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4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奇人軼事] 母親十余年每天抱著送生病兒子上學  關閉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以領養代替購買 以結紮代替撲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6-14 20:32:2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回憶起這些年來的辛酸,龔桂花情不自禁流下眼淚。



 



每天放學後,龔桂花將小勇送回家做作業,自己則匆忙出街買菜做飯。

  6月7日,龔桂花抱兒子走進考場時那堅強而燦爛的笑容,感動了無數廣州市民,人們稱其為高考期間“最感人”的瞬間。

  “高考最感人瞬間”背後的故事

  6月7日,高考首日,龔桂花抱著身穿校服的兒子小勇,走進廣州市第三中學的考場門口。患有先天性“脆骨症”的小勇,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每天都由母親抱著到學校就讀。母子倆走進考場那堅強而燦爛的笑容,被定格在6月8日《廣州日報》的封面圖片上,感動了無數廣州市民,人們稱其為高考期間“最感人”的瞬間。

  這“最感人”的瞬間是怎樣煉成的?這堅強而燦爛的笑容背後,又蘊含了多少的艱辛與淚水?

  龔桂花,用她20年如一日的堅韌與頑強,給無法站立的兒子許下了一個明天。我們很難理解,在一次次命運的殘酷打擊前,龔桂花是如何挺過了人生的難關,但我們都相信,在這位母親平凡的外表底下,有一顆與命運抗爭,為兒子為生活為希望不拋棄不放棄的堅強而闊達的心靈。

  今天,本報將為您講述一位既平凡而偉大的母親的故事。

  文/本報記者林洪浩、黃茜

  圖/本報記者黃澄鋒

  小勇高中就讀的廣州市越秀外國語學校位于盤福路。在校門口附近擺了十幾年報攤的江姨說:“我識得她!附近的街坊都識得她!沒有一個不讚她了不起的,她真的很偉大!”小勇在該校讀了三年高中,江姨每天都看著龔桂花抱兒子上學、放學。“真是風雨無阻。有時候下大雨,媽媽要抱住兒子,身上挂著自己的袋和兒子的書包,還得撐傘。那個場面我看了都覺得心酸。”江姨說,印象當中母子倆從來沒有遲到過一次。

  人們眼中的龔桂花:

  從不向旁人抱怨的母親

  兒子開始上課之後,龔桂花有時會去江姨的報攤翻翻報紙、聊侃一下。“她從來都不說家裏情況怎麼難,講的都是兒子學習的事。”

  小勇的班主任、化學老師馮嘉穎說:“小勇在智力上、在學習上跟其他同學是一樣的。”數學老師范雄江對他的評價是:“開朗、有幽默感,學習上認真、積極。”

  同學梁聲朗說,小勇不能離開座位,同學們會跑到他的位置旁邊跟他聊天,小勇也經常主動與同學打招呼。去年國慶節,小勇所在的高三(3)班代表年級去表演節目,他全程參加了演出。“他先上臺朗誦,再和同學一起大合唱。”馮嘉穎說,身在集體中的感覺讓小勇很開心。

  小勇所在的高三(3)班只有20多個同學,幾乎每個人都是班“官”,擔任一定職務。“後來我給了他一個‘官’,讓他做‘午休管理員’。”馮嘉穎笑著說,這個“官”的職責就是午休時登記一下同學的出勤,簡單地給午休打個分。小勇做得一絲不茍。

  十幾年“蝸居”人生

  歲月在44級臺階悄然流逝

  龔桂花母子的家,在人民中路的騎樓老房。靠著人民路高架橋,僅有17.5平方米。兩年多前,為了讓兒子住得寬敞點,龔桂花帶著兒子,搬到機場路弟弟家。弟弟一家三口,加上龔桂花母子和外婆,6口人擠在50多平方米的房子裏。

  記者提出想到她人民中路的家看一看,正好她兒子想回舊屋拿一張多年陪伴他寫作業用的小折疊桌。昨日上午,龔桂花抱著兒子,與記者一起回到騎樓老屋。

  從熱鬧嘈雜的騎樓街下一個狹窄的門口側身進去,龔桂花抱著兒子踏上一段幽暗、陡斜的樓梯,他們的家就在騎樓的頂層三樓。二樓樓梯轉角處,幾塊大木板封住了往上的路,居委會工作人員解釋,出于安全考慮,居委會幹脆將樓梯封住。撬開木板,龔桂花母子繼續上樓,從一樓到三樓,共44級臺階,下樓出外打工、上樓回家照顧兒子,17年的歲月就在這44級臺階當中悄然流逝。

  推開布滿灰塵的木門,一股霉味撲鼻而來,17平方米的空間內分成三塊,中間以一個十分破舊的組合櫃為界,櫃子後面擺著一張堆滿雜物的床,是“主人房”,“主人房”上空還搭了一層閣樓,櫃子前面是“客廳”,僅擺得下一張木沙發和三張椅子,家徒四壁。沒有陽臺,沒有廁所。

  “都習慣了。”龔桂花把兒子輕輕地放在木沙發上。





 



龔桂花家裏一貧如洗,只有最基本的家具。



 



  最大的安慰:

  堅強懂事的兒子

  兒子成為龔桂花活下去的唯一動力。龔桂花讓母親搬來一起住,幫忙照顧小勇,而她則起早貪黑,出外打散工。

  兒子從小住院30多次

  每次費用動輒上千元

  龔桂花說,這些年來,她做家政,給人家搞衛生、收垃圾、在居委會幫忙做雜工,甚至刷油漆,哪裏有活幹,她都去做。但收入實在有限,只能省吃儉用,有時還要靠自己母親以及弟弟妹妹的接濟。“有句廣州話叫‘醬油撈飯’,沒錢買菜時就是這樣。每日買菜我都是趁著下午菜市場收檔前,買點低價的尾貨。但考慮到小勇要營養長身體,有時候咬咬牙也會買點魚、豬肉。”

  除了量入為出操持生活,更大的開銷在于住院治病。龔桂花說,從小勇仔出世到現在,僅住院就住了30多次,每次起碼是一個月,費用動輒上千元。丈夫去世後,家裏可以說沒有一分錢積蓄,連丈夫的身後事都是婆家的親戚湊錢辦理的。

  四五歲就不輕易喊痛

  實在痛就會放聲唱歌

  對龔桂花來說,生活當中最大的安慰就是兒子的堅強與懂事。“他四五歲那麼小都不輕易喊痛,實在痛的時候就會放聲唱歌。看到兒子這麼堅強,我這個當母親的又怎能輕易放棄呢?”

  小學的頭4年,小勇都在家中自學。那時勇仔小、體重較輕,如廁還可以用痰盂,外婆能夠照顧他,龔桂花則四處打零工,多賺一分是一分。五年級,勇仔回到小學校園上課,龔桂花只能“全陪”。

  升入高中後,小勇得到了更多的關懷,學校的老師曾提出,發動同學們捐款為他買一部輪椅。龔桂花拒絕了:“多謝他們的好意。如果用輪椅,每天要先把輪椅搬下去、再抱兒子下樓,上、下公交車也得分開兩趟分別搬輪椅和抱兒子,我一個人顧不過來。”



  龔桂花的一天

  兒子8年求學之路

  從未離開母親懷抱

  每天清晨6時,龔桂花服侍兒子起床、洗漱,抱著兒子下三樓走到公交車站。車行到盤福路站,龔桂花再次抱起兒子,下車過馬路,進校園,一口氣將兒子抱上5樓,走進高三(3)班的教室,小心地將兒子放在窗邊的座位上。

  早上7時30分,學校開始早讀,龔桂花下樓買早餐,再返回課室給兒子吃。然後,她到附近越秀公園轉轉。上午10時許,龔桂花再次返回課室,抱起兒子上廁所。接著兒子繼續上課,她又要去買午餐。如今物價飛漲,想找5元一份有肉有菜的盒飯並不容易,龔桂花往往要走很遠才買到飯。

  午餐兩個包子或一碗齋粉

  為了省錢,她自己只買兩個包子或者一碗齋粉,就算一餐。買回午餐後,龔桂花照顧兒子吃完飯、上好廁所。13時,午休時間開始,小勇這個“午休管理員”開始工作,而龔桂花則趴在課桌上休息。午休14時結束,龔桂花必須離開課室再出去轉悠。

  17時左右,放學的路,又如早上一樣。每天上學、放學花在路上的時間大約是兩個小時,如果公交車上沒有座位的話,龔桂花必須全程抱著兒子。

  這樣的日子,普通人可能無法想象,但自從兒子小學5年級回七株榕小學上課後,求學之路就沒有離開過龔桂花的懷抱。

  龔桂花道不盡的貧苦人生:

  父親早逝家貧養弟妹

  丈夫猝死留下脆骨兒

  墻壁上方有一簡易的神臺,擺放著小勇父親的遺照,龔桂花輕嘆了一聲:“如果他還在,我就不會這麼苦了。”

  10歲那年父親去世

  初中畢業幹重活養家

  時光回到1961年,龔桂花出生在廣州白雲區一戶很普通的工人家庭,到了她10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她三姐弟與母親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很艱難,“初中一畢業我就出來打工。”由于學歷不高,工作也難找,十幾歲的小姑娘到建築工地找了一份雜工,挑磚頭、拉泥漿,幹的都是粗重活。“一家人四張嘴,弟弟妹妹還要讀書,單靠母親那幾十塊的工資怎麼活?”雜工做了三四年,龔桂花轉到一家小食店,每天淩晨2時起床,搓粉、拉面、包餛飩做餃子,然後掃地、洗碗,到下午4時左右才下班,一周還要值兩天夜班。

  新房只有17平方米

  結婚床被都是舊的

  龔桂花22歲時,認識了她的丈夫。“他大我10歲,雖是經人介紹,但我們一見鐘情。”說起丈夫,龔桂花臉上涌現一絲甜蜜,“他當時在街道辦的一家小工廠上班,是一名管理人員。”

  “沒看過一場電影,可是覺得喝白開水都是開心的。他很愛我,那時我跟他說,要等到我弟弟妹妹讀完書才結婚,他說沒關係,會等我。”龔桂花的語調輕柔,整個人沉浸在與丈夫初相識的那段時光。

  這一等,就是6年。1989年,28歲的龔桂花與戀人結束愛情長跑。“新房就是人民中路這17平方米的小房,當時有工友來看我,看到屋子的情況都比較驚訝,但我跟自己說,我嫁的是人,不是房子。”可是結婚進門那一天,龔桂花哭了。她說,一個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就是結婚的時候,房子小,一家人可以擠著住;生活困難,省吃儉用可以熬;但當她看到連新人床上的棉被都是舊的,她受不了了。“家公去世得早,小姑也早就出嫁,老公這麼多年都和家婆一起過。可是這床被子是家公家婆用過的,怎麼可以拿來做新人床被呢?老公安慰我說,有新有舊才是好兆頭。我當時也沒說什麼,第二天自己拿出積蓄去買了一張新被子回來。”

  兒子出生患“脆骨症”

  為籌治療款東挪西借

  結婚後的龔桂花,日子過得仍然苦,但她覺得人生有依靠,最大的希望就是養個孩子。

  1990年,懷胎十月的龔桂花住進了醫院待產。當醫生用產鉗夾住嬰兒頭部助產時,發現嬰兒的頭骨特別脆,出生後,醫生檢查發現嬰兒竟然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即俗稱的“脆骨症”。說到這裏,龔桂花平靜的外表突然抽搐,淚水淹沒了眼眶,“我以為結了婚,生個孩子,苦日子也快到頭了,沒想到更苦的日子還在後頭。”

  “所有的錢都拿來給孩子治療,有時候錢不夠,也只能向親戚朋友借。我當時就在想,如果能治好孩子的病,老天爺讓我短幾十年的命我都願意。”

  貧困小家庭接連遭噩耗

  除夕清早丈夫猝倒家中

  抹了一把眼淚,龔桂花起身走出門外,她說想靜一靜再說。過了一會兒,龔桂花回來坐下,可是還沒有開口,眼淚又流了下來,泣不成聲地說:“在我最需要依靠的時候,老公又走了。”龔桂花記得很清楚,1994年除夕,早上她先起的床,跟著丈夫起來。日子怎麼苦過年也希望過得好點,所以丈夫就問她:“今天過年啊,買什麼菜啊?”剛說完這句話,丈夫整個人就倒在了地上,而這一句話,竟然成了夫妻倆的永訣。

  “醫生說,是高血壓導致腦血管破裂。他在醫院躺了一個星期,那個星期,我抱著才三歲多的小勇,哭著求醫生救救我老公,可是沒用,最後他還是走了。他走後,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想死。但我死了,兒子怎麼辦?”

  母親的願望

  最擔心:

  “有一天我走了他怎麼辦”

  在與記者談到兒子的未來時,龔桂花第三次流下了眼淚:“我最擔心的就是我走了之後,他不會煮飯,又不能走路,連上廁所都不行,怎麼生活下去啊?有時候晚上睡覺一想到這個,就睡不著,望著天花板流淚,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最渴望:

  擁有一間大一點的廉租房

  龔桂花說,眼下最大的願望,一個是申請到一間廉租房,一家人住得寬敞點;另一個是小勇考上一個合適的學校和專業,學一技之長,將來可以自力更生。小勇說,這次高考他覺得發揮得比較理想,“我估計能上專科線吧!”龔桂花則憂心:“不知有沒有學校願意收他。如果考上2B、3B那些學校的話,學費那麼貴怎麼辦!”也許,對這個嘗遍了苦難的家庭來說,連設想一下“未來”,都是一種奢望。

  兒子的願望

  去天河逛街看看新廣州

  這麼多年來,龔桂花母子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小勇閒暇時會玩玩電腦遊戲,但很少上網,因為“那要錢”。而龔桂花基本沒看過電視,從未出外遊玩,極少逛街。

  “我想去天河繁華地方逛一下,以前都沒怎麼去過。”小勇仔喜歡熱鬧的地方,北京路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他去過,但對天河的印象還停留在很久之前。“看看那裏變成什麼樣子了、有多熱鬧,看看那些大商場都在賣些什麼東西!”

  如此簡單的願望!親愛的讀者,你想幫小勇完成他的願望嗎?如果你願意,請撥打廣州日報報料熱線020-81919191與本報聯係,讓我們一起為小勇組織一次充實而精彩的旅行。

  荔灣區華林街道:

  將為他們辦理廉租房

  昨日,記者將龔桂花的情況轉告荔灣區華林街道辦事處,街道辦樊主任對此十分感動。“《廣州日報》那天登出的照片我也看到了,當時就在想:這位母親真的很不容易!”樊主任說:“最難得的是,她抱著孩子的笑容是那麼的燦爛,給我印象很深。”經過一番摸查,最終確認龔桂花戶籍在華林街,但現在並不住在華林街,屬于典型的“人戶分離”。

  昨日上午,華林街的街道辦主任樊漢良及分管民政的副主任一起來到人民中路龔桂花的家,給她送上慰問金及禮品。“鑒于她的特殊情況,我們會考慮‘特事特辦’,盡快給母子倆安排好住房。”樊主任對記者說,根據她現在的經濟條件,如果兒子小勇將來考上了大學,還會面臨如何籌集大學學費這個難題。“我們到時會考慮發動轄區內的熱心人士,一起來幫助他們。”

======================================================

真是偉大的母親..
散發母愛的光輝..
[母親是最偉大的]
嗚嗚嗚~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4 09:5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