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23
- 最後登錄
- 2021-9-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480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71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該讓孩子繼續打球,還是讓他們升學唸書?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少棒選手的家長;面對可能影響未來一生的抉擇,這條「打,不打?」的二選一分叉路,總讓關心孩子的家長難以決定。
以忠孝國小少棒隊楊家豪為例,楊家豪在棒球場上表現不俗,本屆小馬聯盟亞太區少棒賽也有好成績;然而他不只是棒球打得好,學校課業也是名列前茅,更在球隊出國比賽時擔任翻譯,幫忙與外國海關溝通。
楊家豪允文能武的表現,也讓父親楊忠偉有感而發。「孩子要畢業了,不過他之後不會繼續打棒球,因為我們不知道孩子在棒球路上能走多遠。」楊忠偉說:「當然孩子喜歡棒球,未來還是能以不同方式參與,像是當翻譯或是球探,但是在選擇上還是很不容易。」
楊忠偉透露,其實把郭泓志當偶像的楊家豪,心中很早就有旅外的夢想,左投的他也相對有優勢;不過台灣的棒球環境在多元發展上尚未成熟,許多選手的棒球生涯都因傷在高中時期止步,未來兩頭空,讓家長實在難以放心地讓小朋友繼續站在球場上。
1979年在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對義大利演出6局連續18K的「完全三振」的陳昭安,即是台灣棒球環境下,最典型的犧牲者;只有讓小選手放心逐夢,台灣體育圈才能更蓬勃,而這也是許多家長共同的心聲。
感想:國內體育基層真的做的很好,尤其是棒球,但是往後卻很難繼續逐夢,這也是政府所給予的配套不夠完整,讓家長很不放心,小時候在球場上大放異彩,但是大了以後也只能當作美好的回憶,而不是邁向MLB繼續逐夢,這真的是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政府何時才會真正的重視在體育這一塊,這也是家長所希望見到的,讓孩子的路走的安安穩穩,這不就是做父母所希望見到的,萬一能給更多環境,讓家長覺得有希望有個寄託,這樣體育才會更蓬勃發展,而不是讓球迷甚至球員失望,而遠走他鄉。 |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