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4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唐代女道醫胡愔及其道教醫學思想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9-3 02:41:3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唐代女道醫胡愔及其道教醫學思想 作者:蓋建民


隋唐時期,隨著道教修仙模式逐漸由外煉轉向內修,道教與醫學關係日益密切,許多道徒都更加自覺地將道教修煉方術與醫學理論緊密結合起來,援醫入道,運用傳統醫學的臟象、經絡、氣血津液學說及診斷理論來指導內煉養生,其中以唐代女道士胡愔最為典型。

胡愔,精通中醫理論,乃有唐一代著名女道醫。著有《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一卷行世 ,另據《新唐書》及《崇文總目》記載,胡?還著有《黃庭內景圖》①一卷、《黃庭外景圖》一卷,惜失傳。

關於胡 的生平,從《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胡愔自序中可略知一二。該書篇首題為“太白山見素子胡愔述”,②自云:

愔夙性不敏,幼慕玄門,煉志無為,棲心淡泊,覽《黃庭》之妙理,窮碧簡之遺文,焦心研精,屢更歲月。伏見舊圖奧密,津路幽深,詞理既玄,賾之者鮮指以色象,或略記神名。諸氏纂修異端斯起,遂使後學之輩罕得其門。差之毫釐,謬逾千里。今敢蒐羅管見,罄竭聞,按據諸經,別為圖式,先明臟腑,次說修行,並引病源,吐納除疾,旁羅藥理,導引屈伸,察色尋證,月禁食禁。庶使後來學者披圖而六情可見,開經而萬品昭然。③

該序言末題為“大中二年戊辰歲述”,大中乃唐宣宗李忱年號,據此可斷定《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當撰于唐宣宗大中二年(西元848年),胡愔自稱“太白山見素子”,太白山乃道教名山。據葛洪《抱朴子內篇》卷四《金丹》記載,古之道士,合作神藥,必入名山,“可以精思合作仙藥者,有華山、泰山、霍山……長山、太白山,……長山、太白(山)在東陽”。④今查《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東陽即三國吳置的東陽郡⑤,太白山在今浙江金華縣的東陽。由此我們可以初步認定胡愔約生活于晚唐,道號見素子,浙江東陽人(或曾隱居於浙江東陽太白山),幼年慕道,喜讀《黃庭》,有志於道教煉養方術。

胡愔的道教醫學思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修仙模式上認為“勞苦外求實非知生之道”,主張“存神修養”,“不假金丹玉液(外丹)”,對外煉成仙模式予以否定。胡愔在序言一開始就云:

夫天主陽,食人以五氣,地主陰,食人以五味,氣味相感結為五臟,五臟之氣散為四肢十六部三百六十關節,引為筋脈,津液血髓蘊成六腑三焦十二經,通為九竅。故五臟者為人形之主,一臟損則病生,五臟損則神滅。故五臟者神明魂魄志精之所居也。每臟各有所主,是以心主神,肺主魄,肝主魂,脾主意,腎主志,發于外則上應五星,下應五嶽,皆模範天地,稟象日月,觸類而取,不可勝言。若能存神修養,克己勵志,其道成矣⑥。

胡愔運用傳統醫學理論來說明存神修養的道理。《素問·六節藏象論篇第九》云:“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二者通過交感化生人之五臟六腑,如同《素問·天元紀大論》所說:“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人是依靠天地之精氣而產生,隨四時的規律而成長,所謂“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⑦,“天地合氣,命之曰人”⑧。《黃帝內經》認為,人是由天地之精氣相合而產生的,天地之氣不僅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與天地萬物溝通的仲介,故《靈樞·歲露》說:“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也。”胡愔正是運用了《黃帝內經》中的這些醫學理論來闡述內修不僅可以使“五臟堅強,諸毒不能損”,“卻老延年,志高神仙”,甚至能“神化沖虛,氣合太和而升云漢”。

五臟堅強則內受腥腐諸毒不能侵,外遭疾病諸風不能損,聰明純粹,卻老延年,志高神仙,形無困疲,日月精光來附我身,四時六氣來合我體。入變化之道,通神明之理,把握陰陽,呼吸精神,造物者翻為我所制。至此之時,不假金丹玉液,瑯大還,自然神化沖虛,氣合太和而升云漢。五臟之氣結五云而入天中,左召陽神六甲,右呼陰神六丁,千變萬化,馭飛輪而適意。是以不悟者,勞苦外求,實非知生之道⑨。

胡愔不但以傳統醫學理論為武器否定了外煉成仙模式,而且還進一步肯定了內煉精氣神的意義,所謂“精是吾神,氣是吾道,藏精養氣,保守堅貞,陰陽交會,以立其形”⑩。

第二,在道教與醫學關繫上,強調道教內修必須與醫學緊密結合,醫理是道教內煉養生的理論指導和基礎,即所謂“先明臟腑,次說修行”。(11)《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是一部將傳統醫學理論與道教煉養方術融為一體的典型道教醫學著作。該書以傳統醫學的臟象說為理論基礎,分別闡明肺、心、肝、脾、腎這五臟以及膽腑(12)各自的生理結構、功能,與其他臟腑、形體、官竅的關係,五行屬性,病理現象;並且結合中醫的診斷理論和方法,在此基礎上,依次為肺、心、肝、脾、腎以膽各臟腑的養生祛病之術進行闡述。以心臟為例,先應用六氣治病法概述,“治心用呵,呵為瀉,吸為補”(13),然後詳細論述心之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現,五行屬性,與形體官竅的關係:

治心用呵,呵為瀉,吸為補。心火宮也,居肺下、肝上,對鳩尾下一寸,色如映絳,形如蓮花,未開丈夫至六十。心氣衰弱,言多錯忘。心重十二兩。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于耳(舌),在形為脈。心脈出於中衛。心者,生之本神之處也,且心為諸臟之主……心藏神亦君主之官也,亦曰靈臺。心之為噫,雷氣通於心,于液為汗。腎邪入心則多汗。六腑小腸為心之腑,小腸與心合為受盛之腑。五官舌為心之官,心氣通則舌知五味,心病則舌焦,卷而短不知五味也。心合於脈,其榮色也……血脈虛少而不能榮于臟腑者,心先死也。為南方,為夏日,為丙丁辰,為巳午……其性禮,其情樂。心之外應南嶽,上通熒惑之情。心合於小腸,主其血脈,上主于舌。故人之心風者,即舌縮不能語也;人之血壅者,心驚也;舌不知味者,心虛也;多忘者,心神離也;重語者,心亂也;多悲者,心傷也;好食苦味者,心不足也;面青黑者,冰也;容色赤好者,心無他惡也;肺邪入心則多言。……心之有疾,當用 呵,呵者,心之氣,其氣札,呵能靜其心,和其神。所以人之昏亂者多呵,蓋天然之氣也。故心病當用呵瀉之也。(14)

從這段論述來分析,胡愔對《黃帝內經》相當的諳熟,故能以簡練的筆觸將心這一臟器的生理結構、功能及主要病理特徵一一闡明,為進一步結合心臟診斷之法來確立心臟煉養祛病之術奠定了堅實醫學理論基礎。其餘肺、肝、脾、腎、膽各節皆如此,故不難看出胡愔對醫學理論的重視,這種將“明醫理”作為“說修行”的先決條件,極大地密切了道教與醫學的關係。

第三,藥療、食療與導引、吐納、服氣、咽液、叩齒之術結合的綜合養生思想。胡愔的這一綜合養生思想從《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一書的編寫體例上就反映出來了。胡愔寫作特點是:“按據諸經,別為圖式,先明醫理,次說修行,並引病源,吐納除疾,旁羅藥理,導引屈伸,察色尋證,月禁食禁”依次進行。《黃庭內景五臟六腑圖》一書篇幅不長,但論述井然有序。全書按臟腑分為六節,每節先繪一圖(15)在根據臟腑理論簡要說明該臟器的生理功能、病理特點基礎上,依次論述修養法、相病法、處方、行氣法、月禁食忌法及導引法。為了便於讀者進一步了解胡?的道教醫學養生思想,下面我們仍以心臟為例,節錄如下:

修養法。常以四月五月玄朔清旦,面南端坐,叩金梁九,漱玉泉三,靜思以唿,吸離宮赤氣入口三,吞之,閉氣三十息,以補呵之損。

相心臟病法。心熱者色赤而脈溢,心病者,顏先赤,口生瘡、腐爛,心胸、肩脅、兩肋、背、兩鼻、臂皆痛,或夜夢赤衣人持赤刀、仗火來怖之。人心虛則胸腹腰相引而痛。又云:心病欲濡,急食鹽以濡之,用苦以補之,甘以瀉之。禁濕衣、熱食,心惡熱及水。心病,證當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苦煩心病手足,心熱晼心。心有病,口乾、舌強、咽喉口痛,咽食不得,口內生瘡,忘前失後,夢見爐冶之類。宜服五參丸。

秦艽七分 人參七分 丹參七分

玄參十分 幹姜十分 沙參五分

酸棗仁八分 苦參粉八分

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空腹,人參湯下,二十九日再服。

六氣法。治心病用呵法。以鼻漸長引氣以口,呵之,皆調氣如上,勿令自耳聞之,然後呵之。心有病用大呵三遍、細呵十遍,去心家勞熱、一切煩悶。疾差止,過度損。

月食禁忌法。四月勿食大蒜,令人發易白及墮,五月勿食韭,損心氣及有毒,並勿食心腎,心痛宜食大小麥、杏囗,禁鹹食。

心臟導引法(四月五月行之)。可正坐,兩手作拳,用力左右,五築各五六度。又可正坐,以一手向上拓空,如拓重石。又以兩手急相叉,以腳踏手中各五六度。然去心胸間風邪諸疾,閉氣為之,畢良久,閉目三咽液,三叩齒而止。(16)

注:

①《通志·藝文略》作《黃庭五臟內景圖》。  
②《修真十書》卷五十四載有《黃庭內景五臟六腑圖》一卷,篇首題“太白山見素女胡痾撰”,《道藏》第4冊,第835頁。  
③《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道藏》第6冊,第687頁。  
④《抱朴子內篇》卷四《金丹》,《抱朴子內篇校釋》,第85頁。  
⑤《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商務印書館1933年版,第490頁。  
⑥《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道藏》第6冊,第686頁。  
⑦《素問·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黃帝內經素問校釋》上冊,第346頁。  
⑧《素問·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黃帝內經素問校釋》上冊,第348頁。  
⑨、⑩、(11)《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道藏》第6冊,第687頁。  
(12)《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中所說的“五臟六腑”特指肺、心、肝、脾、腎“已上五臟數加膽名六腑”,與傳統醫學將心、肝、脾、肺、腎合稱五臟,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合稱六腑,在概念所指上略有差異。  
(13)每節都運用“六氣治病”來概括該臟器的行氣補瀉之法,故書名有“補瀉”二字,而《修真十書》卷五十四則徑稱《黃庭內景五臟六腑圖》,無“補瀉”二字。  
(14)《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道藏》第6冊,第688~689頁。  
(15)《道藏》本中所載插圖,是依據肺心、肝、脾、腎和膽的五行屬性繪製的白虎、朱雀、青龍及玄武之類的鳥獸圖。而該文篇首引有一段孫思邈之語“孫思邈論曰:夫人稟天地而生,故內有五臟六腑、精氣骨髓、筋脈,外有四肢、九竅、皮毛爪齒、喉咽唇舌、肛門脬囊,以此總而成軀。故將息得理,則百體安和,役用非宜,則為五勞七傷……此圖之中皆備述五臟六腑血脈根源,迴圈連注與九竅應會處所,並窮於此,其能留心考而行之,則內外百痾無所逃矣。”據此推斷,該書似乎還有更為詳細的臟腑圖,今不存。  
(16)《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道藏》第6冊,第689頁。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7 05:3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