圖﹝局部 5﹞
盛唐
長江積雪圖﹝局部 6﹞
盛唐
長江積雪圖﹝局部 7﹞
盛唐
長江積雪圖﹝局部 8﹞
盛唐
伏生授經圖
盛唐
絹本‧設色,25.4 x 44.7 公分
大阪市立美術館,日本
說明:
伏生,濟南人,他原本是秦的博士,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伏生便逃回故鄉,並把《尚書》藏在牆壁之中。後來漢文帝要尋找能解《尚書》的人,找到了伏生,不過這時候伏生已經九十幾歲了,牙齒都已經脫落,口齒不清,導致漢文帝派去的晁錯聽不懂伏生講的話,最後由伏生的女兒幫忙解說,晁錯才有辦法將《尚書》的內容記錄下來。
圖中的伏生席地而坐,身材消瘦而皮膚鬆弛,拿著書卷的手似乎有氣無力,清楚描繪出伏生當時的身體狀況。雖然身體疲憊,但伏生講授的神情認真而且和藹,沒有絲毫的不耐煩,可以看出來他對能為《尚書》的流傳盡一份心力,也感到很欣慰。
輞川圖﹝局部﹞
盛唐
絹本‧設色,29.4 x 481.6 公分
聖福寺,日本
說明:
輞川,又稱輞水,《輞川圖》中的別墅原是宋之問的居處,後來王維歷經此地,將它買下,這裡也是王維晚年隱居的地方。王維非常喜歡輞川的景色,他為輞川二十景寫了二十首詩,他的好友裴迪也寫了二十首,這四十首詩合成《輞川集》。
那麼喜歡輞川的王維,他所畫的《輞川圖》當然就是他的得意之作了。《輞川圖》畫面以別墅為中心,四周山石起伏,山腳下樹林疏落有致。這幅畫看起來安詳自得,有種清新脫俗的感覺,這反映出王維當時的心理,是多麼的安逸自在。
隋唐
韓滉﹝Han Huang﹞﹝723~787﹞
韓滉,字太沖,是唐代著名畫家。他擅長畫田家風俗、人物、水牛。
唐代的花鳥走獸畫與人物畫、山水畫一樣,也進入了獨立發展的階段,並且受到宮廷與民間的廣泛歡迎,因此出現了一批專畫花鳥,或專畫牛馬的畫家。唐德宗時的丞相韓滉 ,擅長畫牛。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五牛圖》運用粗放豪邁的線條來表現牛的健壯樸厚,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用紙作畫的作品。
五牛圖
中唐
絹本‧設色,55.9 x 81 公分
故宮博物院,台北,台灣
說明:
《五牛圖》是唐代罕見的紙本畫和線描法,畫中有五種不同姿態的牛,方向不同且前後相呼應,畫家用鐵線描與蘭葉描充分展現牛身筋骨、肌膚的質感,在色彩的暈染上能顯現出明暗感,是難得的一張唐代走獸畫蹟。
五牛圖﹝局部 1﹞
中唐
絹本‧設色,55.9 x 81 公分
故宮博物院,台北,台灣
五牛圖﹝局部 2﹞
中唐
絹本‧設色,55.9 x 81 公分
故宮博物院,台北,台灣
《 本帖最後由 草薰風 於 2009-12-15 08:54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