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4-28
- 最後登錄
- 2024-2-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163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615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百年前,在中國的東北,日本和俄國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爭奪遠東霸權,進行了一場大規模戰爭,史稱日俄戰爭。這場戰爭在黃海、日本海的海面以及中國東北的大陸上進行,其最關鍵的地點,就是旅順港。
旅順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東距大連市約34公里,南臨黃海,西北接渤海,與山東半島隔渤海海峽相望,是渤海的咽喉,京津的門戶,位置十分重要。就地形而言,港口向南,東有黃金山,西有雞冠山,港口僅寬270米,便於設防;而進入港內,卻又相對寬闊,東西長達三海裏,雖然水不是太深,卻仍然不失為一個優良港口。這裏最先是在清朝政府建設北洋海軍的時候發現並開始經營的。旅順船塢自1881年開始修建,到1890年9月完工,成為北洋海軍的重要基地。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旅順被日軍輕易攻陷,兩萬居民慘遭屠殺。由於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日本被迫從此撤軍。然後俄國又於1898年強行租借了旅順港和大連,1899年又擅自將旅順和大連租借地變成了俄屬「關東州」。俄國太平洋艦隊原來的基地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但是該港每年有五個月是封凍的,非常不利於艦隊活動。所以俄國人在搶到旅順這個不凍港後,如獲至寶,1900年就把太平洋艦隊的主基地移到了這裏,並耗費鉅資,把它修建成為東方最強大的要塞。
俄國在遠東的霸權,很大程度依賴其制海權,而其制海權的關鍵又在於旅順港。日軍一旦奪取旅順,就徹底摧毀了俄國的制海權,保證了自己海上運輸線的安全,就可以集中陸軍部隊,在中國東北與俄國陸軍進行決戰。雖然俄國的整體軍事實力和潛力要遠大於日本,但陸軍主力在歐洲,在遠東的兵力很有限。而且戰場離日本很近,離俄國的核心部分卻相隔萬里,日本在兵力投送方面比俄國要方便得多。俄國耗費無數人力物力,曠日持久修建的浩大工程——西伯利亞大鐵路,到了1904年,只剩下環貝加爾湖的一段一百多公里長的鐵路還沒有修了,日本認為如果等到它全線貫通,俄國向遠東的兵力輸送能力勢必大大加強,日本在戰爭中的勝算必定大大減小,這也是日本人決定搶在1904年下手的主要原因。從俄國方面來說,既然西伯利亞大鐵路還沒有全線貫通,運輸不便,那麼比較合理的策略就應該是,先取守勢,盡全力扼守東方要塞旅順口,牽制日軍兵力,盡可能多地爭取時間,以求在滿洲集中足夠的優勢兵力,再反攻,打垮日軍。
這樣,雙方爭奪的焦點就集中在了旅順口。
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並宣佈斷絕與俄國的外交關係。同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出海行動,2月8日,偷襲了旅順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10日,兩國政府互相宣戰,日俄戰爭正式開始。
旅順港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水淺,通向外海的狹窄通道只有在漲潮時才能通過大型軍艦。所以在戰爭迫在眉睫之際,俄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擔心一旦日本人發動襲擊就會阻塞內停泊場的出口,於是命令大艦全部在港外停泊場拋錨,但是卻並沒有下令對錨地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既沒有實行燈火管制,也沒有布設防雷網,更沒有派出軍艦在附近進行巡邏和警戒。日本海軍得到了這個情報,決定抓住這個大好時機發動突然襲擊。
2月8日,是俄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塔克將軍的夫人的命名日。軍官們都上岸參加舞會去了,艦上只有少數士兵值勤。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指揮日本聯合艦隊在暗夜中悄悄逼近,突然發動偷襲(這是日軍的一貫手法),連發16枚魚雷,重創俄軍戰列艦「列特維贊」號、「太子」號和巡洋艦「智神」號,揭開了戰爭的序幕。
俄海軍遭到襲擊後,2月9日白天又與日軍進行了炮戰,雙方都有損失,俄軍退回旅順內港。日軍於是從2月9日到3月初,採取沉船堵口的辦法,企圖將俄國軍艦封鎖在港內。但是由於俄軍的炮火很厲害,日軍的沉船都並沒有能夠按照計畫堵塞在航道上。沉船堵口不見效果,日軍又改為水雷封鎖。
3月8日,俄國新任太平洋艦隊司令馬卡羅夫海軍中將到旅順就職。這位威名赫赫的將軍立即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了旅順港的防務。他決定在遼東半島沿海地區佈設水雷,防止日軍登陸並從側後威脅旅順基地;加緊搶修受傷艦船,派遣艦隊出海活動,加強海陸協同作戰訓練;要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分艦隊出兵南下日本海,積極襲擾日軍海上交通線,牽制日本聯合艦隊行動。馬卡羅夫的這些措施,改善了俄軍的被動處境,使官兵有了戰勝日軍的信心。但沒過多久,4月12日,馬卡羅夫率艦隊迎戰日本海軍,他乘坐的旗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戰列艦觸上了頭一天日本海軍偷偷布下的水雷,引爆了艦艏的彈藥庫,發生大爆炸,迅速沉沒,馬卡羅夫和650名官兵一道喪生大海。他的死使俄國海軍的士氣一落千丈。
水雷戰也使日軍損失慘重。從5月14日到18日,短短4天之內,日軍接連損失7艘軍艦。在中日甲午戰爭中飛揚跋扈的「吉野」號巡洋艦被己方的「春日」號裝甲巡洋艦撞沉。即便如此,由於俄太平洋艦隊新任司令維特格夫特海軍少將消極避戰,不再採取出擊行動,海上主動權仍然再度落入了日軍手中。
在取得制海權之後,日軍開始登陸作戰。奧保鞏大將的第二軍,於5月5日在遼東半島的貔子窩登陸,直逼「旅順的門戶」金州地峽,企圖從北面攻佔旅順。經過激戰,日軍於5月26日攻下了金州的南山地區,截斷了旅順俄軍的後援之路。5月底,日軍又佔領大連灣,獲得了新的補給基地。
佔領金州、大連之後,日第二軍向旅順挺進。俄國駐旅順口要塞陸防司令康特拉琴柯少將指揮俄軍頑強抵抗,加上俄軍佔據的有利地形,日軍攻勢受阻。日軍大本營命令第二軍北上作戰,另編成陸軍第三軍,由乃木希典大將統帥,以大連為基地,迅速向俄軍旅順要塞推進。從此,乃木的第三軍就在旅順攻堅戰中唱起了主角。
乃木希典是日軍名將,也是中國人民的兇惡敵人。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他擔任旅長,以很小的代價攻克旅順,並積極參與策劃了旅順大屠殺。到日俄戰爭爆發,他又來到了他10年前征戰的地方。他的對手,旅順俄軍總司令斯捷塞爾,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草包。俄國滿洲集團軍總司令克魯派特金見斯捷塞爾在前期作戰中迅速就丟失了許多要地,表現很糟糕,就用電報通知他,要他把指揮權轉交給要塞司令斯米爾諾夫,然後乘巡洋艦離開旅順。但是他卻把電報隱藏了起來,不加理會。可憐的斯米爾諾夫直到戰後才知道上級對自己的這一任命。
與厲兵秣馬、磨刀霍霍的日本的上下一心、精於用人相比,沙皇俄國腐朽的政治制度造成了許多庸懦無能之輩居於高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戰爭的結果。
旅順口是沙俄精心經營多年的海軍要塞,由雷區、電網、探照燈和上百個碉堡、炮臺構成了強大的防禦工事體系,俄國約有守軍5萬多人,炮646門,機槍62挺。而乃木的第三軍則擁有6萬人(後來不斷得到補充增強)、400門火炮(其中198門為攻城炮),機槍72挺。
8月8日、9日,日軍相繼攻陷旅順週邊的重要據點大孤山、小孤山。旅順形勢危急,俄國遠東總督阿列克謝耶夫海軍上將命令太平洋艦隊司令維特格夫特率艦隊突圍,撤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但維特格夫特膽小無能,遲遲不敢行動,在6月12日勉強率艦隊出港,碰到了東鄉的優勢兵力就馬上又縮了回來。8月10日,俄國艦隊再次突圍,但很快就被日本艦隊擊潰,維特格夫特中炮身亡。俄軍大亂,部分軍艦逃到中立港,被解除武裝,大部分軍艦又只得返回旅順港。
8月19日黎明,日本第三軍向旅順要塞發起第一次進攻。俄軍拚死抵抗。面對俄軍的堅固工事和強大火力,乃木決定採取「肉彈進攻」戰術,命令士兵以密集隊形反覆衝鋒。一個參戰的俄國軍官羅金記載道:日軍士兵就如「由活人組成的『山崩』,向我們滾滾而來。」日軍作戰非常勇敢,前仆後繼,踏著同伴的屍體,晝夜不停地猛衝。尤其是夜戰,頗為壯觀。機槍彈道如金蛇狂舞,縱橫交織,俄軍用探照燈照射戰場,用步槍、機槍、火炮把日軍一片一片地撂倒。日軍屍山血河,卻進展極微。5天中日軍傷亡 1萬5千人以上,不得不停止進攻。
9月 19日,日軍發起第二次攻勢。從這一次,日軍才開始進攻西線的203高地,但它也只是幾個目標之一而已。乃木並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他更為關注的倒是東線的幾個據點。203高地因為海拔203米而命名(俄軍稱之為「高山」),是旅順要塞的最高制高點,也是最關鍵的陣地。軍事史家富勒評價道:「我們若記得乃木在1894年,曾經有過佔領旅順的經驗,那麼他在以前不曾注意到203高地,實在不能說不奇怪,因為他應該知道從這個山頂上,是可以看到港中的全貌,所以它實在是俄軍全部防禦體系的總樞紐。」經過4天激戰,日軍損失6千人,只佔領了長山和一些工事,沒有攻下203高地。
10月15日,在經過了漫長的拖延之後,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開始啟程增援遠東戰場,更名為第二太平洋艦隊。消息傳來,日本十分不安。倘若這支艦隊與太平洋艦隊會合,實力將超過日本海軍,勢必嚴重威脅日本的海上交通線,戰爭形勢將發生不利於日本的逆轉。日軍必須在波羅的海艦隊到來之前殲滅在旅順的太平洋艦隊主力。與此同時,在遼陽、奉天(瀋陽)前線的俄軍已增加到21萬人,而日軍只有17萬人。日軍也無力再對俄軍組織攻勢。於是日軍停止了在奉天前線的攻擊行動,集中全部後備力量,增援乃木,主攻旅順港。
10月30日,乃木發動第三次進攻,又失敗了。此後日軍加緊進行坑道作戰,在俄軍的據點下進行爆破。而俄軍也針鋒相對,以坑道對坑道,以爆破對爆破,雙方在看不見的地下,在充滿灰塵的坑道裏拚死搏鬥。
11月26日,日軍對旅順組織第四次進攻,戰鬥異常激烈。剛開始的兩天,乃木仍然集中主力部隊攻打東線的松樹山堡壘和東雞冠山炮台,死傷慘重,苦戰不下,終於改變策略,傾5萬兵力進攻西線的203高地。日軍「肉彈攻勢」又一次表現出了其瘋狂可怕。這是整個旅順攻堅戰的高潮,也是最殘酷的一場戰鬥。日軍向203高地發射炮彈1.1萬餘發,山頂被削平3米,草木無存,岩石被打得粉碎。日軍最大的障礙是鐵絲網,每到鐵絲網他們總是成片地倒下。羅金說:「他們(日軍)瘋狂也似的打下去,直到筋疲力盡,喪失了知覺時為止,整個的營從地面上被掃除了。」「這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戰鬥,而是人類與鋼鐵、燃燒著的石油、炸藥和屍臭等的鬥爭。」屍體堆積四五層,填滿了北坡壕溝。眾多殘缺不全的屍體堆在狹小的空間之內,又無法下運,皮膚發綠,惡臭難聞,日本人的死相十分難看。
經過7晝夜鏖戰,日軍以傷亡1萬 6千人的代價,於12月5日終於佔領了203高地。在佔領這個制高點之前,日軍炮兵對旅順港內的俄國軍艦只能「盲打」,此時日軍一佔領高地,整個港口盡收眼底,馬上用電話指引後方的重炮,對港內的俄軍艦艇進行了毀滅性的精確打擊。一天之內,俄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艦幾乎全部被擊沉,只有戰列艦「塞瓦斯托波爾」號和7艘小艦倖免於難。
至此,俄軍大勢已去。12月15日,旅順防禦戰的核心人物——旅順陸防司令康特拉琴科少將中炮陣亡,他的職務由福克將軍接替。福克與旅順俄軍總司令斯捷塞爾一樣,都是大草包,兩人都打定主意投降。12月29和31日,日軍先後攻佔了旅順東北的二龍山和松樹林等炮臺。當時港內俄軍尚有3萬2千人,其中有作戰能力的有1萬5千人,還有610門大炮,20萬多發炮彈。但是,斯捷塞爾不顧其他俄軍將領的反對。在1905年1月1日派軍使去日軍那裏請降。消息傳來,激起俄軍官兵的強烈憤慨。他們憤怒地鑿沉軍艦,炸毀物資倉庫、工事和彈藥,爆炸聲和大火繼續了一整夜。5艘雷擊艦和4艘快艇在要塞投降時衝出了日本艦隊的封鎖圈,逃到了中國其他港口。
1月2日,旅順俄軍與日方正式簽訂了投降書。日軍佔領了旅順。
旅順戰役進行了 5個月之久,日軍參戰人數約有13萬6千人,傷亡6萬2千人。俄軍陣亡2萬1千人,還有3萬3千多人當了俘虜。 旅順口的失陷,使日軍完全掌握了制海權,日俄戰爭發生了重大轉折。斯捷塞爾先是隱匿上級命令,拒不交出指揮權,最後又主導投降,給俄國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俄國軍事法庭判處斯捷塞爾死刑,後改判10年有期徒刑。
在攻克旅順之後,乃木的第三軍從要塞的泥潭中解脫出來,被用於增援北方的奉天前線。結果日軍在日俄戰爭中最大的會戰——奉天戰役中,以30萬人對31萬人,擊敗俄軍,奪取了奉天,俄軍被迫後退。1905年5月27日,東鄉海軍大將又指揮聯合艦隊以逸待勞,在對馬海峽一舉全殲了歷時7個月、遠航18000海裏趕來送死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至此,俄國敗局已定。
旅順攻堅戰是日俄戰爭中持續時間最長,戰鬥最激烈的一場戰役。從純粹的軍事學角度來看,在當時,它對於海戰、港口防禦戰、登陸戰、攻堅戰、要塞防禦戰等作戰模式都提供了新的樣本。
日本取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準備充分,先機制敵,突然襲擊;重視奪取和掌握制海權,海陸協同密切,從兩個戰場封鎖和殲滅俄國太平洋艦隊;內部團結,指揮統一,後方近;士氣高漲,作戰勇敢,指揮官訓練有素。而俄國則實際上缺乏必要的戰爭準備,後方遙遠,運輸能力低,後勤保障混亂;許多高級指揮官能力低下,消極避戰,加之作戰指導上令出多門,內耗大,種種原因導致了最後的失敗。俄國人通過旅順之戰認識到,瀕海要塞只有當其守備部隊與海軍和陸軍組織緊密協同時,才能堅持長期戰鬥。
在戰鬥中,許多新的兵器也驗證了它們的作用。在海上首次使用了雷擊艦。間接瞄準的大口徑火炮對於要塞的破壞作用,比從前要加大了許多,炮兵變成了陸軍的主要兵種。迫擊炮和探照燈也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先進的彈倉式步槍、馬克沁機關鎗在這次戰役中也都有上佳表現,使得步兵火力的發射速度和密度都大幅度增強。尤其是機關鎗,給進攻者造成了極大的傷亡。陸軍戰術由此必須產生重大改變,進攻衝鋒是極其不利的,而擁有堅固工事和機關鎗的防守一方,則可以以比較少的兵力來維持一個比較寬廣的正面。10年後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由於這個原因陷入了曠日持久的塹壕陣地戰,使得德國速戰速決的意圖遭到失敗。直到坦克出現,才打破了馬克沁機槍在戰場上的統治地位,進攻重新又成為取勝的法寶。
面對俄軍火網,乃木希典以野蠻殘酷的「肉彈」戰術,不顧士兵的巨大傷亡,最終才獲得慘勝。乃木只是忠勇而已,一味發蠻用強,不懂得尋找關鍵的突破點,以巧制敵,所以算不得一流的軍事家。他的兩個兒子也都在日本陸軍中,參加了旅順爭奪戰。長子乃木勝典在金州南山戰役中戰死。當時乃木希典命令不要舉行葬禮,待父子三人皆戰死,再合葬一處。11月30日,在最殘酷的第四次進攻中,他的次子乃木保典又被俄軍打死在203高地北坡。乃木為他的「肉彈」戰術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慘重。這還沒有完。1912年明治天皇病死,乃木希典與妻子一起剖腹自殺,為天皇殉節。這個死硬的軍國主義分子,全家死光光,由此被日本統治階級尊為「軍神」,他們父子的「光榮事蹟」也被當時的日本人所傳頌。
打敗俄國後,日本一直佔領旅順達40年之久。直到1945年蘇聯紅軍攻入中國東北,俄國人才又趕跑日本人,重新佔領旅順,為當年的先輩們報了一箭之仇。蘇聯強迫蔣介石政府的代表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規定將旅順口作為蘇聯海軍的基地,為期30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我國海軍非常殘破而弱小,駐旅順的蘇聯海軍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幫助中國防範美國入侵的作用。1955年5月,根據
兩國的協定,蘇聯軍隊才最終撤離旅順口。至此,旅順為外國軍隊所佔據、駐留的歷史才終於結束了。
對於中國人來說,旅順爭奪戰,乃至整個日俄戰爭,都是心頭難以抹平的創痛。日俄戰爭是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瓜分中國,在中國東北地區進行的戰爭,可是腐敗至極的清政府無力阻止,竟宣佈「局外中立」。在戰爭中,我國無數無辜平民慘遭戰火荼毒,家破人亡,死傷慘重。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國家要強,就不可不加強國防。像日本那樣瘋狂備戰,窮兵黷武,以鄰為壑,侵略擴張,固然最後只能自取滅亡;但若一味苟安,粉飾太平,毫無危機意識,結果也必定會遭到帝國主義強國的淩辱。
一百年過去了,黃海的波濤早已洗刷盡了侵略者卑污的血跡。在東昇的旭日之中,強大的中國海軍守衛著滄桑的旅順港,守衛著廣闊壯美的海疆。面對著今天的國際局勢,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海權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如今,中國海軍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牢記屈辱的歷史,迎接新的挑戰,迎接萬里海洋的呼喚。
註:203高地,今天的一些地圖標高為206。戰後乃木希典取其諧音,給它命名為「爾靈山」。我們今天稱之為「猴(後)石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