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76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29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武當道教的由來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這裡重巒疊嶂,山峻水清,岩洞幽邃,林木茂盛,景色奇麗,是理想的“神仙窟宅”;這裡自古就是巫風盛行的地區,是荊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而荊楚文化是道教的主要源頭之一;這裡與道教的發源地古巴蜀地區非常接近,深受道教影響,很早就成為中國的道教名山。
一、武當山早期的道士或隱士
早在漢代武當山就有道士或隱士的活動,著名者有尹喜、戴孟、馬明生、陰長生等,他們大都屬於早期的丹鼎派,隱居深山,收徒傳道,開始形成若干神仙道教團體。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不止,士不安居,民不聊生,社會苦難不堪。在此社會背景下,到武當山修煉、學道、隱居者也明顯增多。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的《玉匱記》載雲:“太和山形,南北長高,大有神靈,棲憑之者甚多”。這一時期的著名道士或隱士有謝允、山世遠、尹軌、徐子平、劉、翟煒等。謝允、山世遠、翟煒等是上清派的著名道士;其他道士則派系不明。他們或誦經授徒,或隱居修道,或辟穀服術,或採藥煉丹,在社會上都有一定影響。
二、玄武崇拜的興起
玄武起源於“四象”。“四象”即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是遠古人類崇拜的威武而有靈性的動物神。道教誕生後,廣泛吸收民間信仰的神靈,玄武與青龍、白虎、朱雀一起被納入道教系統。古人最初是以北斗為天極,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認識到北斗七星不僅是夜間指示方位的極好標誌,而且是指示天時節令的魔杖。後來隨著人們對北極測定及認識的深入,逐漸以北極星取代北斗成為天極的標誌,並對北極星極其崇敬。道教很早就設立北極紫微大帝,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和四時氣候。而作為北方星神的北宮玄武,約在五代之前已被納入北極紫微大帝神係,並逐漸脫離四象系統,成為紫微大帝的四大神將之一,受到特別的崇拜。
三、唐朝五代道教在武當山的發展
唐朝對玄武已極為崇拜。《玄天上帝啟聖錄》卷二《歸天降日》雲:唐代武則天朝有門下侍郎裴濤奏聞,謂夢見太上老君告之雲,北方真武合注下界,寄胎降世于其家。後果然發現其子裴仲方乃真武化身。仲方應時坐化,其肉身被仙使用銅棺裝載,向武當山冉冉而去。則天授其為“武當山傳道真武靈應真君”。“真武”即“玄武”,宋真宗為避所尊聖祖趙玄朗之諱,改“玄武”為“真武”。唐代在武當山隱居的道士有姚簡、孫思邈、呂洞賓、陶幼安等。到唐末,武當山被正式列為道教第九福地。它表明,武當山作為道教名山,在唐末已有了較為顯著的地位。五代時,武當山有陳摶等人隱居。陳摶是五代北宋著名的道教學者、詩人,學識淵博,著術頗豐。其在武當山的道教活動,大大促進了武當山的道教發展,為武當道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四、武當道教的正式形成
北宋以來,社會上己瀰漫著濃厚的道風仙氣,玄武信仰己根深蒂固,加上北方邊患不息,而真武是北方之神,司命之神,統治者希望借助真武神的幫助,以求得國家安寧,皇位穩固,因此,對玄武神極其重視。據史所載,從宋真宗至宋理宗,皇室給玄武所加封號達十六字之多,奉祀真武神持續三百餘年。此時期出現了大量的真武經典著作,如北宋時的《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真武啟聖錄》等,南宋時的《真武靈應大醮儀》、《玄帝實錄》、《北極真武普慈度世法懺》等,修復了五龍觀、紫霄宮等宮觀,還出現了五龍派等道教組織。與此同時,玄武在民間也有了更深的信仰。宋代道經和史志筆記等文獻中,記載了許多民間信仰崇奉真武的事例,如:《啟聖錄》記載了100余件,夷堅志》記載了10余件,《道家金石略》等著作也收集了大量的有關信仰真武的宋代碑刻。信仰真武者有官僚、將士、儒士、市民、農民、巫師、術士、甚至有僧人、娼妓等。
考查宋代武當山的道教可以發現,它已形成了對真武的特定信仰;它已有了如《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真武靈應大醮儀》等自己的道教經典;它已有了以重視內丹修煉、擅長符錄、齋醮、雷法等為特點的自己的道教活動;已有了五龍觀、紫霄宮等自己的本山宮觀及五龍派等自己的教團組織。根據這些方面,我們可以認定武當道教在宋代己經形成。之後,武當道教經歷了元代的大發展和明代的鼎盛,至今經久不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