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26
- 最後登錄
- 2017-7-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82
- 閱讀權限
- 120
- 文章
- 213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第一章
中環太子大廈那間叫水發的綢緞行,貨色是越來越貴了。
隨隨便便剪一幅衣料,縫件普通旗袍,就得花掉三五七千。若連他們的手工錢算在一起,就必是個五位整數。價錢決不讓什麼蒂苛仙奴的名牌子專美。
當然,他們的手工實在幼細。這在流行貨品大量生產的今天,更是難能可貴!
只不過,現今能花得起裝扮錢的太太小姐們,並不流行穿旗袍,全都義不容辭地為歐洲成衣作生招牌,也叫沒法子的事了。
不比二、三十年前,旗袍在本城的名流夜宴內,如此的叱吒風雲。
那年頭,我每晚都是一襲水紅色的旗袍在身,穿出個名氣來。
惟其我才十六、七歲,一張稚氣的圓臉,一頭烏亮畢直的頭髮,直蓋住了濃眉,那雙玲瓏水秀的大眼睛,不時蕩漾著毫不世故的神采,益發使我看來清純,原應該穿件白色束腰的蓬蓬裙,一個女學生模樣才配襯的,我偏偏就穿旗袍,把那發育健全的身材,落落大方地表現出來,惹得所有茶客都側目。
中上環出沒的人,有那個不知道大同酒家四樓的容三姑娘,才出道不久,就已名聞南北行及金銀證券場所了。
很多茶客,三朝兩日就得摸上大同四樓,為著看我一眼,跟我閑聊幾句,也覺樂透了心。
賀敬生就是跟朋友到大同飲茶,結識了我的。
他曾說:「小三,我從沒有見過女人穿旗袍能勝得過你,娜娜娉婷,嬌柔欲滴。
一望那柔若無骨似的小蠻腰,我就有種一把抱起你的衝動。」
當然,跟我說這番話時,我已跟定了他了。否則,語氣如此放浪,也真令我太吃驚了。
畢竟,五十年代的人拘謹得多。
就為著敬生喜歡我穿旗袍,從此,我就心甘情願地穿它個生生世世了!
大同酒家那年代替我眼務的上海裁縫周師傅,現今還在做我的生意。
那周師傅也不知是否真心誠意,老是翹著大姆指讚我:「三姑娘,你的身材一等一,幾許年輕小姐還都比不上你!」
「一把年紀,還談這個呢?再過多幾年,就要討媳婦了,還想不認老?」
「不老,不老!」周師傅拚命擺動著他那剪了陸軍裝的白頭,一疊連聲地說:「誰敢說你現今已四十出頭了,要任何人猜,只會想你是三十歲多一點點!」
不是不逗我高興的。
做人何苦處處執著?對方是誠意也好,捧場也好,全都真真心心的受落下來,圖個皆大歡喜,最是功德無量。
我到底是歡場中混著大的人,處事接物,有我的一套。
不然,還能好好的活至今天?
別說幾年酒家女的生活不容易撐得過,就是踏入賀家來的十多二十年,胸襟稍為拉緊一點,也會得立即積勞成疾,甚而吐血身亡。
我一點都不誇大,單就賀敬生這次做大生日,家裡頭的是非就多至不可勝數,如果我斤斤計較,只苦了自己。
敬生和我的兒子賀傑,今年都已經十六歲,正在倫敦念中學,明年就得考大學了。敬生偏還要吞吞吐吐地給我說:「小三,拜壽的那一天,你看你穿什麼衣服好?」
跟了他幾十個寒暑,還不話頭醒尾嗎?我當然明白他之所指,於是從容地答:「看大少奶奶的主意吧!她若是決定穿中式龍鳳壁金褂裙的,我也沒有意見。總之,我一定挑粉紅的色澤,配她的大紅好了。」
敬生舒一口氣,連連拍著我的手背,說:「小三,你總是如此難得,老不讓我為難。」
不讓敬生為難,其實是為了不讓自己為難。
當初金融界鉅子賀大少爺、賀敬生拚命追求大同酒家的容三姑娘時,他並沒有對我隱瞞,說自己是孤家寡人一名。
江湖上誰不知道賀家大少奶是上海百貨業頂尖人物聶柏榮的獨生女聶淑君。二人婚後,且育有二子二女。
我既是心甘意願地跟了賀敬生作小星,就自然要計算到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為難。
人在江湖上,抵擋壓力的最凌厲招數,不是以高招頑抗,而是放軟身子,把強勁的來勢悄悄容納消弭。
非必要時,決不硬拚,以免傷了元氣,露了底牌。
敬生拜壽,大擺筵席,聶淑君要在人前顯示她正室的威勢,因而老早交帶丈夫,要他明令我依足中國習俗,穿側室專用的粉紅色褂裙,是意料中事。
跟在我身邊的老傭人群姐,心心不忿地說:「都已經幾十歲了,還爭這種無謂威風?三姑娘,你太善良了,老被人欺到臉上來而不自知。」
果真如是,就是我的涵養功夫修成正果了。
我不是馴善,只是無可奈何。
正室的名位既與我無緣無份,其餘的無謂閑氣,爭來又有什麼用呢?
再說賀傑出生時,我連賀家的門檻也沒能跨得進去。現今,滿城顯貴都曉得有我這位賀敬生如夫人在,連銀行戶口與一應法律檔案,我都可以用賀容壁怡這個名字,也算一場造化,不得不看成一份安慰,算了。
或者更重要的應該是,我確知自己在賀敬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級數的人物。其餘的門面風光,我豈只不勞爭奪,根本應該忙不迭地拱手相讓,好減低敵人對我的怨憤妒恨,有百利而無一害。
聶淑君自賀敬生迷戀大同酒家女招待容壁怡的時候開始,就已經重重地摔了一跤,怕跟那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在八三年到北京談論香港主權時摔的一跤雷同,舉世共睹,無所遁形。這以後,她大英帝國再粉飾昇平,故作大方,也無法掩飾當日的狼狽心情與失儀舉止。
輸得不是不淒厲的。
故此,這些年來,我謹記著要得些好處需回手,不便窮追猛打。跟聶淑君太相處不來,害敬生左右為難,對我和他的感情與關係都沒有益處。
惟其我忍讓了,叫聶淑君不能借題發揮,侵犯我的尊嚴底線與已奠定的地位,也使賀敬生心懷感激,暗地裡待我更千依百順,豈不是好。
我當然不會忘記,除自身之外,還有賀傑。他的前途,我必須照顧。
故而,我樂得一早就上水髮絲綢行的門去,剪定了一襲桃紅色,起暗底桃花的名貴衣料,囑周師傅替我縫製一件曳地的晚裝旗袍,準備在賀敬生壽筵上與中國式褂裙輪流穿用。
賀敬生今年是六十歲了。
賀家是本城十大富豪之家,身為掌舵人,這許許多多年來,要承擔的風險,要付出的心力,也真不足為外人道。
雖未至於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地步,但高處不勝寒,有那一家豪門富戶不是彷如廣寒宮殿,凝聚著一股孤寂清冷,揮之不去。誰不巧意利用機會,安排飄飄仙樂,妙舞笙歌,圖個一晚半晚的熱鬧與暢快。
故而,替敬生慶祝六十大壽,稍事鋪張,固然應該。就算要把場面弄至極盡人間富貴堂皇之能事,也不為甚。
尤其八七年股災,多少華資經紀遭了殃,敬生是例外。況且等到他七十歲,就已過九七,誰還能意料屆時情景呢?一家人能否聚在一個地方吃頓飯,怕也不敢肯定了。故而論功行賞也好,透支歡樂也好,是很應該替他做生日的。
賀家之所以有今日,一半是敬生的父親賀元勳開源有功,另一半也真是敬生的本事使然。
賀元勳的發跡,又全仗他的母親賀沈氏,亦即是敬生的嫡親祖母。
家族傳說沉氏女是清朝咸豐皇帝弟弟六皇爺恭親王奕欣家臣的孫子,甚得恭親王正福晉的寵愛,自小許婚給八旗子弟的賀氏。
賀沉完婚之時,恭王一支的權勢,已然在朝庭引退,慈禧太后為扶助她母家的勢力,經年悉心栽培七皇爺奕儇一支,連帝位都要親上加親,交到這奕儇一系去。
社會從來都是打狗還看主人面的社會,一旦靠山不穩,跟在屁股後頭覓食的兵勇,就沒有多少好日子過了。
賀沉氏才身懷六甲,丈夫就在營內生事,開罪了奕儇家的謀臣管事之類,被迫害至郎當入獄,且拷打成疾,危在旦夕。
沈氏悲痛之餘,聽從了親屬的勸告,慌忙收拾了些少細軟,直往南方逃去,因而駐足香江。
賀元勳就是在一個暗無天日的困境中出生的。
為了撫孤守節,賀沉氏投靠了其時城內絕對首屈一指的英商家富克林家族,充當女傭打理家頭細務,管粗工以圖兩母子的溫飽。
賀元勳自小聰明好學,跟在富克林家的洋少爺小姐身邊,陪著耍樂,竟能使他學習到相當流暢的英語,甚得主人家的歡心。
中學畢業後,富克林家的子女都回英國祖家去念大學。家主人有日偶然問賀沉氏:「賀媽,你兒子有什麼志願沒有?可喜歡到我洋行來當份差事呢?」
賀沉氏以此相問,賀元勳立即不假思索地答:「我希望成為股票紀經!」
賀沉氏不以為意,只認為兒子信口開河,當然不敢轉告家主人去。只為其時的那兩間香港證券交易所及香港經紀協會,會員大部分是紅鬚綠眼的洋鬼子,怎麼輪得到華人去當股票經紀了。
這又過了一段日子,賀元勳跟富克林家的少爺小姐通訊,又道達了他的志願。
終於讓富克林先生知道了,他把元勳叫到跟前來問:「為什麼喜歡當股票經紀?」
元勳答:「因為股票經紀最有機會認識本城富豪,容易摸索發達的門徑。」
「你很想發達?」
元勳直言不諱:「當然。」
「我以為中國人只喜歡唸書,不求財帛。」
「對。所以中國才這麼窮。」
「元勳,你若發了達,第一件會做的是什麼事?」
「讓母親向你辭工,蓋間房子供養她,頤養天年。」
富克林先生聽後微微笑,沒有說什麼。
過了三兩個月,他就安排了賀元勳在本城首席銀行開了一個商業來往戶口,向香港經紀協會發出一封推薦兼擔保信,支援賀元勳申請成為會員,亦即是持牌股票經紀。
就是如此傳奇性地賀元勳成了當時宛如鳳毛麟角的華人經紀之一。
當時交易所沒有會址,所有股票買賣都在現今皇后大道中鄰近香港彙豐銀行一帶進行。
每天開市時,一部部的人力車,把那些股票大經紀拉到市場去,就開始互相討價還價,買賣股票。
經紀跟客戶聯絡,不用電話,都是親身跑上客戶的寫字樓,口述行情,再鼓其如簧之舌,替客戶負責買賣。反正其時的股民,全部非富則貴,都是有頭有臉的商界頭頭,辦公室集中在中環那兩三個街位的大廈內。等閑市民百姓根本沒資格染指股票。銀行股一股就是幾十元,相等於平民百姓半年的薪金。
賀元勳是天生的金融奇才,他對股票的價位上落,全部輸入自己的「電腦」內,資料立即自行歸類分析,得出獨特的心得,加上他英語極之靈光,又有富克林家族的撐腰引介,一旦勤奮苦幹,就成了炙手可熱的大經紀。
佣金賺到一個可觀數目,他就購買地皮。皇后大道中以西的一幅幅地皮,其時是荒野之區,賤價出售,差不多都盡入賀元勳的囊中。
賀元勳的獨生子敬生在香港大學文科畢業後,老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要他跟在身邊學做生意。
賀敬生元配聶淑君比他小五歲。戰後,其父聶柏榮心血來潮,竟自上海分了一部分資金到香江來發展百貨業。在本港地頭大展拳腳,自然認識賀元勳,二人一見如故,立即撮合了一宗兒女婚姻。
婚後翌年,聶淑君就為賀家添了第一個男孫,賀元勳看著長孫賀聰滿了週歲,才撒手塵宇的。
從此,賀氏金融與地產業,都由賀敬生一手發展了。
這賀家的大少爺賀聰,年紀跟我差不多。家學淵源,也一心一意的克紹箕裘,現今在賀氏集團內出任董事總經理。
敬生曾給我說:「賀聰不錯是商場精英,勝在處事鎮定,且心狠手辣。」
我很記住了他的這句批評。
賀聰的妻,也系出名門。
這是當然的,賀聰結婚時正好是一九七二年,香港股市如火如茶之際,股海戰場上,全民皆兵,只因時移勢異,連廚房的女傭與街頭的苦力,通通都瘋狂地把一副身家押到股票上頭去。
賀氏已成本埠首屈一指的金融集團,單是囊括市場百份之二十五強的生意額,那份佣金已極可觀,更逞論賀敬生自己親自楂盤買賣,出貨入貨,運籌帷幄,當然更賺至盆滿體滿了。
賀敬生之名與賀氏集團的威勢,七十年代初期,簡直震撼香江,人人趨之若驚。
故而賀家挑的兒媳婦,還會差到那兒去?
賀聰娶的是本城另外一個世家,阮雲龍的十二小姐阮端芳。
阮家是著名米商,戰前發的跡,戰時更叱吒風雲,戰後的那十年八載呢,雖不如前的顯赫,然,爛船尚且有三斤釘。
阮雲龍本身一妻三妾,這十二小姐的嬌貴在於嫡出。更得其母阮柳氏的寵愛,只為她最小,這其間的關鍵可大了。
理由簡單得很,那怕阮雲龍沾花惹草,三妻九妾,那起騷娘子,野狐狸且別自以為一旦迷倒了阮家老爺,他就會從此專心一志,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絕對沒有這回事呢,還不是隨他本人心情意趣,遍灑雨露,人人有份,永不落空。
阮柳氏懷了阮家十二小姐時,比她生下阮家的大少爺還要歡欣榮耀百倍。
這個恩寵不衰的鐵證,使其餘小妾,一律面目無光。
閨房恩愛,既是無人獨專,那麼,論到名位上頭,正室自然更光芒四射,銳不可當。
因此,阮十二小姐端芳從小就在阮家當公主般養。
嫁給賀聰之後,一舉得男。且還陸續又生了兩位少爺,使賀敬生樂不可支。
至於聶淑君,不消說,因有我的出現與存在,下意識地更喜歡炫耀門第家風,標榜明媒正娶。尤其阮端芳是正室晚年所出,更間接地幫助聶淑君出一口烏氣。於是,對這兒媳婦,絕對的恩寵有加,呵護備至。
賀聰與阮端芳的三個兒子,比賀傑大幾歲,現已分別在美國各有名大學就讀,全部專攻商料。
看見這賀阮端芳的際遇,就真不難明白,女人的幸福完全主宰在命運之神手中。
誰一出生,就已口含銀匙,誰又能一直金枝玉葉、萬千愛寵地由父家轉至夫家去,都是命定的,強求不得。
敬生的次女賀敏,適上官懷文。
上官家並不算顯赫、賀敏嫁時,懷文只不過是港大畢業生,考進政府去當政務官。然,多年力爭上游,官運享通、現今跟我一般年紀,已是政府內的紅人,官職司完。
上官懷文與賀敏夫婦倆合起來、正好是富貴雙全的一幅牡丹圖。但見他們不時出席官紳雲集的晚宴,即成影視畫報週刊的搶鏡人物。
若硬要挑他們的美中不足,那就是多年以來,膝下猶虛吧!
賀敏口裡總不說什麼,在大家庭內出身的人,根本習慣凡有憂喜之事,最上算還是三緘其口,免得惹人閑話。
所謂飽暖思淫慾,富貴人家,閑著的時間一多起來,就作奸犯科去,最流行的罪案是東家長,西家短的廣播別人的苦與樂。要杜絕這種禍患,談何容易?只有盡量不提供資料,所以人們沒有憑借可以小題大做。如仍有無是生非的情況發生,則是防不勝防,只叫沒法子的事了。
中國人傳統的幸福家庭,一定有人傳宗接代。所謂牡丹雖好,仍須綠葉扶持。
賀敏與丈夫,就是光禿禿的兩枝牡丹,在人們眼中,也許是比較突兀的。
當然,賀敏的境況在一般人心目中,還要比賀家三小姐賀智來得幸福。
富家小姐們,在婚姻上頭,全都是低不成、高不就。有人要高攀,她大小姐未必青睞。輪到賀智考慮遷就,對方根本沒興趣。
這年頭,雖多耍盡手段謀求飛黃騰達之徒,也還有不少不屑裙帶尊榮之士!
事實上,做賀家的二姑爺又比較上容易適應一點,畢竟賀敏沒有出來社會做事,徹頭徹尾,專心一志的當家庭主婦,這個單純的身份,總易於討好。
賀智不同,她自美學成之後,立即一頭鑽進賀氏企業去,非常投入於財經行業。
賀敬生任主席的兩間上市公司,一間是專營金融經紀業務的賀氏集團,另一間是管轄發展地產的順興隆。現今,後者就由賀智一把抓。年來,在商界已甚負盛名。
一旦成了企業明星,品性自是硬朗,加上女強人的形象,通常很能嚇跑有心求偶的君子,於是票梅已過,仍然待字閨中,實在跟賀智的相貌完全扯不上邊。
賀家的四個孩子雖非臨風玉樹,國色天香,但出身與教養,往往能營造出高雅得體的風範與氣質,很自然的非同凡響。
不是不可惜的。
私底下,敬生和我都頗替賀智叫屈。如果她不是賀敬生之女,不是順興隆的副主席,我相信,她老早就有個暖洋洋的幸福小家庭了。
大概每個人都有個暖洋洋的幸福小家庭了。
大概每個人都有他的選擇,賀智跟她姐姐一樣,從未試過在人前輕輕歎息。人海江湖內,各行各業各個圈子,都儘是驚濤駭浪,不一定在歡場才易見凶險。身處其間的人,無不步步為營,小心翼翼,誰個一下疏忽了,把時間用在長嗟短歎上頭,輕則表現立即落在人後,重則招致難以預測的後遺症。
賀智明慧,一定曉得這番道理。
女人也就是在這男女私情上老吃虧。像賀智,一旦在豪門穿梭,在企業茁壯,就得在陰陽協調一事上讓步了。不比男人,像賀家的四少爺賀勇。,三頭六臂,既在父親的羽翼下長袖善舞,又於歡場中左擁右抱,顧盼生輝。成了本城數一數二,最具名望的花花公子。
賀勇根本沒打算結婚,他父親催促他時,答說:「自盤古初開起,男人就是無女不歡,崇尚三妻四妾,樂此不疲,倒不如乾脆打開婚姻的枷鎖,放生蛟龍,讓自己優遊自在,為所欲為。」
賀勇還嬉皮笑臉地逗聶淑君說:「媽,你已有男孫三名,大嫂既已超額完成責任,你就免了我吧!」
任何人都拿這賀勇沒辦法,反正他在生意上頭,把賀氏財務打理得頭頭是道,賀敬生也沒什麼話好說了。
每念到聶淑君的孩子們,老早在賀氏集團內生了根,我的心就直往下沉。
賀敬生的第二代與第三代,都在勵兵秣馬,磨拳擦掌,準備繼承父業,在父親的王國內爭一日之長短。
輪不到我不驚心,不動魄。總有一天,賀傑要跟他同父異母的兄姊較量。
誰得誰失,象徵著我和聶淑君權力鬥爭的最終勝敗,無法不令人提心吊膽,虎視眈眈。
賀傑在長途電話裡跟我說:「媽,是不是一定要我回來跟爸爸拜壽呢?」
「傑,你不想回來?」
知子莫若母,賀傑從來最怕出席賀家的喜慶場面。我當然明白他的苦衷。
站在一大堆聶淑君名下的親朋戚友之中,我們母子倆是顯得額外的孤伶伶的。
男孩子長到十五、六歲,正正是尷尬時期,一般情況下已不喜歡跟在父母身邊出席應酬場合,更何況賀傑有如此不尋常的家庭背景。
我並非勉強兒子之所難,每要鞭策骨肉,自已心頭往往先來一陣翳痛。
然,賀傑必須適應。我看準了在不久的將來,他就得加入賀氏集團,跟賀家的人更緊密的相處,甚而交鋒。他逃避不了。
敬生從沒有在我面前提起過有關遺產的分配,我也沒問。
只是有一晚,我陪著他在露台看月色,他突然握著了我的手,問:「可記得從前,我每晚都到大同酒家接你下班,二人手牽手,在海旁漫步,舉頭望見的那輪明月,就跟現今的這個一模一樣。其實,已經過盡二十多年了。」
我但笑不語。憶及前塵,感觸大多,不談也罷。
敬生依然情深款款地望著我:「你覺不覺得我老了?」
「你老了,我也老了,我們不就是老夫老妻!」
「不!你只是越來越成熟優美,認識你的那年我快四十歲,並不覺得彼此有不可接受的年齡差距,可是,如今……」
「都一樣。你別胡思亂想。」
「你安慰我而已!總有一天,我要-下你孤伶伶過日子,你就知道不一樣了。」
「再說這種掃興話,就太辜負良辰美景了。」
「我們需要正視現實。小三,你放心,縱使我遽然而逝,你下半生還是夠享夠長的。然,也要看你的本事及定力了。我深信你能應付得來,尤其為了賀傑,你的能量不可輕視。」
我沒有追問。
敬生的脾氣,我非常清楚,他肯說的話,不會收藏在肚子裡;不肯講的,任誰也無法使他屈服。
自那晚,我意識到敬生一定是要我帶著賀傑,在他千秋百歲以後,仍在賀家撐下去。
我雖沒把這個猜測給賀傑提起,然,在行動上,我益發要迫使他好好正視賀家五少爺的身份。
我不容許他逃避,也不認為他需要自卑。
從敬生帶我走進賀家來的那一天,我們母子就是名正言順的賀家人了。
連聶淑君都已喝過我的一杯茶,好歹算把我承認了,旁人休得不尊重我和賀傑的身份。
傑仍在長途電話裡支支吾吾,老給我解釋,大考在即,不願回程。
我咬了咬牙根,回頭徵詢了敬生的主意,聽到他說:「考試要緊,暑假才回來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