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4-28
- 最後登錄
- 2024-2-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163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615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襄陽城的西南,傳說中真武大帝羽化仙去的那座真武山下,有一道溪水逶迤而去,在穿過一片紫檀林後一洩注入襄江。於是這隱隱有檀香味的溪流便被人稱作檀溪。名字雖美,卻不大叫得響。直到後來被譽為天下真主的劉備如得神助地策馬躍過之後,這條溪才得以載入青史,繼而聲名遠播。
躍馬檀溪那年,正是劉備依附他的同宗荊州牧劉表的第七年。兵僅數千,佔據新野小縣,這個曾被曹操稱為天下英雄的沒落皇親已經四十七歲了。摸著鬢邊零星的白髮,看著腿上因長期脫離鞍馬而「髀肉複生」,想想半世流離顛沛,年輕時的鴻圖卻無從一展——劉備不禁泫然淚下。就在那年冬天,在劉表外戚蔡瑁追擊下,隻身倉惶地從襄陽城西門逃出,毫無心理準備地遭遇了這條檀溪。
據史書上說,檀溪「闊數丈,其波甚緊。」面對這條波濤洶湧的大溪,遙望背後將至的追兵,不知此時這位漢室宗親的心中有沒有幾分壯志未酬而英雄末路的悲哀——此後的故事就很有故事性了。據羅貫中說:劉備在慌忙中「縱馬下溪,行不數步,馬前蹄忽陷。」這時,「英主」跨下那匹「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的妨主之馬「的盧」竟突生神力,一躍三丈——馱著這位後來得以和曹操、孫權三分鼎足的「漢中王」逃脫了大厄——這就是「馬躍檀溪」的故事,時間是西元207年。
「馬躍檀溪」為本來寂寂無名的這道溪水憑添了許多神秘傳奇色彩。
後來的劉備有沒有再回檀溪感慨一番,我們不得而知,可以考證的是檀溪從此便招來文人雅士尋幽訪勝,發思古之幽情。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那位被詩聖李白譽為「風流天下聞」的孟夫子來到了檀溪——他是來探訪一位故人。這時的檀溪已不再有當年劉備躍馬時的那份蕭索。看著清流滔滔,溪邊花豔竹修,聽著耳畔偶爾傳來的一兩聲鳥鳴,被尋的故人卻已不知去向。此時,孟浩然已歸寧靜淡雅的心中不免生出一絲悵惘。相比之下,同代詩人胡曾的檀溪之遊就要熱鬧得多了,他在詩中寫道:「三月襄陽綠草齊,王孫相引跳檀溪。的盧何處埋龍骨,流水依然繞大堤。」溪流千古,而那匹馱著劉備脫難的駿馬「的盧」卻早已不知埋骨何處了。
溪流到底也未能千古,如今的檀溪早已乾涸了許久。看著凹凸的河床,很難想像劉備當年情勢的危急,倒是溪邊石壁上「馬躍檀溪遺址」幾個篆字顯得古樸凝重。大字下面的青石巖上宛然嵌著一個圓洞,老人們說:這就是「馬躍檀溪」時留下的蹄子印。青石留痕已近於荒誕,這大抵也是前人穿鑿而成的。鑿石之際,是想向後世的我們說些什麼呢?宋代大學士蘇軾在古風《檀溪》中寫道「臨流三歎心欲酸,斜陽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混如夢,蹤跡空留在世間。「這無語的遺跡將永遠向我們還有我們的後人昭示那些如夢的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