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36|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佛教菩薩---{10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口業啊!!口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釣魚王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4-5 11:58:0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之教主,生於印度迦毘羅城,淨飯王之子,母曰摩耶夫人,名呼悉達多太子。誕生於城東嵐毘尼園。生後七日,母歿,姨母波闍波提養育之,跋陀羅尼教養之。幼對於人生諸現象,既有思惟之處。或於閻浮樹下思耕農之苦,或見諸獸相食而厭人生之鬥爭。又於四門出遊之途上,觀生老病死之相,有遁世之志。遂乘月夜令侍者車匿為伴。跨白馬犍陟出家。尋跋伽婆而聞苦行出離之道,更訪阿藍迦藍於摩揭陀國王舍城北彌樓山,聞僧佉派之法,轉而歷問鬱陀羅仙,皆不得所求之大法。去而入優婁頻羅村苦行林,嚴苦六年,形容削瘦,極酷烈之苦,繼以為苦行非解脫涅槃之道,斷然改前日之行,浴於尼連禪河,以去身垢,受村女所捧之乳糜,坐正覺山菩提樹下思惟曰:不得等正覺,不起此坐,思惟七七日,觀四諦十二因緣之法,於是成覺者、世尊,為人天之師。時年三十五。自是以後四十餘年遊歷四方,化導群類,西歷紀元前四百八十七年於拘尸城外娑羅雙樹,包於白花之香,而遂大般涅槃。

   
  藥師佛
                                                          
藥師佛,又作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為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導入解脫,故依此願而成佛,住淨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此佛誓願不可思議,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現,眷屬於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佛,讀誦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造四十九天之五色綵幡,其人得以甦生續命。此種藥師佛之信仰自古即盛行。

藥師佛之形像,據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念誦儀軌供養法載,左手執持藥器(又作無價珠),右手結三界印,著袈裟,結跏趺坐於蓮花臺,臺下有十二神將。此十二神將誓願護持藥師法門,各率七千藥叉眷屬,在各地護祐受持藥師佛名號之眾生。

又一般流傳之像為螺髮形,左手持藥壺,右手結施無畏印(或與願印),日光、月光二菩薩脅侍左右,並稱為藥師三尊。此二脅侍在藥師佛之淨土為無量眾中之上首,是一生補處之菩薩。亦有以觀音、勢至二菩薩為其脅侍者。此外,或以文殊師利、觀音、勢至、寶壇華、無盡意、藥王、藥上、彌勒等八菩薩為其侍者。

依唐代義淨譯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載,藥師佛又作七佛藥師。即善稱名吉祥王如來、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無憂最勝吉祥如來、法海雷音如來、法海慧遊戲神通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其中前六如來為藥師如來之分身。七佛藥師法則為日本台密四大法之一。如以藥師如來為本尊,修息災等法,則稱為藥師法。其儀軌與七佛藥師法相同。其三昧耶形為藥壺。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略稱彌陀。梵語amita,意譯無量。另有梵名意譯無量壽、無量光。

關於阿彌陀佛名號之由來,據鳩摩羅什譯之阿彌陀經載,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故稱阿彌陀佛。然據梵本阿彌陀經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載,此佛壽命無數、妙光無邊,故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一佛而有不同義之二名,為其他諸佛所未見。又於般舟三昧經、大阿彌陀經、維摩詰經等早期經典中,亦僅有阿彌陀之稱號,故推知無量壽、無量光之稱號,係後代依其名之原義所立。另據平等覺經、後出阿彌陀佛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等載,彌陀號稱無量清淨佛,所在之世界稱為清淨世界、極樂世界。

阿隬陀佛成道之本緣,據無量壽經卷上載,過去久遠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時,有一國王發無上道心,捨王位出家,名為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佛處修行,熟知諸佛之淨土,歷經五劫之思慮而發殊勝之四十八願。此後,不斷積聚功德,而於距今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阿彌陀佛,在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方,報得極樂淨土。迄今仍在彼土說法,即淨土門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故又稱接引佛。阿彌陀三尊像通常以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為其脅侍,而與此二尊並稱為西方三聖。

於現存大乘經論中,記載彌陀及其極樂淨土之事者凡有二百餘部,可見有關彌陀信仰及淨土教義之深入人心。據般舟三昧經卷上載,阿彌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另據觀無量壽經之說,無量壽佛之身如百千億夜摩天閻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眉間之白毫右旋宛轉,毫相之大小猶如五倍須彌山之高廣;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猶如四倍大海水之縱廣。其身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萬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攝取念佛之眾生。於西藏,阿彌陀佛被視為無量光、無量壽二佛,若祈求智慧,則皈依無量光佛;若祈求延壽福樂, 則皈依無量壽佛。

於密教,以阿彌陀佛象徵大日如來法身之妙觀察智,稱為甘露王。於金剛界曼荼羅中,稱為受用智慧身阿彌陀如來,居於西方月輪之中央。其身黃金色,結三摩地印,密號清淨金剛,三昧耶形為蓮花。於胎藏界曼荼羅中,稱為無量壽如來,居於中臺八葉之西方。其身為白黃色或真金色,閉目,身著輕衣,跏趺坐於寶蓮上,結入定印。

   
  彌勒菩薩
                                                                

彌勒,意譯作慈氏。依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所載,彌勒出生於婆羅門家庭,後為佛弟子,先佛入滅,以菩薩身為天人說法,住於兜率天。據傳此菩薩欲成熟諸眾生,由初發心即不食肉,以此因緣而名為慈氏。大日經疏卷一,謂慈氏菩薩係以佛四無量中之慈為首,此慈從如來種姓中生,能令一切世間不斷佛種,故稱為慈氏。

釋尊曾預言授記,當其壽四千歲(約人間五十七億六千萬年)盡時,將下生此世,於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以其代釋迦佛說教之意,稱作一生補處菩薩、補處菩薩、補處薩埵;至彼時已得佛格,故亦稱彌勒佛、彌勒如來。據此而有二種造像。

據法華經卷六隨喜功德品、平等覺經卷四等所說,彌勒與佛陀之另一弟子阿逸多為同一人;然據中阿含卷十三說本經、出曜經卷六及大毘婆沙論卷一七八等所說,則以彌勒與阿逸多為不同之二人。

在密教中,彌勒菩薩為胎藏界曼荼羅中臺九尊之一,位居大日如來東北方;於金剛界曼荼羅則為賢劫十六尊之一。關於其形像有種種異說,如八大菩薩曼荼羅經及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載,身呈金色,左手持軍持,右手掌向外上揚,作施無畏之勢。三昧耶形為瓶或塔,密號迅疾金剛。

中國一般寺廟供奉之笑口常開胖彌勒像為五代時之契此和尚,因傳說為彌勒化身,故後人塑像供奉之。而往生兜率天之信仰,自古與阿彌陀信仰同為佛教徒所重。
  
   
   文殊菩薩
                                                            

文殊,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我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或謂其為已成之佛,如首楞嚴三昧經卷下載,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或謂其為實在人物,如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謂,此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後至釋迦牟尼佛所出家學道。此外,亦有說文殊菩薩為諸佛菩薩之父母者。一般稱文殊師利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佛之脅侍,分別表示佛智、佛慧之別德。所乘之獅子,象徵其威猛。

有關文殊菩薩之淨土,於經典記載說法不一。據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下、大寶積經卷六十文殊師利授記會載,此菩薩自往昔那由他阿僧祇劫以來,發十八種大願,嚴淨佛國,當來成佛,稱為普現如來,其佛土在南方,號離塵垢心世界、無垢世界、清淨無垢寶寘世界。悲華經卷三諸菩薩本授記品、法華經卷四提婆達多品等亦有相同之說法。又據新華嚴經卷十二如來名號品載,過東方十佛剎微塵數之世界有一「金色世界」,其佛號為不動智,此世界之菩薩,即稱文殊師利。華嚴宗稱東方清涼山為其住所,而以我國山西五臺山(清涼寺)為其道場。

於密教胎藏曼荼羅中臺八葉院中,呈金色童子形,頭有五髻,左手捧青蓮花,上立五股杵,右手持梵篋。密號吉祥金剛,三昧耶形為青蓮花上金剛杵。胎藏界曼荼羅另設文殊院,以文殊菩薩為中尊,又稱五髻文殊,密號吉祥金剛、般若金剛,三昧耶形為青蓮上三股或梵篋。形像為童子形,身呈紫金色,頂有五髻,右手仰掌,指端向右,左手執青蓮花,上立三股杵。由其真言字數之不同,有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區別。

在印度、西域等地,有關文殊信仰之記載甚少。我國自東晉以來,崇信文殊之風漸盛。據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六載,唐代宗大曆四年(769)由不空三藏之奏請,敕令天下佛寺,食堂中除賓頭盧尊者像外,另安置文殊菩薩像,以為上座。現今敦煌千佛洞中存有文殊維摩變、文殊普賢像、千臂千缽文殊師利等之壁畫及絹本畫。

   
  普賢菩薩
                                                        

普賢,又作遍吉菩薩。我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文殊菩薩為釋迦如來之脅士。即文殊駕獅子侍如來之左側,普賢乘白象侍右側。若以此二脅士表法,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共詮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文殊、普賢共為一切菩薩之上首,常助成宣揚如來之化導攝益。以此菩薩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純一妙善,故稱普賢。

普賢之名始出於三曼陀羅菩薩經,後廣見諸經而成普遍之信仰。據法華經普賢勸發品載,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守護法華之行者。台宗二百題卷十立有相普賢論題,依禮懺誦經之有相行,達成感見普賢之旨。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卷四十說普賢菩薩十種廣大之行願,即: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經中一一述此十大願,明其功德無量,臨命終時,得此願王引導,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然此十大願為一切菩薩行願之標幟,故亦稱普賢之願海。以此菩薩之廣大行願,一般稱為大行普賢菩薩。

在密教中,普賢與金剛薩埵同體,列於金胎兩部曼荼羅中,是為密教普賢。金剛界曼荼羅中,為賢劫十六尊之一,安置於北方四菩薩之最下位。密號普攝金剛。三昧耶形為劍形。形像依會之不同而有別,微細會左手握拳安腰,右手執利劍;供養會以二手執蓮花舉於胸前,蓮花上有利劍。胎藏界曼荼羅中,列於中臺八葉院之東南隅,身呈白肉色,戴五佛寶冠,左手以拇指、食指執蓮花,蓮上有火焰圍繞之利劍;右手臂伸開仰掌,屈無名指、小指。三昧耶形為蓮上劍。密號真如金剛。此外,尚有以普賢延命菩薩為本尊之修法,稱為普賢延命法。

我國四川峨眉山夙為普賢菩薩之道場,傳為晉代蒲翁所開創,於聖壽萬年寺安置普賢之像,宋太宗敕造二丈金銅像,並建大閣以安置,爾後崇信甚盛。
  
   
   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意譯作「得大勢」、「大精進」。略稱勢志菩薩、勢至菩薩。此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眾生離三塗,得無上力;又彼行時,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動,故稱大勢至。與觀世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世稱西方三聖。首楞嚴經卷五念佛圓通章謂,大勢至菩薩於因地時,以念佛心入無生忍,故今攝此娑婆世界之念佛眾生,歸入淨土。又依悲華經卷三載,當阿彌陀佛入滅後,由觀世音菩薩補其位;觀世音入滅後,則由大勢至補處成佛,掌握化權,號善住珍寶山王如來。

關於其形像,據觀無量壽經載,其天冠中有五百寶花,一一寶花又有五百寶臺,每一寶臺皆現十方諸佛之淨妙國土相;頂上之肉髻如缽頭摩花,肉髻中安置一寶瓶;其餘身相則與觀世音菩薩大同小異。又據阿唎多羅陀羅尼阿嚕力品載,二菩薩俱呈純金色白燄光,右手執白拂,左手執蓮花,大勢至之身形較觀世音小。於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位於觀音院內列上方第二位,全身肉色,左手持開合蓮花,右手屈中間三指,置於胸前,坐於赤蓮花上。密號持輪金剛,三昧耶形為未開敷之蓮花。

   
  地藏菩薩
                                                       

地藏,地,住處之義;藏,含藏之義。即受釋尊之付囑,於釋尊圓寂後至彌勒菩薩成道間之無佛時代,自誓度盡六道眾生始願成佛之菩薩。關於地藏菩薩之名義,地藏十輪經卷一「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祕藏」,故稱地藏。大方廣十輪經卷一以地藏為伏藏(埋藏在地中之寶藏)之義;究竟一乘寶性論卷四以地中之伏藏喻顯「如來藏」。

據大方廣十輪經卷一序品、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等載,地藏菩薩由過去之大悲誓願力,示現大梵王身、帝釋身、聲聞身、閻羅王身、獅象虎狼牛馬身,乃至羅剎身、地獄身等無量無數異類之身,以教化眾生,並特別愍念五濁惡世受苦眾生,應眾生所求而消災增福,以成熟眾生之善根。地藏菩薩常變現如是無數之化身濟度眾生,故又稱為千體地藏。

地藏菩薩之本緣故事,有多種說法。據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仞利天宮神通品載,地藏菩薩於過去久遠劫前,為大長者之子,因見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之相好莊嚴,而產生恭敬景仰之心,為證得此莊嚴之相,而發願盡未來際不可計劫,度脫六道罪苦眾生。同經同品又謂,地藏菩薩為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之一婆羅門女,為救度其母出離地獄,而為母設供修福,並發願盡未來劫廣度罪苦眾生。又同經閻浮眾生業感品亦舉出二說:(一)地藏菩薩於過去久遠劫時為一國之王,其國內人民多造眾惡,遂發願度盡罪苦眾生方至菩提,否則不願成佛。(二)地藏菩薩於過去久遠劫時為一女子,名為光目,其母墮於地獄受苦,光目為救度之,而發願救拔一切罪苦眾生,待眾生盡成佛後,方成正覺。上記諸說皆隨地藏信仰而廣傳人間,故佛教中常以「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等語來形容地藏菩薩慈悲憐愍之廣大誓願。

我國自隋唐之後,崇尚地藏菩薩之信仰極為興盛,例如隋代之信行依地藏十輪經而高倡「普佛普法」之說與地藏菩薩禮懺法,當時稱為三階教。此外,宋代之常謹撰有地藏菩薩靈驗記一書,書中即收錄梁代至宋代有關地藏菩薩之三十二種靈驗事蹟。由於此信仰之普遍,故時人每輾轉模畫地藏菩薩像,置於寺院或私人佛堂以禮拜供養之,其較著名者有梁代漢州德陽縣善寂寺東廊壁上之地藏菩薩像。

又我國佛教界視地藏菩薩為四大菩薩之一,相傳其應化說法之道場在安徽省九華山。據宋高僧傳卷二十等載,地藏菩薩降誕為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出家後於唐玄宗時來華,入九華山修道,居數十年示寂,肉身不壞,以全身入塔。九華山之肉身殿,相傳即為地藏菩薩成道處。

地藏菩薩以悲願力救度一切眾生,尤其對地獄中之罪苦眾生特別悲愍,而示現閻羅王身、地獄身等廣為罪苦眾生說法,以教化救度之,故一般又以閻羅王為地藏菩薩之化身。如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中,即舉出閻羅王之本地為地藏菩薩之說。又如我國民間信仰中,地獄思想受「地藏菩薩本願經」之影響甚深,而視地藏菩薩為地獄之最高主宰,稱之為幽冥教主,其下管轄十殿閻王。近時於敦煌千佛洞發現之地藏十王圖,即繪有地藏菩薩及十王等之像,並附有宋代太平興國八年(983)造立之銘文。

據地藏十輪經卷一載,地藏菩薩具有無量數不可思議之殊勝功德,為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謂,地藏菩薩本已證入十地之果位,然為教化眾生,故仍在聲聞、辟支佛地,而不願成佛。同經並舉出,至心稱念地藏菩薩之名號,或禮拜供養地藏菩薩之畫像、雕像等,必能離諸憂苦,不墮惡道,並能獲得十種或二十八種利益。
  
   
   維摩詰尊者
                                                    

維摩詰。音譯毘摩羅詰利帝。又作毘摩羅詰、維摩、無垢稱、淨名、滅垢鳴。為佛陀之在家弟子,乃中印度毘舍離城之長者。雖在俗塵,然精通大乘佛教教義,其修為高遠,雖出家弟子猶有不能及者。據維摩經載,彼嘗稱病,但云其病是「以眾生病,是故我病」,待佛陀令文殊菩薩等前往探病,彼即以種種問答,揭示空、無相等大乘深義。我國關於維摩與文殊問答情狀之雕畫頗多,如唐段成式之寺塔記、長安平康坊菩薩寺佛殿之維摩變壁畫皆是。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又作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自在菩薩、觀世音自在菩薩、現音聲菩薩、闚音菩薩。略稱觀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世稱西方三聖。凡遇難眾生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故稱觀世音菩薩。又因其於理事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稱觀自在菩薩。

法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詳說此菩薩於娑婆世界利益眾生之事,謂受苦眾生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令得解脫;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現佛身、比丘身、優婆塞身、天身、夜叉身等,以攝化眾生。

關於觀世音菩薩之住處,據新華嚴經卷六十八載,此菩薩住南海補陀落山。故其住處即在此娑婆世界。而在大阿彌陀經卷上、無量壽經卷下、觀世音受記經中,以此菩薩為阿彌陀佛之脅侍,常住西方極樂世界輔施教化,即以西方淨土為此菩薩之本住處。密教亦以此菩薩為阿彌陀佛之脅侍,並謂此菩薩與阿彌陀佛原為因果之異,尋其本覺即為無量壽佛,但由本誓故示現大悲菩薩形。密教復安立此菩薩於胎藏界曼荼羅、中臺八葉院、觀音院、遍知院、釋迦院、文殊院、虛空藏院、蘇悉地院等諸院中,其形像、持物等各異。然一切功德莊嚴王經、清淨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等,則以觀世音為釋迦之脅侍。

觀世音之信仰始自印度、西域,後傳至中國內地、西藏、南海、日本等地,故有關觀世音之記載甚多。西藏信仰觀世音尤盛,代代之達賴喇嘛皆稱為其化身,且其真言(六字大明咒)至今尚廣傳於該地。自西晉竺法護之正法華經譯出後,中國內地亦大興觀世音之信仰,有關著作亦頗多。自北魏以後,造觀世音像之風益盛,今大同、龍門、駝山等地存有遺品甚多。隋唐以後,隨著密教之傳入,諸種觀世音像亦被造立,如敦煌千佛洞之菩薩像,觀世音像即居大半。

資料來源----佛教簡介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sccot + 3 + 5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

總評分: 威望 + 3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4-6 00:54:59 |只看該作者
真是能夠大大的了解了呀真是感恩耶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9 22:1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