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05|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深宮寂寞下被摧殘的淒艷女人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性感誘惑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6-11 05:54: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漢高祖妃戚夫人

  戚夫人是劉邦在戰爭中認識的。她能歌善舞,又年輕貌美。因此深受劉邦寵愛,也讓呂後嫉恨在心。戚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如意。劉邦常說:「這個孩子像我,甚和我心意。」因此,萌生了廢呂後所生的太子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的想法。

  不過,呂後畢竟心計頗深。她求張良幫忙,為太子劉盈請來了四位號稱「商山四皓」的老人。劉邦見了,十分驚訝,問他們:「朕曾經請你們出山,你們不肯,現在怎麼肯幫助太子了?」四位老人回答:「太子仁厚,禮賢下士。我們甘願為他效命。」劉邦回去後,無奈地對戚夫人說:「太子羽翼已豐,請來了商山四皓幫忙。廢不掉了。」

  後來,劉邦去世後,呂後干政。她罰戚夫人作奴隸,剃去她的頭髮,讓她穿上粗布衣服,去舂米。戚夫人便歌道:「子為王,母為奴。相隔三千里……」呂後乾脆連她的兒子趙王如意也一併毒死了。

  戚夫人的下場更慘,被呂後灌了啞藥,熏聾耳朵,挖去眼珠,割去四肢,割去舌頭,然後扔到茅坑裏,叫她「人彘」。連呂後的親兒子劉盈見了,都不忍心,嚇得臉色大變,大叫:「這不是人做出來的事!我是你的兒子,我沒臉再掌管天下了!」於是,此後,劉盈果然不理朝政,呂後就名正言順地開始處理朝政。

  戚夫人在茅坑裏爬了三天,死去了。



   
東漢安帝皇后閻姬

漢安帝皇后閻姬是一個心狠毒辣、野心很大的女人,她做了皇后時竟也一心想著干政掌權。閻皇后自己無子,李貴人生了太子劉保之後,閻氏怕李氏會取代她的地位,竟將李氏毒死。後來,閻氏又恐太子將來繼位後為母報仇,便於西元124年誣告年僅10歲的太子謀反,逼迫安帝將太子劉保廢為濟陽王。

據說閻姬溫柔美麗,善解音律。生性仁弱的安帝,很喜歡她,封了她作皇后,而她卻開始熱衷於權勢。從干預朝政到培植自身的勢力,安帝漸漸地對她感到失望,既而疏遠了她。她的下場可想而知,發動政變不遂,反被囚禁起來。




   
北周宣武帝皇后楊麗華


周宣帝荒淫酒色,暴虐昏庸,即位之初,先一口氣封了五位皇后,楊堅之女楊麗華便是五皇后之首的「天元大皇后」。
她只不過是她父親篡位的一顆棋子。

當她終於恍然大悟的時候,她已經成了隋朝的樂平公主了。

就算她把公主的金印砸的粉身碎骨,該發生的都已經發生。

她永遠只是前朝的皇后,當朝的公主。

楊麗華是隋文帝楊堅的女兒,她不過是父親鞏固權勢的工具。

嫁給宣武帝后,卻不受寵愛。後來,宣武帝死後,她的親生兒子宇文闡即位,她父親楊堅輔政。豈料,正是她的父親,奪了她兒子的皇位。建立了隋朝。

她由太后,變成了公主,卻終身拒絕再嫁。她心中的情感,又有誰知道?


 
北魏宣武帝皇后胡皇后


北魏宣武帝靈皇后胡氏,生在安定臨涇,是司徒胡國珍的女兒,是一個文武兼資的大美人。

自從孝文帝大力提倡鮮卑人漢化以來,舉凡官制、教育、禮俗。語言、文字、服飾、度量衡等都採用漢人的制度和習俗,經過二十八年的努力,等到宣武帝繼位,鮮卑人已經充分漢化,後宮妃嬪也多為漢人女子。

據說靈太后降生的時候,她的母親看見臥房內紅光照射,不知是何徵兆?胡國珍將這件事拿去問當時很有名氣的術士趙胡,趙胡立即說:「這是個吉兆,有大貴之表,方為天地母,生天地主。」等到靈太后長大,通過出家做尼姑的姑媽大事宣揚,都知道胡家有這麼一個奇怪的又才高貌美的女子,宣武帝聽到了風聲,把她召到後宮,冊封為承華世婦。
當時宣武帝拓跋恪的高貴嬪,正得寵而被封為皇后,高皇后貌美性妒,所有後宮嬪妃,都不準接近皇帝,惟獨胡承華纖麗動人,善伺人意,楚楚可憐,行止乘巧,頗得高皇后的歡心,於是網開一面,特準胡承華在晚上服侍皇上,因而藍田種玉,珠胎暗結,十個月後竟為皇家產一承繼大統的麟兒。

北魏時期倣照漢武帝「留犢去母」的故事,嚴格規定:「子為儲君,母當賜死。」

因而六宮嬪妃多相與祈禱上蒼,但願生諸王公主。卻不願生子為太子,然而胡承華卻慨然道:「國家舊制,未免苛刻,但妾卻不惜一死,寧可為皇家育一嗣續,卻不願為貪生計,貽誤宗桃。」妊娠期間,後宮中妃嬪多勸她服藥墮胎,都認為:「生兒居長,必為太子,而生母則必死無疑!」胡承華始終不為所動,不久果然生下一個男兒,宣武帝大喜過望,取名叫詡,又擔心高皇后妒忌,致生不測,特地另派乳母,放在別宮中養育,不但高皇后不得過問,就連生身之母胡承華也不準撫視。

拓跋詡已經三歲了,宣武帝冊立他為皇儲,不但沒有遵照舊制將他的生母胡承華賜死,反而晉封胡承華為貴嬪,高皇后大為憤惠,多虧朝中大臣劉騰、於忠、崔光等從中相助,才保障了胡承華的生命安全。

宣武帝駕崩,拓跋詡衝齡嗣位而為孝明帝,尊高皇后為皇太后,胡承華為皇太妃,不久胡承華就逼皇太后到瑤光寺出家為尼,。」自己成為靈太后。

從此靈太后親覽萬機,裁決政事,隨手批答,把朝政處理得有條不紊。靈太后飭令製造一輛「申訟車」,設座車內,外垂簾幕,定期出巡雲龍門及千秋門等繁華地區,接受吏民訴訟並伸冤案件,當即裁判或交有司妥為處理,獲得朝野的好評。凡州郡薦舉的孝廉秀才,都由靈太后親禦朝堂,臨軒發策,自閱試卷,評定等級,然後量才使用,一般都認為十分公平。
當時於忠為尚書令,崔光為大將軍,而靈太后出家為尼的姑母就成了靈太后的最高顧問,於是特地在崇訓宮側,建造一座典雅莊重的永寧寺,大殿禪房,共建十九層寶塔,四面懸掛鈴鐸,供姑媽居住。靈太后在位期間,北魏宮中充滿了歡樂祥和的氣氛,除了宮中佛寺的鈴鐸在微風中清音遠送,使人塵慮頓消之外。靈太后還曾在法流堂前設置箭靶習射,並曾經親自挽弓搭箭,中正靶心。此外,在華林園中,春花競艷,芳草如茵的時候,在落英繽紛的曲水之旁,靈太后宴集群臣,令王公以下各賦七言詩一句,聯吟為樂。史書記載,當靈大後首先吟出:「化光造物含氣貞」後,年方七歲的幼主孝明帝拓跋詡立即續道:「恭己無為仰慈英。」意存謙仰,使靈太后心花怒放,群臣當然是跟著湊趣齊呼「萬歲」。

北魏累世強盛,東夷西域,貢獻不絕,且與南朝設立「互市」以通有無,因此府庫盈溢。靈太后有一次來到絹庫,一時興起,命令隨行的王公大臣及妃嬪公主一百餘人,盡一己之力,負絹布出庫,能背多少出庫就把所背出來的賜給他。基於貪婪一念,大夥兒一湧而上,扛負最多的超過二百匹,少的也有百多匹。尚書陳留公李崇,章武王拓跋融,扛負過重,體力不支,顛仆在地,李崇傷腰,拓跋融損足,靈太后笑奪其絹,使他們空手而出,引得時人作歌謠諷刺:留章武,傷腰折足,貪婪敗類,自取其辱。

另外長樂公主手持二十匹而出,表示不異於眾人,得到靈太后的嘉許。大將軍崔光僅取兩匹,靈太后怪其太少,崔光回答道:「臣只兩手,唯堪兩匹而已!」使眾人聽後,皆有愧色。

當然,靈太后生活也有出軌的時候。北魏名將楊大眼,虎背熊腰,孔武有力,眼睛大如銅鈴,炯炯有神,懾人魂魄,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他的兒子楊白花,容貌身材長得和他父親一模一樣,豐儀更加俊朗,力能舉鼎,英武過人。靈太后正在徐娘半老的年紀,養尊處優的生活使她的心靈時常感到空虛落寞,於是把楊白花當作心目中的白馬王子,經常把他召至宮中備致優渥之意,楊白花別無選擇,只好俯首稱臣在石榴裙下,做了深宮內院的嬌客。但他終究不是一般的佞臣,而是一個有本領的人,加上畏懼大禍隨時都會加身,心思一橫,晝夜率部曲逃出洛陽,投奔南朝梁國。靈太后思念不已,又不便明目張膽地聲張,百囀愁腸,譜成《楊白花歌》一曲,以暮春時節的楊花飄蕩難覓蹤跡,來抒發內心的懷想和期盼,並讓富人連夜唱熟。歌詞如下:

陽春三月,楊柳齊作花;
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
秋去春來雙燕子,願含楊花入巢裏。

靈太后的這首《楊白花歌》可以看作是北朝的貴族文學,受了南方民歌的影響。當時南朝文藝作品偏重柔媚綺麗,而北朝則多驃悍豪邁的吐屬,靈太后循著南朝文藝路線而寫出《楊白花歌》,著實令人驚異,也可看出她的文學造詣。天象告變,天狗食月幾乎不留餘地,靈太后大力恐懼,以為不測之禍即將及身,與姑母密議,想到了一個嫁禍於人的辦法,選一個人作為自己的替身,來代替將降到自己身上的災難。瑤光寺中常伴青燈古佛的高太后,就此意外得病身亡。

楊白花去後,靈太后的情慾反而更為熾烈,不久又看中了魁梧偉岸的清河王拓跋擇,於是授以重位,日夜召進宮中,名為商議國事,實乃飲酒作樂,清河王雖然極力規避,但終於也在一次酒醉後作了入幕之賓。

任城王拓跋澄的兒子拓跋順初為齊州刺史,靈太后在他為侍中,倚為心腹。拓跋順是一個完全漢化了的鮮卑貴族,基於漢人禮法,對靈太后的行為深感不滿,當廷進言;「婦人夫歿,自稱未亡人,首去珠玉,衣不文采。太后母儀天下,年垂不惑,修飾過甚,何以儀型後世?」靈太后大為憤怒,也大出意外,拂袖還宮,再召拓跋順進宮責問:「幹裏相徵,豈欲眾中見辱耶?」意思是我把你從齊州召還京師擔任要職,怎麼當廷口沒遮攔,使我下不了臺面呢?拓跋順卻義正辭嚴地答道:「太后不畏天下之笑,而恥臣之一言乎?」賢王之子,不辱令名,不屑甜言面諛,而作當廷諫諍,實乃骨鯁之臣。

孝明市長大後與靈太后的矛盾日益加深,私召駐兵晉陽的都督爾朱榮率兵入京,誅殺母后身邊的人,靈太后身邊的人於是先下手為強,配殺了孝明帝,另立幼帝。爾朱榮則奉長樂公主的兒子拓跋攸為帝,率軍入京繼位,誅殺王公大臣以下官吏二千多人,靈太后盡召後宮妃嬪,喻令出家為尼,然而爾朱榮卻不肯放過她,把靈太后和幼帝都裝入麻袋沉在黃河之中。靈太后文武兼備,但究竟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很難評說。


  因為兒子當上了皇帝,她也登上了政治舞臺,從此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幾經政變,卻把權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她的生活,亦很糜亂。她的面首惹出禍端,牽連了不少宗室子弟。

  後來,她沒有什麼好下場,看圖就可以知道。那是河陰之變,爾朱榮發動的,他下令將2萬多位大臣,侍從,拋入黃河……




   
北魏孝文帝皇后馮潤

文成帝后馮太后的侄女。西元490年,太和十四年九月,馮太后病死。是年孝文帝23歲,他開始全面推行改革。一是遷都洛陽,二是禁止胡服,三是語正中原,四是「不殺太子母」。改革遭到了大多數朝臣貴族的一致反對。孝文帝一邊力排眾議,一邊身體力行。他率先改姓為元(以紀念元鬱)。又製作一套漢人冠服,賜給德望最高的皇叔祖安定王拓跋休。然後,頒令天下「三十歲以上的聽其自便,三十歲以下的,一律改習漢語和中原正音,官民改穿漢人衣冠,概莫能外。否則一律重罰,朝官違禁罰其俸。」皇后馮媛拒不說漢語。太和二十年七月,孝文帝忍痛將其廢為庶人,安頓在瑤光寺。

  馮潤也是個很有手段的女人。她的小名是妙蓮,所以畫中有一朵蓮花。她入宮後深受孝文帝的喜愛。但不幸的是,她很快就染上重病,不得不出宮,在廟裏出家養病。

  在她出宮後,孝文帝在文明太后的安排下立了馮潤的妹妹馮清為皇后。但是孝文帝一直沒有忘記她。三年後,馮潤痊癒後再次進宮。這次,她不擇手段,乾脆逼走了妹妹,自己當皇后;又毒死了高美人,把她的兒子拿過來撫養。

  在孝文帝出征打仗時,她又與別人私通。同時逼迫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嫁給自己的弟弟馮夙。彭城公主一怒之下,趕到前線,把馮潤的醜事告訴了孝文帝。馮潤見事情敗露,乾脆想殺死孝文帝,不料事情又敗露了。

  即便如此,孝文帝仍然沒有殺她。直到孝文帝病死在回軍途中,才留下遺詔,賜死馮潤。孝文帝死時,才33歲。



   
馮太后(西元441-490年),北魏文成帝的皇后。

  馮氏的祖父馮弘、伯父馮跋是北燕國王,其父馮朗在北燕滅亡後降魏,官至秦、雍二州刺史,姑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左昭儀。後來其父因罪被殺,她隨姑母人宮。

  西元452年,文成帝即位後,封十四歲的馮氏為貴人,十八歲立為皇后。同年,立兩歲的兒子拓跋弘為皇太子。按照"立子殺母"的規矩,拓跋弘生母李貴人被賜死。馮皇后撫養拓跋弘,待太子如同親生。

  文成帝死後,獻文帝拓跋弘即位時,年僅十二歲,尊馮皇后為皇太后,由丞相乙渾總攬朝政。乙渾圖謀篡位,馮太后用計把他逮捕殺死。從此,朝政由馮太后一人裁決。

  隨著獻文帝慢慢長大,母子間的矛盾越來越深。西元471年,十八歲的獻文帝被迫禪位於五歲兒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統兵南征北伐,這本身就使馮太后感到威脅,而且他還殺了太后的男寵李奕,於是馮太后於西元476年,將年僅二十三歲的獻文帝毒死。

  獻文帝死,馮太后乙太皇太后身份再次臨朝聽政。殺了一批政敵,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進行一系列改革:頒行班祿制,整頓吏治,統一度量衡,推行"三長制",實行均田制。改變了鮮卑族的落後局面,為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的繁榮打下基礎。

  馮太后的生活也比較儉樸,不好華飾,但她卻好男寵,並把這當成是籠絡權臣的手段。就連南朝齊國派來的使者劉纘也被馮太后留宿宮中,在床幃間解決邊境問題。

  不論如何,馮太后都不愧是北魏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

  西元490年九月,馮太后病逝,終年四十九歲。謚為文明太皇太后,葬於永固陵。

文明皇后即大名鼎鼎的文明太后馮氏。12歲入了北魏皇宮,深受當時的太子寵愛。後來她作了皇后,24歲時當了寡婦。在熊熊烈火中,她欲跳進去與丈夫一起死。後來被內侍救出來了。這一救,也成就了她在政治上的偉業。  她先輔佐獻文帝,在朝政上很有業績。後來獻文帝長大後,難以控制,文明太后乾脆毒殺了他,另立小皇帝,就是孝文帝。她又輔佐孝文帝,支援他改革朝政,政績斐然。

  有一次,她吃飯時,發現飯裏有一隻蜻蜓。孝文帝大怒,要殺廚子。但馮太后卻不以為然地說:「沒有必要為了這樣一件小事而動怒。」

  當然,她也有面首,估計當時有地位的女人,身邊都會有男人吧。後來,馮太后在49歲那年病死。無論怎麼說,她都堪稱是一個偉大的女人。


   
北齊武成帝皇后胡皇后


北齊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可算是個少有的蕩婦。高湛繼承帝位後,胡氏以長廣王妃冊立為皇后。高湛強姦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昭信宮,胡皇后不耐宮闈寂寞,同高湛的親信隨從、給事和士開勾搭上了。和士開唇紅齒白,翩翩有風度,又彈得一手好琵琶。高湛知道後,非但不責怪他,還有意成全他們。和士開善使一把鐵槊,胡皇后說她也想學槊,高湛便命和士開教她。胡皇后與和士開眉來眼去,乘機調情。兩雙手摸來捏去,高湛只顧飲酒作樂,視而不見。

  和士開為鞏固地位,討好太子高緯,勸高湛作太上皇,說這樣可以進一步縱情享樂。高湛便讓位於太子,從此深居宮中,一味淫樂,三年以後因酒色過渡過度而死。

  高湛死後,胡太后和和士開的關係正式公開化,許多大臣不滿,上奏和士開,而高緯年少昏庸,怕得罪太后,也不敢怎樣。而和士開則排除異己,日益權重,封淮陽王。一班趨顏附勢的大臣紛紛向他獻媚,一時間,胡太后的姘頭成了北齊王朝的大紅人。

  然而高緯的弟弟,瑯琊王高儼卻是個敢做敢為的人。他知道胡太后的妹夫馮子琮與和士開不合,便與其謀劃,在深夜,埋伏士兵與神獸門外,次日和士開上朝時將其抓獲,並派心腹殺死了他。胡太后知道後又悲又氣,然而高儼擁兵三千,屯於千秋門外,連皇帝也不敢把他怎麼樣。但這件事以後,高緯認識到高儼的能力,十分不安,便秘密地謀劃將其殺害了。

她是個寂寞的人。丈夫作了皇帝後,霸佔了他的嫂子,冷落了自己的妻子。胡皇后便與別人私通,後來當了太后,也一直是面首不斷。後來北齊亡國,據說她淪落猖門。


   
馮小憐

是南北朝時代北齊後主高緯的貴妃,高緯是個標準的紈褲子弟,好色之徒,但自得了馮小憐之後就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她了。連上朝與大臣議事時也要把馮小憐抱在膝上。周軍攻打北齊時,高緯居然說:「只要馮小憐無恙,戰敗又有何妨!」高緯滅國後,向周武帝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乞還馮小憐」。高瑋被殺後馮小憐被賜於了周武帝的弟弟代王宇文達。宇文達見而奇寵,原來的代王妃李氏被小憐擠兌得差點活不下去。

未久宇文達被楊堅所殺,楊堅把馮小憐賜給宇文達正妃李氏的哥哥李詢。這時馮小憐已被認為是不祥之兆,受盡屈辱後被迫自殺。

小憐是個可憐的女子。看畫中的兵馬隱現,暗示當年北齊後主高緯只為了她那一句「太黑了,我看不到戰爭的場面」,而下令退兵停戰,以致於延誤了軍機。後來亡國後,小憐作了北周皇帝的弟弟宇文達的小妾。一日彈琴時弦斷了,她念出一首詩:「雖蒙今日寵,猶憶昔時憐。欲知心斷絕,應看膝上弦。」然後自殺。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6-11 21:57:00 |只看該作者
有時紅顏真是禍水阿
有些朝代之所以會滅亡
也是因為君王太寵信美人或成天鬼混不理朝政
雖然歷代君王都知道這樣會使國家滅亡
但最終都還是讓這樣的戲碼不斷重演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6 18:0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