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2-16
- 最後登錄
- 2022-6-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6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1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州縣長吏,避諱過繁,責罰屬下過嚴,物極必反,必自招其辱。劉宋時,晉陵太守王亮,父名攸。時有晉陵縣令沈巑之,此人生性粗疏,好犯王亮之諱。亮不能容忍,上疏朝廷,派員取代沈。沈心裡不快,去找王亮,說:「下官因為犯諱被奏代,只是不知太守私諱。若諱攸字,當是酋旁安犬之猶,還是犬旁安酋之猷;究是有心攸,還是無心攸?乞明白指示。」攸有心為悠,悠、猶、猷三字皆與攸同紐同音,沈巑之假作不知,一氣疊犯,不容分說,且以犬旁相戲。
王亮措手不及,連鞋子都未及穿,下床赤足而逃。巑之撫掌大笑,一洩心頭之怒。
《聊齋》有一則故事,與此同工。某遊擊官,妻妾甚多,連小字亦諱。稱年作歲,生作硬,馬叫大驢,又忌敗字為勝,安為放。自己與人通信往來,不避,而家人觸犯,則怒。
一日,司禮吏稟事,不料誤犯。遊擊大怒,以硯石擊吏,當場倒斃。三天後,遊擊醉臥,忽見司禮吏持名刺入見。遊擊問:「幹什麼?」吏答:「馬子安來拜。」遊擊忽想起他是鬼,急忙拔劍斬之。吏笑,把名刺投几上,泯然而滅。
遊擊取刺,只見上面寫道:「歲家眷硬大驢子放勝。」暴虐之夫,被鬼揶揄,此自取其辱。刺上九字原是:年家眷生馬子安拜。諱敗作勝,拜又與敗音近。
這則故事提到諱小字。小字與小名無別。古人生則稱名,故孔子對弟子都稱名,但當時或已有以字行的。至南北朝,以字行者漸多。唐初人亦以字行於世,以稱字為至重。至宋則只有平交稱字,稍尊貴者,都不敢以字相稱。
至於小字,或始於漢匡鼎(匡衡小字),至漢魏間,許攸呼曹操小字(阿瞞)獲罪。南朝江左宋齊梁陳諸帝都諱小字。自晉迄唐,不諱小字。至宋,人又諱小字、小名。當時吳下,即便長輩呼小輩,亦以行第。
宋人《瑩雪雜記》說,北人取小名多非佳字,有自貶損之意;南人取小名多好字,有自高之心。照此推理,這位遊擊的妻妾,當都是北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