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屏跡東湖上五律條幅
屏跡東湖上。 翛然與世疏。
故交深筆研。 問訊及樵漁。
籬菊經霜後。 園蔬過雨餘。
未全貧客供。 命駕莫躊躇。
款─白毫菴道者瑞圖
印─張瑞圖印放鶴亭 張瑞圖(一五七零~一六四一),字無畫,一字長公,號二水,又號白亳庵主,晚號果亭山人,福建晉江人,明萬曆三十五年(一六零七)進士,殿試第三,授編修,積官少詹事兼禮部侍郎,以禮部尚書入閣預機務,官至建極殿大學士,崇禎帝即位,揭魏忠賢之奸,瑞圖懼而引矣歸,因嘗為忠賢書生祠碑,被列入逆案,坐贖徙為民。
擅長行草書,書法奇逸,挺拔蒼勁,氣勢磅礡,尤精大書扁額,山水畫學黃公望,蒼勁有骨,桐蔭論畫,云 瑞圖書法奇逸,鍾王之外,另闢蹊徑,梁巘評書帖云 張瑞圖行草初學孫過庭書譜,後學東坡草書醉翁亭,瑞圖開晚明書擅革新之風,為當時之勇於創新者,與董其昌齊名,有,南張北董 之稱,與邢侗,董其昌,米萬鍾齊名,時稱,晚明四大家。對日本書壇影響甚大,被稱為水星著有白毫庵集。
《賞析》
晚明書家談氣劫磅礡者,當以張瑞圖為最,其連綿草書亦不若王鐸,須以二王為範引,來帶著思緒行走,他是將二王,蘇,米諸家的結構抽離出來,使起筆側入,直壓而進筆陣之中,直入平出,瞬間回折,而且所回折的角度,都屬強勢的銳角,使形體的尖銳緊張度,達到空前的極致,強大的運行推力做後盾,又將行距放到很寬,使這個緊壓的瞬爆張力,如排山倒海的景象橫行無阻,這在他六十歲以前的作品中處處可見,六十歲時被列入,逆案,,坐贖徙為民後,風格明顯有很大改變。
這件作品當為六十二歲以後所寫,這時可能因為劾官為民,跋扈風光不,再輾轉至作書心境和表現,也可能為平靜和緩,是否因此用純靜的心寺接觸。
轉載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