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7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74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唐太宗時,突厥的頡利可汗咄苾重用漢人趙德言,改變了許多風俗習慣,制定了很多繁瑣苛刻的政令
,引起突厥百姓的不滿。咄苾還信任各部胡人,疏遠本族的人。加上連年饑荒,稅收繁重,百姓怨聲
載道,上下離心離德,很多部落反叛,咄苾的兵力日見衰弱。唐朝許多大臣請求乘機出兵征討。唐太
宗問:「出兵征討,我不得不顧及剛剛和突厥簽訂的盟約。但不出兵,恐怕又會失去機會。你們說怎
麼辦好?」
太子少師蕭瑀請求出兵,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則反對。他說:「突厥並沒有侵擾我們的邊境,在這種情
況下出兵討伐,則是背信棄義,還要勞民傷財。這絕對不是正義之師的作為。」
唐太宗聽從了長孫無忌的意見,沒有出兵。後來咄苾越來越衰敗,百姓紛紛離散。又偏偏趕上連降大
雪,凍死了許多羊馬,百姓也缺衣少食。咄苾擔心唐朝會乘機出兵,於是,親自帶領兵馬來到朔州邊
境,說是要會獵,實際是防備唐朝進攻。唐太宗派鄭元頲出使突厥,鄭元頲回來後報告說:「現在突
厥百姓挨餓,牲畜瘦弱,顯示了滅亡的徵兆。估計不會超過三年。」
許多大臣都勸說唐太宗乘機襲擊突厥。唐太宗卻堅決反對,他說:「和人家簽訂了盟約,又要毀約,
這是不守信用。利用人家現在天災人禍,這是不仁不義。乘人之危,這也不是勇武的行為。我一定要
看到他們有罪過,再出兵討伐。」
文章出自:【正見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