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47|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奇故事] 濫芋充數[1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5-15 17:30: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當時,齊國有一位南郭先生,他的學問淵博,但卻因家境貧窮,所以經常餓肚子。有天宣王邀請眾多的樂手到府內吹奏竽聲,因此當他知道這個消息,就想法子矇混進去,當上了這三百名吹竽手之一。

每當宣王要聽竽合奏時,南郭先生就在樂團裡,裝模作樣一番。反正人多,他又不吹出聲音,錯了也沒人看出來。由於他裝得很像,倒也還平安無事的過了好幾年。

後來宣王死了,兒子湣王繼位。湣王從小耳濡目染,所以也很喜歡竽的聲音。可是他和父親最大的不同是他喜歡竽的獨奏,而不喜歡合奏。於是他便命令三百名吹竽手,一個個輪流演奏給他聽。王便沈醉在樂聲裡,進入「怡然自得」的境界。

可是當二百九十九個樂手都表演完之後,卻發現少了一人。原來郭先生這位冒牌的吹竽手,因為怕「露出馬腳」,早就偷偷的溜走了。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古代八音樂器之一(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藉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發聲,是吹管樂器中唯一的和聲樂器,也是唯一能吹吸發聲的樂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寬廣,感染力強。

由於笙可以吹奏和弦,在傳統器樂和崑曲裏,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嗩吶的伴奏。在傳統音樂裏,笙常常在旋律線加上四度或五度的音,稱為「自然和聲」。在現代國樂團,笙可以擔當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歷史
古時大笙稱為「竽」,小笙稱為「和」。西元前十五世紀殷代甲骨文上已有關於「和」的記載。西元前六世紀,中國的詩集詩經中也常提到這種樂器。


資料來源:中華文化天地、城市"琴"人俱樂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天使長(十級)

阿公 阿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5-16 17:57:49 |只看該作者
總算是了解到眉角重點了

喔 笙=竽  (在古早時代)  

才會有 濫竽充數 這句成語  留傳下來

藏在團體性裡的壞蛋 還是要靠落實才能汰掉

謝謝你好帖 分享 致上 謝感
知足常樂 不知足 必不知所措 木秀於林 風必漼之 低調行走 人和必張 你我都有理想 那就讓自己堅持到底定然到岸 真的不必 勝敵1000自損800得不償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0-5-16 22:41:38 |只看該作者
原來這成語這樣子來的
我真是孤陋寡聞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2 11:5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