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1-18
- 最後登錄
- 2025-5-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19
- 閱讀權限
- 70
- 文章
- 57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乃木希典(1849.12.25 ~ 1912.9.13)出生於日本本州山口縣一個下層武士的家庭,父乃木希次,母乃木壽子。1886 ~ 1888年赴德國留學軍事,1894年日清甲午戰爭中任第一旅團長,1895年8月20日因為戰功而被封為男爵。10月11日率第二師團登陸屏東枋寮,佔領東港、鳳山後,21日不費一彈進入台南城(此時守台南的黑旗軍領袖劉永福已喬裝成阿婆從安平港〝阿婆仔lang港〞逃回中國)。1896年擔任台南守備隊司令,10月14日任台灣的第三任總督(1896.10.14 ~ 1898.1),就任時是陸軍中將,男爵。
「乃木上任之前,台灣爆發霍亂,日本官員都單身上任。乃木的母親壽子與夫人為了安定人心,堅持與乃木同行。明治天皇非常感動,請皇后召見已經69歲的壽子,勸她不要隨行。但壽子上告皇后,她說台灣的女子大多沿襲中國的惡俗,在孩童時就迫纏族,她希望去台灣推廣「放足」(解纏足)。明治皇后聽了後更加感動,只能勸老夫人到台灣後要保重身體。
壽子來台後兩個月,就因惡性瘧去世,她死前堅持不准移葬日本,而要埋骨台灣,墓址就在三板橋墓園(今日台北林森北路與南京東路交叉口)。戰後老蔣的軍隊進駐台灣,墓碑被拆毀,淪為違建戶的建材。直到1981年才被一位日本觀光客發現,用重金買下後送回日本珍藏。」 (以上取自管仁健《你不知道的台灣》)
1898年乃木對總督一職感到厭倦而辭職,並於1902年退役。但1904年2月6日 日俄戰爭爆發,乃木出任第3軍司令官,並晉陞為陸軍大將,5月29日登陸大連灣,爭奪旅順。
但在他登陸前二天的5月27日,他服役於第2軍的長子乃木勝典中尉在金州(在旅順北方)的南山戰役中受傷死亡。明治天皇為保留乃木家的香火(乃木有四名子女,但有二位在幼時夭折),擬詔回與乃木同行的次子乃木保典少尉,但乃木父子聯名上書請求繼續參戰。
1904年11月27日,日軍進攻旅順203高地。11月30日乃木保典少尉戰死在高地西北坡。12月5日,戰場指揮官乃木希典大將架著機槍押著日軍敢死隊在彈雨中衝鋒(退縮者立地處決),最後進入刺刀肉搏戰(日軍以手綁白幡為記),終於奪取高地,俄軍陣地無一人倖存。在此203高地爭奪戰中(高地長不到250米,寬僅30多米,因海拔203米而得名,可俯瞰旅順軍港),日軍出動兵力 6.4 萬人,死傷 1.7 萬人,俄軍則傷亡5千人。
日俄旅順爭奪戰,持續 328 天,日軍累計參戰人員 13 萬人,傷亡 59480 人;俄軍防守兵力 5.3 萬人,傷亡 31299 人(含饑餓疾病死亡 3000 人)。
1905年9月5日,歷時19個月的日俄戰爭結束時,日軍以傷亡20多萬人的代價取得勝利。1907年,乃木希典因戰功而昇為伯爵。
由於在旅順攻打戰中日軍死傷慘重,因此當時乃木已有自殺請罪之念,並向明治天皇請辭。但天皇不許,並任命他為學習院院長,負責教導皇孫裕仁(即後來的昭和天皇)。乃木於學習院院長任內,推行軍事式教育,而且對裕仁也很嚴格。據說明治天皇任命乃木希典為院長時曾說過「你為朕失去了兩個兒子,現在朕將這班孩子交給你」。之後乃木希典一直任學習院院長,直至殉死。
1912年明治天皇大葬當天,乃木夫婦沐浴更衣,穿上禮服拍完合照後,乃木希典先殺死妻子乃木靜子(婚前名 湯地七),再以十字形切腹自殺,為天皇、也為陣亡的將士殉節。他當時62歲。
在二戰前乃木希典與東鄉平八郎一起被多數日本人奉為「軍神」、「武聖」。 |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