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59|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分享] 孔子的餐具(6p) [複製連結]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遊戲王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PC王者勳章 家庭生活顧問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熱心助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7-12 20:11:5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爵」,就是古代的酒杯,有三支腳,為的是方便加熱,杯口有兩小柱,據說是為了讓酒永遠喝不完,含有飲酒要節制的意思,不過那兩根看起來應該蠻礙事的,會讓你在喝的時候卡在臉上。
孔廟行三獻禮,所以祭孔時會放三個爵。

 
「鐙」ㄉㄥ,孔子專用,孔廟其他受祀先儒皆不可用,內裝只有孔子才能享用的「太羹」,也就是用牛肉熬煮成汁的一種料理,不加調味料,
靠的是食物本身的氣味,據說上古時代只有帝王才能享用,由此也可見孔子地位之崇隆,雖未曾身穿龍袍,實乃「萬世素王」。為怕食物變涼,上面有蓋子。

 
接著是「鉶」ㄒㄧㄥˊ,共有兩盤,放在「鐙」之左右,有極短的三足和兩耳,但部分孔廟形制不同,例如新竹孔廟,「鉶」的足不見了!
「鉶」中裝的是「和羹」,用羊肉和豬肉熬成汁並加以調味,還加入了蔬菜,一樣須加蓋以免變涼。

 
  其次為「簋」ㄍㄨㄟˇ,圓形有蓋子,試拿了一下重量還蠻重的,祭孔時用兩個,一個裝「黍」,是大黃黏米所煮之飯;
另個裝「稷」,不黏的黍稱為「稷」,五穀中最貴重者,「黍」與「稷」兩者合稱「正饌」。亦加蓋,作用一樣是保溫。

 
「簠」ㄈㄨˇ,方形有蓋,重量也很重,一樣用兩個,一個裝「稻」,一個裝「梁」,類似粟的植物,「稻」、「梁」是古代貴族之主食,兩者合稱「加饌」。
以上「簋」、「簠」所裝之物就像現在我們吃的飯一樣,祭孔光飯就有四種,實在很豐盛。

 
上圖用竹子編的稱為「籩」ㄅㄧㄢ,像現代酒杯的是「豆」,豆這個字其實就是此種器物的象形文字,「豆」用來裝有湯汁的菜餚,「籩」用來裝乾燥較無水份的菜餚,祭孔時各有十道。
祭孔開始後,就會把這些餐具的蓋子揭開,撤饌時再蓋回去,造型優美的餐具,配上精心準備的菜餚,更能顯出祭孔大典的用心。
大家大概會有些疑問,怎麼沒有筷子,據考證,孔子時代還沒有筷子呢!是用手抓著吃的。


資料來源:樂風的民藝筆記


《 本帖最後由 冰琉塵 於 2010-7-12 22:40 編輯 》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1 + 2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7-12 22:23:52 |只看該作者
看完這篇詳細的解說~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子的講究阿~
感覺上又上了一堂文化歷史的講座~獲益良多~
真是太有趣了!!!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5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7 16:2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