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75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25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易》學和陰陽五行思想對道教的影響巨大。
第一, 陰陽五行理論與道教教義
戰國末期的方士鄒衍將陰陽學說合五行學說結合起來,形成了“五德終始”理論,並運用這種理論構造了方仙道的宇宙構成論、歷史觀、形解銷化之術及依附於鬼神之事的理論。先秦的方仙道乃是道教的前身,故而道教從其思想根源上講,早已與陰陽五行說有密切關聯。漢代的方仙道家們更是不斷的將陰陽五行學說運用到道教的教義之中,最明顯的體現是《太平經》的出現。《太平經》就是“以陰陽五行為家”的道教經典,陰陽五行說是《太平經》的主要理論基礎。認為:陰陽五行體現天道之理則,恒常 不變,人須絕對順從,不可失其道。“道無奇辭,一陰一陽,為其用也。得其治者昌, 失其治者亂;得其治者神且明,失其治者道不可行”。一陰一陽之理,遍于天地,為道 之用。事無大小,皆守道而行,故無兇。今日失道,即致大亂。故陽安即萬物自生,陰 安即萬物自成。陰陽之關係可互生互變,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相得,道乃可行。其他如《老子想爾注》、《周易參同契》等,莫不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
第二, 陰陽五行說與道教神仙譜係
陰陽五行的思想影響到道教的前身之——古代宗教,古人對崇祀之神賦予“陰陽”、“五行”的屬性,網路了神靈世界。這種思想被道教完全的保留了下來。如道教崇奉的東華帝君與西王母,亦稱木公、金母。《太平禦覽》卷六六八引《集仙箓》曰:“木公、金母者,二氣之祖宗,陰陽之原本,仙真之主宰,造化之元先,凝氣成真,與道合體”。又如真武大帝(或稱玄武大帝),在道教神仙體系中是職司北方的神(北方在五行中屬水)。道教的這種具有陰陽無形屬性的神還體現在身內神上。道教據“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神學思想,認為人體也是個小天地,天地間有的神靈在人體內都有對應的存在。天上有上帝及陰陽、五行之神,人體有“心君”及左陰右陽、五臟五行諸神,天神與人體內諸神的陰陽屬性相類相通。
第三, 易學思想與道教的關係
道教運用易學的思想和符號系統來說明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並通過這種變化來指導人體的修煉,以達到與自然的和諧同一;同時針對社會的治亂提出相應的變通之道。其中人體的修煉與易學思想(主要是漢代易學)結合的最為緊密,突出的表現體現在《周易參同契》中。《周易參同契》是流傳至今的道教丹鼎修煉最早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著作。其中心思想是運用《周易》揭示的陰陽之道,參合黃老自然之理,講述爐火煉丹之事,後世的內外丹經莫不以此經為認證的根本。
從方術儀式來看,道教的符箓和內外丹術皆和《易》學密切相關。符箓是一種似字非字的圖形,道教認為它“可譴鬼役神”,“鎮魔壓邪”。道教依《易》造符箓,《道藏》中保存不少以卦命名的符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