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27|回覆: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中華文化--傳統文藝~{10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口業啊!!口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釣魚王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4-3 00:47: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布袋戲
                                  
布袋戲是台灣重要的傳統表演藝術之ㄧ,是集雕刻、美術、文學、掌技、音樂、口技於一身的綜合性藝術表演。
將各種人物的戲偶以木頭、布料及各種配件製作,托於掌上搬演,再配以說、唱表演戲劇的演出方式,所以又稱為掌中戲。布袋戲的欣賞重點首推口白與操偶,由於木製的戲偶本身並沒有生命,沒有表情,透過表演者精湛的操偶技術,賦予其生命才能栩栩如生。除戲劇表演之外,布袋戲表演時,戲台和戲偶就是一項精緻的雕刻與彩繪藝術,所以觀賞布袋戲就是欣賞一種綜合藝術。
     

油紙傘
                               

油紙傘在客家人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除遮陽避雨外,更是心中吉祥的象徵,在美濃人眼中,送傘象徵著吉祥、高貴的情誼。
因為油紙傘的油紙二字和「有子」諧音,加上傘中有四人,且傘形圓滿,因此,帶有多子多孫的祝福之意。所以在男孩16歲成年禮時,或是女兒出閣,即贈與一對紙傘,象徵團圓多子多孫之意,加上它具有傳統純樸的風味,純手工製作手法,較一般民俗工藝品更為精緻也更具意涵。
美濃是台灣油紙傘的故鄉,所以若在下雨天時,看到美濃街上有人撐著油紙傘,可別覺得奇怪,因為油紙傘不但代表美濃人對鄉土的濃厚情懷,也是讓他們特別驕傲的技術與藝術。


捏麵人
                              

捏麵人是一項非常具有中國民族色彩的傳統技藝,又稱為「米雕人」,其材料為糯米粉團、麵粉團,蒸熟後運用,造型多以傳說故事或人物及動物花鳥為主,現今又加上卡通、漫畫人物,由於色彩鮮艷並且可以食用,所以深受到兒童們的喜愛。

它最早出現在中國山東河北一帶,在宋朝元朝的時候民間較大的宴會,常在入席前,利用麵粉捏製各種人物鳥獸,供客人們觀賞作為一種席前招待。到了明末清初,每逢冬臘廟會趕集的時候,就會有背著長架小箱,以各種色麵捏製成各種人物虫鳥的捏麵人師傅出現了。今天的捏麵人已經成為一種收藏和把玩的藝術品,而不再只是廟裡供桌上的祭品了。
   

吹糖
                        
                              
吹糖以麥芽糖為主要材料,在鍋裡溶化,呈半膠狀時取起捏成中空的球狀,並抽出一條細長的管子,管子就冷卻成為固體,捏在手中的糖糰仍是高溫軟軟地,做吹糖的師匠,雙手十指並用,一會兒挽,一會兒捏,那條抽出的管子,輕含在嘴唇裡吹著,短短三四十秒間一隻栩栩如生可愛的小動物便出現了。吹糖的手藝雖然很快就能學會,但要得到竅門就得費上一番工夫了。
  
  

中國結
                             
中國結的起源,目前可以查考最早的資料,可以溯源到1萬8,000以前的舊時代晚期,從北京山頂洞人文化遺跡中出土的一枚長約8.2公分的骨針,及一些穿孔的貝殼、石珠,顯示當時的人們已具備縫紉的技能及審美的觀念。
繩結除了可以縛綁東西,在文明的演變過程中,也曾經擔任過記事的工具;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擔任一些實用的功能之外,還具有其特殊的藝術價值。民國69年,台灣一群熱愛結繩藝術的朋友,將中國歷代流傳下來既富裝飾功能,又具實用價值的傳統節子,多方面加以收集整理,進而研究創新,認為其外觀對稱、含蓄、精巧、變化之美,可以代表中國悠久的歷史,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的習俗和審美觀念,將其命名為「中國結」。

  

香包
                              
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過端午節,而在所有的端午的習俗中,最富於靜態美和溫馨氣息的莫過於製作和佩戴香包。以往由於醫藥不發達,人們就把具有殺菌作用的雄黃,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來戴在胸前,利用它散發出來的香氣使夏天的蟲菌不來侵擾,這就是香包的起源。
香包又叫香囊,也叫馨香。它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呢?民間認為五月氣候溼熱,多生疾病,每逢端午節這一天,除了掛艾草、吃粽子、划龍舟外,孩子身上還掛著香囊,當時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狀,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貼以艾葉,故名艾虎香囊(今稱香包)。
今日這些吉祥物雖已不復昔日辟邪去病的功能,但仍具有「懷古、念舊」之倫理意義,並兼具實用性和裝飾美,在端午節仍是一個甚為應景、普受喜愛的飾物。
  
  

陀螺
                            

陀螺,是一種鐘形,木製,能在地上轉動的玩具。中國在宋朝時,就已出現一種類似陀螺的玩具,叫作「千千」。
抽陀螺,是一種相當古老,現代人仍然很喜歡的遊戲。抽陀螺的方法非常簡單,陀螺的形狀,是一個圓錐形的短木,上端微微隆起,下端尖銳。玩時,把它放在地上,用一根小鞭兒抽它,使它旋轉,一面轉一面抽,就會轉個不停。
由於時代進步,製作材料不同,大家玩的陀螺各式各樣,且玩法也有不同,尤其在「木陀螺」方面,由於成人的參與,陀螺愈玩愈大,從數十公克到三公斤、六公斤、十幾公斤、三十公斤,甚至到七十二公斤,九十多公斤的,都有人玩。在桃園大溪仍保有這一項相當特殊的民俗體育,當地人幾乎從小到大都會抽陀螺,福仁宮的一代陀螺王所展示的陀螺大的可達120斤,打陀螺用的麻繩比拇指還粗。下次你有機會到大溪,除了逛老街、看木器、買豆干外,別忘了看大溪陀螺喔!

風箏
                            
風箏的起源,相傳在古代中國有一位農夫,在斗笠上繫上繩線,無意中被風吹起的構想。但是又有人說,是有人看到蜘蛛絲,恰巧黏住一片落葉,風吹而飛揚起來,所引發的靈感。在台灣,據說古時候曾用麵包樹的葉子做過風箏。

傳統的風箏,是以竹條和棉紙製成,取棉紙繪色容易且質輕易操作之優點,然而紙做風箏卻容易破損。隨著時代變遷,現多以塑膠布或尼龍布製作風箏,不怕雨淋且耐久,造型上有平面的一般風箏及立體的龍、蜈蚣…等,栩栩如生。由於放風箏必須在野外或空曠的地方,所以除了可以幫助兒童的生長發育,也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樂趣,使你忘掉一切的煩憂、消除疲勞,是一種老少咸宜的運動,也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民俗活動。
  

扯鈴

                              
扯鈴是中國傳統的民俗技藝之一,也是相傳已久的童玩之一,是一種適合男女老少的運動。據說最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在全國各地流行了,但是一直到明朝的時候,才有描述扯鈴的文獻出現。它的花樣繁多,名稱也因地而異,所以古時候又叫扯鈴為「空鐘」、「天龍」、「抖牛」、「地鈴」、「空竹」、「響鈴」等等的名稱,如今我們通稱為扯鈴。扯動時在兩端繫著棍子的棉線上加速轉動,由於空氣的流轉而發出嗡嗡的聲音,經驗豐富的表演者,不但能展現更多美妙的動作,如纏、繞、拋、迴旋、甩、翻轉及接等, 甚至能溶入舞蹈動作,使人目不暇給,精彩萬分。
     

書法
                           

書法是中國最生活化也最為世人讚賞的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的對象,以毛筆為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許多人欣賞書法的角度不同,有從文字書寫的工整來看,有從其形體變化的美來看,也有從所寫的內容來看。一幅作品,往往可以由於個人的觀點和欣賞角度不同,而體會出不同的意境之美。所以,學習書法不但可以怡情養性、變化氣質,訓練審美及觀察、判斷的能力,更能培養恆心、毅力的定靜功夫。

資料來源-------------認識台灣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3 + 5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

總評分: 威望 + 3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4-3 08:50:41 |只看該作者
熱烈迴響

我其實很愛看布袋戲也曾經在一個因緣際會的機會下~去過雲林虎尾的霹靂布袋戲場參觀過~說真的那裏真的是非常熱所有工作人員幾乎都在高溫下工作~但也看到他們用心的一面~讓我們隻到台灣的傳統技藝還有一群人默默的傳承下去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sccot + 1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蒼生笑~眾生戀~寸寸相思~化落櫻之地
世間情~終若夢~深深花蕾~情飄香何處

Rank: 4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0-4-3 20:54:15 |只看該作者
[熱烈迴響]

布袋戲迷數不清

書法傳承千萬年

扯鈴陀螺樣樣行

風箏升空煩惱清

謝謝分享
這些東西的確值得大家學習 及創新
並且用 舊的態度 新的技術 繼續發揚光大 ︿︿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1 感謝您熱心參與論壇加分活動,論壇有您更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0-4-9 23:00:40 |只看該作者
線在都好少見到了呀除非是在工藝館或是文化館呀

Rank: 4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0-4-10 12:11:15 |只看該作者
[熱烈迴響]
其實傳統的民俗技藝也是有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跟著進步嘍。
例如布袋戲現在已經發展到結合影音、聲光、與特效。
例如扯鈴現在也有無聲扯鈴及花市扯鈴等不同的東西。
例如書法現在也發展出板刻書法等迥異於傳統墨寶的風格。
這些都是值得繼續發揚光大的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sccot + 5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0-4-11 23:55:47 |只看該作者
傳統手藝真是少見到了呀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堡主 + 3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0-4-17 22:53:02 |只看該作者
看來不在傳承下恐會見不到傳統的藝素文化了呀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2 01:2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