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南
三 協 境
☆~金 華 府~☆
主 祀
關 聖 帝 君
李 馬 黃
三府千歲
清 水 祖 師
台南金華府供奉的神明主祀為關帝聖君,從祀關平、周倉是一個群體;另外配祀有李府千歲、馬府千歲、黃府千歲、福德正神、中壇元帥,其中關帝聖君、關平、周倉、福德正神、中壇元帥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神祇不再贅述,就以李府千歲、馬府千歲、黃府千歲作為探訪金華府建物以外的第二主題。
根據廟方資料顯示:
李府千歲
為文曲星轉世,姓李名辛陽字太白,是屬五府千歲十二瘟王系統,而非五府千歲中之李府千歲(註一),原是出巡王爺來金華府當客王,後來就常駐於此,其封號為「辛白 理察陰陽總代巡」。
馬府千歲
為武曲星轉世,出生於清康熙年代,姓馬名陵,福建漳州人氏,昔時為海上經商人士,在海上因故身亡,經金華府開基文衡聖帝渡化後,因與府城許家弟子有因緣,經奉玉旨至北勢街金華府奠基,封號「武闕」。
台南金華府的武闕馬府千歲,是掌管台灣府城廟宇代天巡狩王船出港的神明,握有代天巡狩王印,昔時有王船要出海的廟宇,都須先來金華府奉香呈文上告,經核准應杯方可鑒印通行,再經運河到安平港出海,馬府千歲之地位如同現在海關的署長。金華府即是清代五條港(註二)掌管神界的海關。
黃府千歲
僅知為客王落腳金華府後,就在此駐蹕,其餘資料不明,若有知道之先進,請給予指教。
有一次在聚會中談論到台灣民俗信仰問題,好友提出他的看法,大家認為頗為中肯,現節述如下:
中國漢民族是個多神信仰民族,從日、月、山、川、雷、電、水、火、動植礦物、小說人物、去世之對國家社會有功或善心人物、不知名之無主屍骨等均可立祠建廟奉祀。最早期是將無形神祇擬人化,後來是將人物神格化,最後再將神明人性化。
一、 擬人化:最早對大自然現象及未來的未知產生敬畏,與對自
然界萬物的感恩,將各現象及萬物均賦予神格,後
來更雕塑人形神像膜拜。
二、 神格化:從對國家社稷有功到善心照顧鄉里人士,在他們死
後人們心懷感激和懷念,並希望他們的義舉和善舉
死後能夠繼續照顧黎民百姓,於是雕塑神像供奉。
三、人性化:將社會習俗融入信仰神明之中,讓神祇更接近民眾,因而產生神明娶妻生子的說法。
這些在過去君權與神權時代,君王提倡宗教,具有穩定權力鞏固地位的作用;民間則有精神寄託,教化民心的效果。所以現代對於所有宗教,人人應該存著「信而不迷」的態度,畢竟自己不努力,任何宗教的神都幫不上忙。
五府千歲中之李府千歲略歷
李府千歲諱大亮,涇陽人,文韜武略,素有大志,忠肝義膽,仁民愛物,深俱人溺己溺之精神。六世紀初葉,隋煬帝君臨天下,荒縱無道,徭役頻興,賦稅繁苛,賊寇聚集,於是朝政日非,天下大亂,盜賊蜂起,民不堪命。竇建德、楊玄感、李密、王世充等相繼起事,戰火漫延,燒殺搶掠,百姓水深火熱,烽火遍燃中原。李公大亮連絡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等四人,結為生死之交;眼見半壁河山,遍地哀鴻,生靈塗炭,不惜變賣家產,賑恤百姓,召募鄉勇,保護家園。
公元六一七年,唐高祖李淵入關,群起響應,相繼來歸。唐高祖武德初年,李公大亮鎮守土門,胡人侵寇邊境,李公足智多謀,不戰而屈人之兵,佈好攻守陣勢,單騎匹馬,前往胡人營地,曉以禍福利害,終使胡人感佩。李公智勇兼備,化干戈為玉帛,弓不上弦,刀不出鞘,兵不血刃,平定胡人擾亂;高祖聞訊嘉許,乃召拜李公為金州總督司馬,不久擢遷安州刺史,池、吳、朱、范等四人,並授中郎將,折衝都尉。
武德五年(六二二),高祖令李公以安撫使名義,偕同池、吳、朱、范諸公,平定廣州、巴東流寇。諸公經過九江,適遇輔公祏反叛,遂以計策擒獲,高祖嘉勉功勳,各賞賜百名奴婢;諸公心地仁慈,以奴婢亦為衣冠子女,不忍其淪為賤隸,過著非人生活,乃賑予金錢,送給衣物,將其放歸之。中國自古以來,達官豪族富室,蓄養奴僕蔚為風尚,諸公不拘泥於習俗,此種視物類平等,仁民愛物之風範,不獨遣放的奴婢感激,天下百姓亦為之歌功頌德。
唐太宗貞觀時代,李公出任交州都督、涼州都督、太府卿、西北道安撫大使、劍南道巡省大使、左衛大將軍、右衛率、工部尚書、晉爵武陽公。貞觀八年(六三四),以且末道行軍總管,偕同池、吳、朱、范諸公征伐吐谷渾,在渾濁山大破蕃兵;貞觀十五年,任靈州道行軍總管,在真諾水大破薛延陀。貞觀十六年,突厥思結部寇擾邊境,池、吳二公領兵,與衛國公李靖,兵分三路夾擊,平定邊患。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御駕親征高麗,召旨李公與宰相房玄齡,為京師留守。
諸公為國為民,屢建功勳,天下百姓,歌功頌德,朝廷以「仁、忠、智、略、勇、義、孝、禮」諸事褒揚,其立身行事,公忠體國,忠貞亮節,足以為典範。五府千歲忠節慈惠,仁民愛物的風範,長久深植人心,故當其昇化後,民間感念恩澤,上蒼感其神格,超授顯秩,代天巡狩,捍禦蒼生,護國佑民。中國社會崇尚禮教,對於立德、立功、立言之人,立祠奉祀,即所謂「生而為英,死而為神」的偉人崇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