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5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窗下思潮】物的歷史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7-21 16:10: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我們所能感知的歷史,其實是「物」的歷史,透過具體存在的物件,人們試圖重塑、想像消亡的過去。聽起來似乎有點玄,我們也只是小心翼翼地將如灰的時間,從器物上緩緩撣落,然後進行收集、重組、還原的工作。

因為物,歷史的存在得以彰顯。漢代存在於陵墓中的簡帛,秦是屹立於風雨的長城,殷商化為一片片甲骨與一座座青銅器,北京人的遺骨則訴說一個從黑暗走向用火的光明時代。

如果一一細數,不難發現,先秦的歷史就是物的發現史、建構史。誰也無法否認,二里頭文化尚未出土前,「夏代」是否存在也曾備受懷疑。到了當代,透過科學儀器,我們檢測文物的年代,同時也檢測歷史本身。

可能你會追問,那麼漢代之後呢?人們用什麼方式建構歷史,答案依舊是「物」。當人事如煙,比肉體更為堅固的物,為我們證明古代,然而愈趨向近代,歷史卻喜歡巍顫顫地在紙頁間流轉,此時,歷史是字。「字」是「物」,一種曾讓「天雨粟、鬼夜哭」的發明。字構成史書,而「史書」會腐朽,文字卻不朽,比武器更堅硬地褒貶著人物、比春風更滋潤地撫慰著人心

不過,二十世紀以降,「解構主義」盛行,人們自我解構的方式,便是一邊追逐流行、高倡「拜物」,一邊又讓文字成為娛樂與消遣,讓它們在網路世界恣意漫遊。層出不窮的「新物」,隱然說明急於淘汰「舊時代」的不安全感;戲謔無謂的文字,又側面點出心靈的空虛。在此前提下,未來會以何種「物」的型態保存,頓時成為有趣的課題。

總認為,「物與歷史」的複雜關係裡,潛藏著某種祕密,令人深感好奇,但至今仍未理出頭緒。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0 16:0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