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7-12
- 最後登錄
- 2024-5-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62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16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技擊(Martial Art),從字面上解釋就是技術性的攻擊,換言之技擊社就是專門研究攻擊技術的社團。什麼?講的還是太深,那麼就再說白一點吧,看倌你沒吃過豬肉但總該看過豬走路吧,同理可證(?)你沒打過架總看過人家打架囉。印象中一般人打架是怎麼個打法呢?不外乎是用手打、用腳踢,或把對方摔倒在地吧(當然是撇掉咬耳朵、戳眼睛這些玩意的了)。而技擊正是研究如何最有效率的踢打摔,包括了如何以最少的能發出最大的功施加在對方身上,該怎麼發動攻擊才能讓自己的安全無虞…等技術探討的一門學問。兒若要引經據典的考究,技擊一詞其實在春秋戰國時就已流行;戰國荀子(約公元前313~238年)著(荀子.議兵篇)﹕"齊人隆技擊。"注﹕"齊人以勇力擊斬敵者,號為技擊。"(漢書.刑法志)云﹕"齊愍以技擊強。"注引孟康語說,技擊即"兵家之技巧。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講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尋思:"那這技擊跟武術有什麼不同呢?聽起來都差不多嘛。"沒錯,其實我們正可以把技擊想成是武術的一支;中國武術的發展可說是一波三折,而歷經許多滄海桑田的武術,也因應了人們的不同需要而產生出了許多不同形式的武藝;有人賴武術以健體強身,像是五禽戲,八段錦都有十足的養生功用;有人則專靠武藝維生,像古時專給王公貴族觀賞的"花法武藝"以及街頭賣藝常見到的"套子武藝",此類型的武藝則多著重於外型華麗;明代名將戚繼光在他的著作<紀效新書>中就有提及:"周旋左右,滿片花草"、"徒支虛架以圖人前美觀"。當然仍有不失其原來用於實戰意義的武術前輩,像這位戚繼光便是;他畢竟是帶兵要作戰而非表演的,除了嚴禁士兵們習練當時盛行的套子武藝之外,還要求他們時常打架,藉由這些實戰的體驗中讓兵卒們了解交兵搏鬥的要領;而實用武藝(技擊)就在這些先人的努力傳承下,得以在歷史的洪流中保存下來。發展至今,技擊可說是去武藝之蕪,存武術之菁,一切的理論根據已趨完善,且除了探索古代拳術的精要繼而將之實用化,更加著重於自由搏擊的練習體會,期望能達到武術的理論性與實用性相輔相成,臻至力與美的黃金比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