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3-29
- 最後登錄
- 2021-9-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969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969
- 相冊
- 16
- 日誌
- 19
   
狀態︰
離線
|
開學了,對某些孩子來說,心情可能特別沉重,因為他們蒙受校園暴力的陰影,視上學為畏途。
暴力或霸凌的問題近年來成為台灣教育界最頭痛的問題之一。尤其是,
自從影視明星陳凱倫獨子陳銳涉入黑幫討債被收押禁見以來,在媒體大肆報導之下,
不僅社會震驚,連總統馬英九都特別發言關切,
並從而談到幫派入侵校園以及校園暴力、青少年吸毒的問題。馬英九強調,校園是純淨、求知的場合,
一旦幫派橫行,就會變成犯罪淵藪。而依據他個人的經驗,曾經目睹校園內有人拿著武士刀在追殺,
現在的校園暴力問題,並不見得比過去嚴重,「只要不斷投入愛心就能化解」。
這種以「愛心」解決問題的說法是當今台灣社會的主流論述,慈濟功德會引領風潮,
愛心萬能,愛心無敵,一切以「大愛」為依歸。然則,也正是在這樣的論述之下,
將一切社會問題道德化、私我化,反而失去解剖社會、理解社會的先機。
若是從整個大社會來看,陳銳暴力討債的事件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
台灣社會由於正統金融機構的自私自保,雨中收傘,導致許多人求貸無門,
應急之下只好轉向非正式部門,地下錢莊應運而生,於是黑幫的催債討債本事自然如蛆附骨,
霸道橫行。學校是大社會的候機室,青少年在校園內必然要學習或承受「社會化」的過程。
而「愛心」絕不可能是一切社會問題的萬能丹。
既然是大社會的問題,也就不可能有單一的解決方案。即使是同樣的校園暴力,
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學校,也許就必須採取差異化的對待模式。
尤其是,當我們的整個公共領域,從政治圈到企業界,或耍弄權柄,或投機炫富,
或粗暴對峙,成人世界如此變態畸形,公共領域如此不文明,
要如何期待一個完全自外於社會型態的「純淨」校園?
學校的法則,當然不等同於街頭的法則;但是,教育的危機,通常也是來自文明的危機。
一個不文明的公共領域,一個無法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轉化昇華的社會,
如何期待建構出一個完全排除「社會問題」的教育環境?
不錯,校園是一個學習、求知的領域,然則,學校畢竟不是乾淨天堂,
也不是化外之地,學生的校園生活其實也是學習如何「社會化」的過程,
當教育者或管理者一味以「愛心」做為應對模式,反而會讓學生忽略了大社會的複雜和歧異性,
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喪失自主深化探索以及獨立思考、周密判斷的機會.
校園暴力問題日益嚴重,相關單位應多重視並找出問題解決的管道,讓學童能開開心心的上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