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2-16
- 最後登錄
- 2022-6-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6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13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上世紀二○年代,上海有個活躍人物,名叫江紫塵。此人在清末時當過兩江總督端方的「文巡捕」(相當於後來的副官),辛亥革命後,便以轉手買賣書畫古董作為生財之道,並在上海孟德蘭路蘭里創立「濤社」,以「打詩謎」的方式聚賭抽頭。
當時的文壇前輩陳三立、鄭孝胥、夏敬觀等,都常來參加這種「詩鐘博戲」。張大千二十七歲的時候學會了打麻將,剛開始是偶爾為之,後來愈陷愈深。
張大千的曾祖父當作「傳家寶」遺留下來的王羲之《曹娥碑》帖十分名貴,上有唐代名人崔護、韋皋等七人的題跋,曾經由項子京、成親王先後收藏,且都附有詳跋。
一天,張大千應江紫塵之請,將這一名貴碑帖帶去給眾人觀賞。不料當晚他「入局」以後連續「敗北」,轉瞬間就欠了江紫塵一千多大洋的賭債。
江紫塵假笑著對他說:「你欠了我偌大數目的債,乾脆用那碑帖來抵賬吧,我可以再補給你二百元,幫助你翻本。」
輸紅了眼的張大千竟不假思索地就答應了。冷靜下來後,他對自己輕易捨棄祖先遺物的行為十分悔恨。
事情並沒有就此完結。十年後,張大千的母親、女畫家曾友貞在安徽郎溪病危時,把他叫到病榻前,詢問為什麼很久都沒有看見祖傳的《曹娥碑》帖。張大千惶恐已極,只好撒謊說仍放在蘇州網師園。其母叫他第二周必須帶來展閱,以小慰病中的孤寂心情。
張大千深怕慈母責恨以歿,自己將終身負疚;又聽說江紫塵早已將碑帖售出,輾轉不知落於誰手,急得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他回到網師園後,恰遇葉恭綽與王秋齋來訪,他們詢及張太夫人的病情,張大千即以實情相告,並將自己輸掉碑帖的經過也一一細述,最後嘆氣地說:「倘若還能夠找到這幅碑帖的下落,我決定不惜重金贖回,使老母得到安慰。」
這時,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場面———葉恭綽指著自己的鼻子,用京腔道白說:「這個麼,在區區那裡!」
原來那江紫塵只是貪圖此碑帖,騙到手後又想轉賣出去大賺一筆,恰好被酷愛收藏古人名蹟的葉恭綽知道,不惜花重金買下來,視為珍寶。
張大千一聽此帖就在葉恭綽手裡,立刻把王秋齋拉到屋角,央求王代向葉恭綽轉達三點請求:一、如能割讓,願付其購買原價;二、如不忍割愛,則願意用自己所收藏的歷代書畫,不計件數的任葉挑選,以為交換;三、如果這兩種方式都不行,則乞求暫借兩周,經呈送老母觀覽後,即行璧還。
王秋齋即把張的意思轉告給葉恭綽。葉恭綽義形於色的慨然說道:
這是什麼話?我一生愛好古人名跡,但從不巧取豪奪,玩物而不喪志。我早知這碑帖是大千祖傳的遺物,而且知道它是在賭場上抵了債,所以才不惜重金買下,以免被人糟蹋。而且我與大千是朋友,我曾想過有朝一日能物歸原主。而太夫人又在病篤之中,意欲一睹為快,這也是人之常情。我願意將原璧返贈給大千,再不要說償還原值或以物易物了!
張大千忙問是什麼條件。
葉恭綽笑著說:「你張大千答應從今天戒賭。如何?」
張大千感激得不知說什麼好,欣慰得流下了眼淚,立刻上前叩首相謝。張太夫人終於在彌留之際,看到了祖傳的唐拓寶帖。
張大千因為此事,發誓從此至死不進賭場,也不讓家人玩麻將,他還嚴厲告誡兒孫:「誰也不准進賭場,進了賭場就不是我張家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