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8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全臺吳姓大宗祠(53p) [複製連結]

Rank: 12Rank: 12Rank: 12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2-7 12:30: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景點介紹:三級古蹟
吳氏大宗祠創建於清同治7年(1868年),堂內神龕奉祀吳開姓始祖泰伯、傳代始祖仲雍及繼世始祖季札,並有人像的彩繪,簡單述說著生平,左右神龕供奉著吳姓列祖列宗神位,供奉吳姓祖宗泰伯公、仲雍公、季札公暨列祖列宗。民國五十六年曾經重新整修,今雖四周都是高樓環擁,但是牌樓拱門、中庭綠蔭與傳統建築仍存有古意。  

   全台吳氏大宗祠創建於清同治七年(西元一八六八年),供奉吳姓祖先泰伯公、仲雍公、季札公暨列祖列宗。店內同時供奉吳姓人士之神位極多,其中包括保生大帝吳本及吳鳳等。     
特色
正堂面寬三開間,中間門楣高懸〔記首世家〕匾,簷廊兩側牆上之石雕為歷史文物,泥塑則為近作,大堂之內中央為吳姓始祖畫像,置於精緻之神龕中,左邊陪祀保生大帝,右邊陪祀吳鳳,二者皆繪有故事彩繪,均為名師潘麗水之作,正中央樑上並懸有一匾,提曰〔至德〕,意義志為深遠。
歷史由來
全台吳氏大宗祠創建於清同治七年(西元一八六八年),供奉吳姓祖先泰伯公、仲雍公、季札公暨列祖列宗。店內同時供奉吳姓人士之神位極多,其中包括保生大帝吳本及吳鳳等。
  
  清光緒年間之後日趨荒廢。民國十二(一九二三年)增修,明國五十三年(一九六四年)再度增修。
  
  [光]吳氏大宗祠創建於清同治7年(1868年),供奉吳姓祖宗泰伯公、仲雍公、季札公暨列祖列宗。周代先祖傳至古公亶父,生泰伯、仲雍、季歷,泰伯、仲雍讓位給季歷,後來季歷的孫子(周武王)討伐紂王,追封 於吳,到了季札,因為他受封於延陵,吳氏族人於是以延陵為郡號。吳氏宗祠為全台性的宗祠,也是最早的吳姓家廟。
  
  平常宗祠前的鐵門都是鎖起來的,所以除了三月的春祭以及十月的秋祭外鮮有人煙。 
其他訊息
祠建築在中國社會中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為後代子孫感念祖先、追本溯源之場所,吳氏宗祠門柱上所題〔泰啟綱長一派淵源光寶島,伯尊倫理千秋經緯溯勾吳〕,即最好之詮釋及見證。宗祠為五架的疊斗式架構,目前的吳氏宗祠為民國57年壇桌底下所起的無名大火後所重建的,只有宗祠前面的平台以及欄杆以及門廊簷下的柱礎為舊有的原樣。

  吳氏大宗祠以正堂為主要空間,正堂面寬三開間,內的鋪面為六角形素面磚,簷下的鋪面為磨石子,前有庭院,室外廟埕前的鋪面為紅色的高壓連鎖地磚。門楣上掛著「記手世家」匾,正堂神龕中為泰伯公、仲雍公,季札公畫像,左右兩邊陪祀保生大帝及吳鳳,並有彩繪大師潘麗水所作之「真人煉藥」、「吳鳳成仁」壁畫,中央樑上懸有「至德」匾,兩旁門柱上並題有「泰啟綱長一派淵源光寶島,伯尊倫理千秋經緯溯勾吳」。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 觀亭街52號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17 + 8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

總評分: 威望 + 17  SOGO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0 00:2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