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3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77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1926年,中國現代史上發生了“三一八慘案”。當時的北洋政府是段祺瑞執政。在官邸前鎮壓徒手請願的學生,打死47人,傷200多人,死難者中有一名女學生叫劉和珍,魯迅為此寫下沉痛的悼文,中國學生都是學過的。
“三。一八慘案”發生後,中國知識份子和媒體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社會良知,用同仇敵愾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周作人、林語堂、朱自清、蔣夢麟、王世傑、聞一多、梁啟超(剛剛動過手術、正在住院)、許士廉、高一涵、楊振聲、淩叔華 等著名知識份子紛紛譴責段祺瑞政府;劉半農作詞、趙元任譜曲的哀歌唱 遍京城;魯迅先生更是激憤不已,為此而終止正常創作,就此慘案連續寫 了七篇檄文,名垂青史的悼文《紀念劉和珍君》便是其中之一。
當時,諸多媒體加入譴責屠殺暴行的行列,如《語絲》《國民新報 》《世界日報》《清華週刊》《晨報》《現代評論》等,特別是邵飄萍主持的《京報》,大篇幅地連續地發表消息和評論,廣泛而深入地 報導“三。一八慘案”真相,在慘案發生後的12天內,就連續發表了113篇有關“三。一八慘案”的消息、評論、通電,《京報。副刊》也發表了有關文章103篇。
慘案發生後,北京各高校和大學校長、教授也紛紛譴責段祺瑞政府的。時任北大校長的傅斯年在昆明見到對慘案負有直接責任的關麟征,傅斯年第一句話就是:“從前我們是朋友,可是現在我們是仇敵。學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殺害了他們,我還能沈默嗎?”1926年3月23日,北京各界人士、各社會團體、各學校齊聚北京大學大操場,為亡靈們舉行萬人公祭大會。北大代校長的蔣夢麟在會上沉痛地說:“我任校長,使人家子弟,社會國家之人材,同學之朋友,如此犧牲,而又無法避免與挽救,此心誠不知如何悲痛。”他說到這裏竟潸然涕下,引得“全場學生相向而泣,門外皆聞哭聲”。
強大的民意壓力也啟動了半死的國會和司法,曾被譏為“花瓶”的國 會也破天荒地召集非常會議,通過了屠殺首犯“應聽候國民處分”的決議 ;京師地方檢察廳對慘案進行了調查取證並發表正式檔認定:“此次集會 請願宗旨尚屬正當,又無不正侵害之行為,而衛隊官兵遽行槍斃死傷多人,實有觸犯刑律第三百十一條之重大嫌疑。”由此可見,當時中國,還多少有些議會政治和司法獨立。最後,國務院總辭職,段祺瑞執政頒佈“撫恤令”。
儘管如此,也沒有最終保住民心盡失的政權。因為,對於一個政府來說,一旦向徒手的青年學生與平民百姓開了槍,不僅踐踏了為政之德的最低底線,也越過了維護社會秩序的法治界限。正如周作人在《為三月十八日國務院殘殺事件忠告國民軍書》中所言:屠殺學生和平民的政府,“同情、信用與期望之損失是無可估量,也無法挽救的”。所以,在屠殺發生後不到一個月,段祺瑞政府就在遍佈全國上下的抗議聲中於1926年4月倒臺 。而國民黨北伐之所以迅速成功,除了軍事上獲得蘇聯的大量支持之外, 國民黨相對于軍閥政權在政治道義的優勢,也是其取勝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說,段祺瑞政府的合法性資源,已經因“三。一八慘案”而喪失殆盡。
儘管,當年的北洋政府是軍閥政權,段其瑞本人也是著名軍閥,其執政時期的**和亂相頗受病垢。然而,段祺瑞執政在知道政府衛隊打死徒手請願的學生之後,隨即趕到現場,面對死者長跪不起,之後又處罰了兇手,並從此終生食素,以示懺悔。
文出:歷史迴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