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1
- 最後登錄
- 2019-8-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34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210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歷史沿革 :清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年)在先安平創立「化善堂」。於清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年)化善堂副敕謝普爵邀集堂內齋友於馬公廟街糖間創建德化堂,次年建成,謝氏並擔任德化堂首任堂主。在馬公廟現址建立「德化堂」。日明治三十四年(一九一一年)曾經重修。日大正七年(一九一八年),德善堂遭到拆除,於是與德化堂合併;日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前堂被拆,僅留中、後二堂。二次大戰期間,堂宇遭受盟軍轟炸損毀,遂於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重修堂宇。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德化堂因年久失修,再次進行修護工作。
建築特色 :化善堂大門為凹壽形式,門內供奉韋馱尊者,後方則是捲棚式拜殿,現充做講堂使用。正殿之中供奉觀音佛祖兩尊,前方是本堂原有的觀音神,另一尊則是屬於德善堂所有;觀音右側乃是本派祖師羅祖塑像,案前陳「三公椅」三張,分別代表龍華派羅、應、姚三位祖師。正殿左、右兩邊各有洞門連通左、右廂房。其中左偏現為祖先堂,右偏殿則是宗德祠,陳列了滿滿的神主牌位,都是堂歷代堂主及齋友。
創建年代:清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年)
改建以前的風貌...
改建後~~個人覺得比較沒有風格了~~
《 本帖最後由 黑板小子 於 2010-3-3 09:45 編輯 》 |
-
總評分: SOGO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