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5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982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宋代,江西鄱陽地方的胡詠之,平常喜歡道教,敬奉神仙。宋哲宗元符初年,他曾經在江西信州弋陽縣,見到一位道人。道人頭戴青巾,身穿葛布衣服,神氣與眾不同。於是,胡詠之就拱手邀他到酒店與之對飲。
道人很高興,拿大杯,斟滿了飲,所喝的杯數,多得無從計算。道人說:「你將有從軍之行,去嗎?」胡詠之非常吃驚,說:「被你猜中了,我一定去。」因為這時,胡詠之應甘肅熙河統帥姚雄之的徵召,正要到那裏的軍中任職。道人說:「西部邊疆正在用兵,應該去。」說完,索取紙筆寫詩道:
濟世應須不世才,
調羹重見用梅鹽。
種成白璧人何處,
熟了黃粱夢未回.
相府舊開延士閣,
武夷新築望仙台。
青雞唱徹函關曉,
好卷游幃歸去來。」
寫完交給胡詠之,說:「替我把這首詩,交給章子厚丞相,而且對他說:『章相公是一個好人,可惜又走錯了路』。」
胡詠之問道人:「你說這話的意思是什麼?」道人說:「我現在還不可以立即說破。」胡詠之又問道人的姓名,道人也不肯說,只說:「我早晚也會到邊疆去,還可以再相見。」
夜深了,胡詠之說;「先生在這酒店裡就寢吧?」道人說:「我回府中,就在河下。」於是就拂衣走了。
第二天,胡詠之派人到各個府邸去尋找打聽,都說不曾有道人。胡詠之就報告給縣令,在全縣範圍內訪求,竟然沒有一個人,曾經見過他。
胡詠之又到首都開封,拜見王副車王詵,把這件事情全部告訴了他。胡詠之打算拿著道人寫的詩,去拜訪章子厚丞相,以便把道人寫的詩和捎的話,轉給章丞相。可是,王詵說:「你現在千萬不要去。皇上正因為邊防的事情,要查辦章相公。章丞相見到這首詩,一定會堅決請求辭職。皇上必然感到奇怪,懷疑,問他辭職的原因,那時,您會受到牽連而獲罪的。」
胡詠之認為王詵說得有理,就轉身到甘肅姚雄之的幕府,跟隨他的軍隊,奪取青唐城去了。等到胡詠之再回到首都開封時,章子厚已經離開了京城。
後來,章子厚丞相從北方回來,聽說有這首詩,就到胡詠之那裏去討求。而詩的真本已經被王詵留下了。胡詠之就抄錄一份交給他。章子厚見到詩,歎息著說:「假使我早得到這首詩,早就辭職了,難道還會有今天被貶逐的事嗎?」章丞相悔恨見詩太晚,其實是胡詠之怕受牽連,沒有及時的完成道人的囑托,誤了章丞相。
當胡詠之在邊疆甘肅軍隊的時候,曾經到過秦州的天慶觀。他聽說有一位呂道士,在天慶觀住一個多月了,近日剛剛離開。胡詠之便詢問他們:「怎麼知道那人就是呂道士?」那裏的人說:道人離開時,恰巧天慶觀裡的道徒們,都到鄰郡設壇祈禱去了。道人對小童說:「我要走了,請借我一支筆,好在牆壁上題幾個字,等軍隊裡有人(指胡詠之)來時給他看。」
可是,那個小童以道觀是新修的、師傅告誡不讓在牆壁上題字為理由,拒絕了那位道人。於是道人就說:「麻煩你幫我用一下大殿的香爐,我要禮拜完三清後,離去。」
過了一會兒,道人敬香,禮拜完三清後,走到大殿的後面,台階下有一個石水池,池水清冽。道人就用手指,在大殿的牆壁上,寫了一首詩道:
石池清水是吾心,
漫被桃花倒影沉;
一到邽山空闕內,
消閒塵累七絃琴。
--詩後題了一個「回」字。
後來天慶觀的眾多道士,見了這首詩,都驚訝、歎息,認為一定是呂洞賓寫的。大殿的牆壁非常高,上面的字絕不是手臂可以夠得著的。而回字的兩個口,上下排列,正是呂字。詩中的邽山就是秦山。胡詠之想起了在江西弋陽縣所遇到的道人,他們二人曾有「去邊疆相會」的約定,豈不就是這位呂道人嗎?
胡詠之十分後悔:自己未踐約,不守信,錯過了與呂洞賓神仙的交往受教的機緣,這個損失之大,是不可想像的!自己誤了章丞相的大事,會造下很大業力,也是不敢想像的!
那個小童,不給呂洞賓拿紙筆,所造成的損失與遺憾,也是很難挽回了!
人們天天在敬神拜神,可是神仙降臨到人間,以常人的形象出現時,人們由於缺少悟性,與神仙擦肩而過,失之交臂,這能怨誰呢?
(事據宋代張邦基《墨莊漫錄》)
──摘編自正見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