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2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文化長廊】 殿下 陛下 足下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4-21 15:44: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中國是禮儀之邦,富而好禮是中國人強調的美德。《論語》就說:「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可知,在孔子看來,做到貧無諂、富無驕已經不容易,但若能進步到貧而樂、富而禮,則是最佳的人生境界。

中國人的禮,表現在歲時節慶上,表現在進退舉止上,更多時候還表現在人我間的稱呼用語上。《史記‧秦始皇本紀》引蔡邕之言:「群臣士庶相與言,曰殿下、陛下、足下、侍者、執事,皆謙類。」意思是在大臣、士庶間對話時,殿下、陛下乃至足下等都是謙虛尊稱對方的用語。

「陛」原指宮殿階陛,《說文解字》:「陛,升高階也。」段玉裁注:「自卑而可以登高者。」賈誼曰:「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堂高;陛無級,廉近地,則堂卑。」獨斷曰:「群臣與至尊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古時,天子坐朝位於高處,臣下不敢直接與天子對話,就請站在台階上的人轉告,因而稱之為陛下。

殿下,最早的用法可見《三國志》卷二十三〈魏書‧杜襲傳〉中,曹操欲討伐許攸,杜襲諫曰:「若殿下計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計非邪,雖成宜改之。」至唐代以後,殿下則用於對皇太子的尊稱,有時也用於稱呼皇太后和皇后。到了現代,在設有王儲、親王的國家,有時仍可聽見殿下的稱呼。

足下,一開始是用在下對上的稱呼上,《戰國策‧燕策一》:「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後來,也用於同輩間的尊稱,唐代白居易在〈與元微之書〉說:「微之,微之,不見足下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逾二年矣。」表達出對摯友的深切思念。

關於足下的由來,《異苑》記載:「介子推逃祿隱跡,抱樹燒死。文公拊木哀嗟,伐而製屐。每懷割股之功,俯視其屐曰:悲乎足下!」說的是晉文公追思介子推,而將介子推死後身旁的樹木伐下做履,每當想到逃難時,介子推為讓自己充飢,剮肉奉君,便喟然嘆曰:悲乎「足下」!

因此,從殿下至足下,表達的雖是尊稱,但也隱含彼此間親切、靠近的關係。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17 00:5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