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3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755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春秋末期,封建制度破壞,諸國兼併激烈,貴族統治崩潰,興起的是君主集權。在社會經濟方面,貴族
階級的沒落,平民階級的崛起,再加上工商業發達,平民變得富裕,由於政治、社會和經濟的轉變,一
向用來維持國家秩序的「禮」巳行不通。法家思想即在這時期萌芽而發展,至戰國中期以後,法家思想
巳成熟,而法學亦盛行於戰國中期以後,特別在齊、三晉(韓、趙、魏)、秦最為盛行,亦是法家思想
的發祥地。
法家代表人物及其學說
管仲
管仲是奠定齊國法治思想的開山祖,他的政治思想的重心在經濟方面。《管子》書中的四分之一是論理
財,任何一方面都以經濟為著眼點。
子產
春秋時,鄭國外受晉、楚夾攻,內有正卿巨室作亂,至子產出,改革鄭國內政,聽從輿論,擇賢從政,
破除迷信,著《刑書》,重刑,含有濃厚的法家氣氛,主張嚴刑為治。
李悝
戰國初期,李悝相魏,是戰國初期的法理學家,著《法經》,集諸國刑典的大成,製成一國有系統的法
典,其書成為秦律的淵源,後世稱為律定之祖。
申不害
本是鄭國的戰神,韓照侯時(公元前三五八年至公元前三三二年)相韓,著有《申子》二篇,久巳忘佚
。「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所以「
術」是駕馭臣下的手段。
商鞅
商鞅,衛人,秦孝公時(公元前三六一年至公元前三三八年)相秦。著有《商君書》二十四篇傳世,但
不是他本人的手筆。他於秦孝公時實行變法,以法以信,「信賞必罰」以為治道。
慎到
慎到(公元前三八五年至公元前三零四年),趙人。他認為君主要有威勢、權威,可號令人民而人民卻
不敢不從。
韓非
韓非(約公元前二八零年至公元前二三三年),是韓國的公子,與李斯同為荀子門下的大弟子,著書十
餘萬言。著有《漢書藝文志》說有五十五篇,今本《韓非子》也是五十五篇,其中可能有後人增補。
韓非收儒家筍子的「性惡論」、道家老子的「無為」以及東周以來鄭國傳統的法家名家學說,構成其法
術之學。其著作《韓非子》構成法家思想最完備的系統。韓非認為人的行為多從私己利己為出發點,所
以人性是惡的。
李斯
李斯,楚國人,是荀子門下的大弟子。他助秦始皇廢除封建,確定郡縣制,建立集權中央的大一統帝國
,實行法家的主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在事業上全面貫徹了法家的理論,是法家理論的全面實踐推
行者。
總結
法家包括了法、術、勢三個學派,是先秦諸子百家中的一個重要學派。它萌芽於春秋時期,正式形成於
戰國前期,活躍於戰國中、後期。之後,秦始皇用法家思想統一了全中國,法家成為了秦王朝的統治思
想,贏得了獨尊的地位,進入了全盛期。但好景不長,隨著秦王朝的速亡,法家也很快失去了它原有的
地位,而被儒學所代替。法家造就了一個強大的秦王朝,同時它也促使了秦帝國的迅速滅亡。秦時焚書
坑儒,儒家打擊甚大,至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儒家逐漸得勢,法家思想常與別家混雜,如三國
時代蜀之諸葛亮,五胡十六國時期前秦王猛,宋朝王安石,明朝張居正等都是儒家中重法制精神的人物
,可見法家在中國政治上有一定的影響力。
文出:文化生活藝術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