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514|回覆: 1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我國姓氏的歷史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12-5 19:33: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姓氏最早起源於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於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便於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因此姓氏的產生,標志著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係的婚姻制的轉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中文中的姓氏一詞,最早時其「姓」與「氏」不同。姓產生在前,氏產生於後。「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時代,人類還處於母系社會,「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隨著母親的姓而改的,也可以看出那時姓「姬」、「姒」、「媯」、「姜」和「嬴」等字的部首,都是從女字部這一特點,隨時間發展到父系社會後,姓則隨父親。隨著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這個家族往往會分成若干支散居各處。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為自己取一個稱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也就是說,姓是一個家族的所有後代的共同稱號,而氏則是從姓中派生出來的分支。
姓產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者父子兩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間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命氏,因此會出現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現象。
在周朝以前,貴族除了有姓之外,還往往以國、官位為氏。而一般人沒有姓,也沒有氏。當時只有諸侯國的國君及其家族才有姓,而氏則是賜封了土地以後才有。
貴族獲得氏的方式有:

以國名為氏
以邑名為氏
以官名為氏
以職業名為氏
以住地之名為氏
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緣關係遠近之稱為氏
以貴族的字為氏。
在夏商周三代,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用來區別貴賤,貴族有氏,貧民有名無氏。姓用來區別婚姻。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也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則可以通婚。後來在中國一直保持了這種傳統,同姓之人通婚被視為禁忌。直到現代,這種傳統才被逐漸打破,但是許多地方民間仍然不讚成同姓通婚。
春秋戰國時,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發生根本變革。這時氏開始轉變為姓。戰國以後,平民也有姓,百姓遂成為民眾的通稱。這反映了貴族的沒落,平民地位的上升。
秦漢以後,姓與氏合一,遂稱「姓氏」。

不過其實中文姓氏的形成來源眾多、情況複雜。例如有以下幾種:

來自出生地、居住地(包括住家附近的事物)、封國、封地:如賴姓、陳姓、馮姓、魯姓、杜姓、謝姓、楊姓、董姓、蔡姓、呂姓、趙姓。
先人的名字、廟號、諡號:如張姓、牛姓。
先人的爵位、官職:如史姓、上官姓、司空姓、司馬姓、司徒姓。
職業、技藝:如陶姓。
以事為姓:如松姓。
次第:如伯姓、孟姓。
帝王賜姓:如鄭姓、朱姓、李姓、趙姓等。
少數民族漢化:如元姓、劉姓、金姓等。
因避諱、遷徙改姓或音變、形變而得的姓氏:如求姓、邱姓(因避諱孔子的名「丘」)、諸葛姓。


據統計,我國歷史上先後出現過近一萬二千個姓氏,其中單姓五千多個,雙字的為四千多個,三至九字的姓氏則二千多個。
現在通用的姓氏約有四千七百多個,其中單姓居絕大多數,雙字姓氏一百多個,三字以上的姓氏罕見。最常用的一百個姓氏佔全國人口的60%以上。漢族中,平均每三十二萬人共用一個姓氏。


以下是內政部公布目前台灣的100大姓氏人口排名:
1~25位     陳 林 黃 張 李 王 吳 劉 蔡 楊 許 鄭 謝 郭 洪 邱 曾 廖 賴 徐 周 葉 蘇 莊 呂
26~50位   江 何 蕭 羅 高 潘 簡 朱 鍾 彭 游 詹 胡 施 沈 余 盧 趙 梁 顏 柯 翁 魏 孫 戴
51~75位   方 宋 范 鄧 杜 傅 侯 曹 薛 丁 卓 馬 董 唐 藍 蔣 石 溫 古 紀 姚 黃 連 馮 歐
76~100位 程 湯 康 田 姜 汪 白 鄒 尤 巫 鐘 塗 阮 龔 黎 韓 嚴 袁 金 童 陸 夏 柳 凃 邵

《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1-1-27 13:09 編輯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09-12-11 11:17:58 |只看該作者
在下見此文後,真是榮幸啊。
因為在下的姓氏就是居於第一位的陳姓啊^^
陳林滿天下,這句俗諺所言不假啊!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0-1-11 19:48:54 |只看該作者
為啥黃這個性重覆了ㄚ
排名第3和排名第72
怪哉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0-5-26 00:37:59 |只看該作者

曹氏的起源

曹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關於曹姓的起源,歷代史書有較為詳盡的記載。

總括來說,以出於顓頊帝贏姓和黃帝姬姓兩支為多。

一 ; 古代曹姓的後裔,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克商後,受封於邾國 (今山東鄒縣 ) ,後被楚國所滅。古之邾國的貴族一直以國為氏。邾國後為楚國所滅後,安之子孫,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則復姓為曹。

二 ;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鐸開創曹氏,為黃帝姬姓嫡系的後裔,與黃帝世繫關繫密切。公元前11世紀,叔振鐸被封於曹,建都陶丘(今山東定陶西南),成為始封之君,也成為曹氏的始祖。後來被宋景公所滅,其子孫以「曹」為氏。

三 ; 據《新唐書》,是少數民族「昭武九姓」(見「何」氏)之一。隋唐時期,西北突部落建有康居國,其支庶分出小國「曹」國,在今烏玆別克斯坦撤馬爾罕東北部。古代曹國在史書上頗有記載,在歷史上,一度是唐王朝的藩地。出於對中士文明的景仰,古曹國中先後有數萬人通過新疆南北麓、阿勒泰一線的古絲綢之路進入中原,定居之後,就以曹為姓。

——轉載自<中華頌>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0-5-26 00:40:15 |只看該作者

李氏的起源

李姓。據統計,全國漢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約佔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即世界上姓李的超過8700萬人。那麼,李姓源於何時何地何人,是怎樣形成的呢?  

說來很有意思。李姓本來是以官職為氏的。臬陶是傳說中的東夷部落首領,活動地點在今天山東曲阜市一帶。堯為炎黃夷聯盟首領時,臬陶擔任理官一職,掌管刑法,他的後代就因襲他的官職命族為理氏。臬陶以正直著稱,舜繼堯位後,繼續受到重用。  

後人理徵在商朝為官,敢於直諫,得罪了商紂王,受罰而死。他的妻子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往伊侯之墟(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隱藏在那裏,靠採食木子(李樹果實)得以活命。於是從利貞起,改理氏為李氏,以此紀念使理姓保全下來的李子。  

大名鼎鼎的老子,據稱就是李利貞的第11世孫。到了唐朝,李為"國姓"。唐朝初年,跟隨李淵、李世民打天下的諸將全部被賜李姓,大大擴充了李姓人丁。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稱皇三百餘年,李姓最為顯貴,李姓人口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明朝初年起,李氏開始遷徙至海外。清朝及民國時期,李氏族人移民海外的就更多了。

──轉自《中華文化天地》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0-5-26 00:41:36 |只看該作者

丁氏的起源

丁姓是當代第46大姓﹐丁又是我國諸家姓氏中筆畫最少的一個姓氏。許多民族里都有丁姓。然而﹐它的家族﹑姓源卻較為復雜。據有關史籍介紹﹐丁姓至少有五支來源。  
 
第一支見諸於《姓氏考考略》﹐該書云﹕“太公金匱﹐武王伐紂﹐丁侯不朝﹐丁姓始此。”周武王伐紂之時﹐就有了丁姓的諸侯。但這位丁姓諸侯的詳細情況﹐卻沒有更多的文字記載。   

丁氏的第二支姓源來自於姜子牙一族。姜子牙是周朝的大功臣﹐兒子姜及死後﹐也被周王追謚為丁公﹐其子孫便以丁為姓﹐藉此緬懷先祖曾位尊丁公。史書記載較為詳細。“丁氏﹐姜姓﹐齊太公生於公 ﹐支孫以丁為氏。”(見《通志.氏族略.以次為氏》)“齊太公生於公 ﹐支孫以謚為姓。”(見《元和姓纂》) 自從這一支丁姓問世之後﹐其散居的地盤最廣﹐人數最多。也就是說﹐千百年來﹐中國的丁姓大都源自這一世系。這一系的主要發源地﹐在今山東濟陽。姓氏書說“系承姜 ﹐望出濟陽”﹐即是証明。   

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於三國時期。三國時東吳孫匡將軍一族的後人全部改姓丁。這就是《三國志.吳志.孫匡傳注》所說的﹕孫權的族人因過失造成軍糧倉庫失火﹐貽誤了戰機﹐孫權大怒﹐不許孫匡姓孫。孫匡的後代子孫也被迫因襲丁姓。   

從三國時期開始﹐在丁姓之中﹐於是有了三支姓源﹐同在繁衍滋長﹐承襲相傳。后來出現的丁姓第四支和第五支姓源。一支是西域人改姓為丁﹐一支則改自丁氏。  

這樣﹐丁姓就出現了5個分支﹐即丁侯之後﹐丁 之後﹐孫匡之後﹐西域人改姓﹐於慶之後﹐他們共同組成了丁姓的龐大陣容。   

丁氏名人﹐不絕於史。漢時﹐有幫劉邦打天下﹑被列為“十八元功”之一的丁復﹐項羽的部將丁公﹐東漢經學家丁恭﹔三 時孫權的大將丁奉﹐頗受曹操贊賞的才子丁儀﹑丁 等。清時有丁寶楨﹑丁日昌﹑丁汝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丁耀亢等﹐其中丁日昌在光緒年間﹐任江蘇巡撫﹐是洋務運動中的活躍人物。   

丁姓當代名人﹐首推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者丁肇中。 丁姓人家傳統對聯有﹕ 夢松應兆﹐刻本事親。 留仙女塔﹐人名宦祠。

——轉載自<中華頌>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0-5-29 02:37:06 |只看該作者
那麼李氏與堂號什麼原因,李氏很多不是隴西堂嗎?隴西不是在甘肅嗎?

Rank: 2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11-1-26 11:16:21 |只看該作者
陳氏.穎川堂的..可是有看過鍾氏也有穎川堂.堂號也有一樣的!

Rank: 2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11-1-29 19:37:25 |只看該作者
每個姓氏都有一段歷史,
這還蠻有趣的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11-2-21 12:15:55 |只看該作者
敢問要怎麼在沒有家譜及祠堂的情形下知道自己家族的關係阿?我很想知道我們家族跟首位來本地開墾的先祖(跟隨鄭成功先生來台護糧有功的,據說後來遇到蕃人出草,被砍下頭,頭至今沒找到)有沒有關係,只有一份大學時修台灣歷史通識的作業,是在我家區公所申請的日據時代戶籍資料,裡面有很多很多我不認識的祖先名字(老爸這邊的家族),裡面有寫籍貫(主要劃分閩、客、蕃人),每位祖先都是"閩",每位居住地都是在本地,而老媽那邊我只聽大舅講過,曾有祖先敎過漢書(忘了哪個輩份),然後我曾祖父是本地排名第三的有錢人家,曾祖父(也就是大舅的祖父)抱著大舅,指揮下面三十幾個家丁...,大概就只知道這樣了,也沒聽說過我家有祠堂或是族譜之類的,而夫家跟娘家的親戚幾乎都是住在本地(夫家的神祖牌寫"太原",祖先墓碑寫"銀同",娘家神祖牌寫的也是"銀同"),想必跟這個地方有根深蒂固的淵源!據我後來查證的資料,太原在現今山西省,銀同是古稱,又稱銀邑,現稱同安縣,位在福建省;神祖牌指得是姓氏的發源地,墓碑指得是家族遷徙台灣前位在大陸的家鄉!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0 20:3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