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應公
神鬼崇拜:通俗信仰
神靈別稱:大墓公、金斗公、老大公、百姓公、萬善同堂
有應公,即泛指被收容祭祀的孤魂野鬼,這些無主孤魂,或因意外凶死、或因戰亂、或因無人收屍等,形成的因由眾多,因而有許多不同的別稱,如「金斗公」、「有英公」、「大墓公」、「百姓公」、「萬善爺」、「萬善同歸」等。據說有應公相當靈驗,對於信眾的要求,可謂「有求必應」,因而得此「有應公」的稱號。
《春秋傳》:「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厲,即為暴厲。無主孤魂因為沒有後嗣或親人供奉,遊蕩人間,若作惡陽間,即成為厲鬼。為避免厲鬼作亂,而加以祭祀,歷代官方與民間都有設「厲壇」,舉行祭祀大典,祭壇上設城隍神牌,下設無主鬼魂牌位,由地方官主祭。除了畏懼厲鬼作惡外,人們基於悲天憫人之心,也會對無主孤魂加以建廟祭拜。
說來有應公的信仰的產生,與早期大陸人民移民來台有關,因為環境嚴苛,天災人禍,生命財產往往毫無保障,死後屍骨常無人收拾供奉,基於畏懼鬼魂作厲與惻隱之心而將這些枯骨孤魂加以建祠祭祀,稱其為「有應公」,人們心中或帶有些許期望,希望這些受到收容供奉的鬼魂能「有求必應」,保佑陽間的供奉者生活平安順遂。
台灣地區對於「有應公」的供奉,或許是「有求必應」的方便之門,除了讓人請其保佑平安之外,也讓一些動機不正,甚或心懷邪念之人,向有應公祈求達成私欲,容易造成偏頗的不當風氣。
文章來源:台灣民間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