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9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597
- 相冊
- 1
- 日誌
- 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大將軍,他率軍征戰時,守必固、攻必取,連強大的秦國都懼怕他三分。
屢挫秦國大軍
趙惠文王初,秦國欲東出擴大勢力,趙國首當其衝,為了掃除障礙,秦王多次派兵攻打趙國,但都被廉
頗打敗,迫使秦王不得不改變策略,實行合縱政策。
秦王欲與趙王在澠池會盟言和,趙王與藺相如一同前往,廉頗對趙王說:「大王這次行期不過三十日,
若三十日未還,請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脅趙國的希望。」廉頗的大將風度與周密安排,壯了趙王
的行色。
當時東方六國以齊最為強盛,廉頗率軍伐齊,攻陷九城;次年又攻打魏國,大勝而歸,趙國從而躍居東
方六國之首。秦國爾後十年間,虎視趙國而不敢貿然進攻,正是懾於廉頗的威力。
三甲村和換馬村
趙孝成王立,秦王又派兵攻打趙國,廉頗統帥趙軍阻擋秦軍於長平。那時秦軍已南取野王、北略上黨,
並切斷了長平南北的聯繫,士氣十分旺盛,而趙軍長途跋涉,不僅兵力處於劣勢,形勢上也處於不利的
地位。面對此一情況,廉頗採取了築壘固守的作戰策略。儘管秦軍數次挑戰,廉頗總是堅壁不出,秦軍
求戰不得,無計可施,銳氣漸失。
秦國看速勝不行,便使用反間計,到處謠傳說:「秦國最擔心的是趙國以趙括代替廉頗。」趙王求勝心
切,中了反間計,認為廉頗怯戰,於是以趙括代替廉頗。雖藺相如力諫:「只知紙上談兵的趙括,不適
合擔此重任。」但趙王不聽,一意孤行。
廉頗卸任前,一再囑咐趙括:「秦軍千里奔襲,利在戰,應以守為主。」並將一份「守勢圖」交與趙括
,可是趙括傲慢無理,不予理睬。廉頗盛怒之下,交出帥印後,連衣甲都未更換,便策馬直奔趙都邯鄲
。
路過一村時,百姓跪拜,廉頗才發現自己仍頭戴帥盔、身披鎧甲及足蹬戰靴,便將三件鎧甲脫下,繼續
往前奔跑,後人稱此村為「三甲村」;他雖卸掉了「三甲」,百姓仍沿途攔路乞留,原來人人都知道他
有「三白」,從白髮、白鬚和騎乘的白馬,仍然可以認得出來。廉頗便忍痛將騎乘多年的白馬換掉,後
人把他換馬的地方稱為「換馬村」。
秦國見反間計成功,便傾全力攻趙,不僅射殺趙括,還坑殺了趙兵四十餘萬人。長平之戰後,秦國趁勢
包圍了趙都邯鄲,最後幸賴魏公子信陵君派兵相救,趙國才免於滅亡,但從此國力大減。
鄗代之戰
燕以趙國大傷於長平,認為有機可乘,以丞相栗腹為將,舉兵攻趙。趙國又重新啟用廉頗為將,指揮著
名的鄗代之戰。
廉頗兵分為兩路,一路由樂乘率領直趨代地,抗擊西路燕軍;一路親自率領,迎戰燕軍主力於鄗城。廉
頗指揮為保衛鄉土而同仇敵愾的趙軍,集中兵力正面迎敵的戰法,首戰告捷,挫敵兵鋒。
接著,他率領趙軍大敗燕軍主力,陣斬栗腹,燕軍主帥被斬,驚慌潰散。廉頗乘勝追擊,長驅五百里,
圍攻燕國都城薊。燕王眼看燕國危在旦夕,答應趙國提出的割讓五城的要求,向趙國求和。
文章來源:文化生活藝術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