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3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77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王昭素,宋朝酸棗(今河南延津)人。不但學問淵博,博通“九經”,精研老莊、《詩經》和《易經》,其為人敦厚,不慕榮利,樂善好施。
不重利,德行化人心
王昭素的家中有一頭驢子,有很多人都來向他借驢用。因此,王昭素要外出時,總是先問僕人:“外面有沒有人來借驢呢?”如果僕人回答說:“沒有。”王昭素才放心出去。因為他怕自己外出了,來借驢的人會找不到人。
王昭素每次買東西,從未與人講價還價,也不爭論價格高下。縣裏人都說:“王先生購買東西從不還價,我們也不能向他要高價。”
有一回,王昭素整理所居住宅時,用有香氣可供玩賞的櫞木堆積在門中。晚上,有盜賊挑開門準備盜竊椽木,昭素發覺了,並沒有作聲,反而將椽木丟到門外。盜賊見此情景,非常慚愧的離去了,從此鄉里再也沒有了盜賊。
不求名,君民齊推崇
王昭素自小好學不願做官,品行卓絕,受到鄉里人所稱讚。他常聚集四方學子,親自教授他們。鄉里人若發生爭執,他們大都不去找官府理論,反而找王昭素來解決。由此可見,人們對王昭素的尊敬。
王昭素70多歲時,早已是德高望重之人。有一回,宋太祖趙匡胤便向王昭素請教治世養身之術,王昭素告訴他說:「治世莫若愛民;養身莫若寡欲。」何以言之呢?蓋民為邦本,本固則邦寧。故治國之道,莫如愛民也。而欲為身之害,害少則身安。故養身之道,莫如寡欲也。而人主愛身,乃可以愛民;而安百姓,終可安其身也。
太祖愛他說得有理,便將這兩句言語,書於屏風及幾案上,以便時時警省不能遺忘也。這便是有名的「受言書屏」的故事。
後來,宋太祖希望王昭素可以留下來為官,但王昭素淡泊名利,志不在此。宋太祖於是授其為國子博士(最高學府國子學中的教授官),賜茶藥及錢二十萬,讓他回家養老。王昭素安享高壽八十九歲,卒於家中。
文出:文化生活藝術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